《大道之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文章仅107字,课文层次分明。拟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反复朗读,来领悟先贤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并且感知文字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朗读、流利地背诵课文,培养自觉诵读的习惯。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合作探究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孙中山题字“天下为公”引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自己查阅的有关孔子和《礼记》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三、诵读课文
1、老师示范配乐朗读。
2、学生自主诵读,教师指导。
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
(2)读准节奏。全文分三层,层次之间停顿稍长,亦要注意一句话中的停顿。
(3)读出感情。
四、疏通文意
1、分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教师侧重指导、点拔。
2、通过投影练习,总结、巩固字词。
五、研读思考,合作探究。
1、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道”与“大同”的关系?
(“大同”。“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作者为什么会设想出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尔虞我诈、盗贼横行的黑暗现实。
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寄托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在今天来说仍然有现实意义。但毕竟只是美好空想,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六、拓展延伸:
1、“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大同社会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的发展,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境界明显深受“大同”社会的影响,它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两者同样都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2、两千多年以来,“大同”理想社会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请学生谈谈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民等)
3、讨论: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它与“大同社会”有***通之处吗?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大同”社会?
(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
七、课堂小结
播放《礼运大同篇》歌曲。(尽管它在封建社会不可能成为现实,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可能,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而加倍努力!)
八、背诵竞赛
通过竞赛形式,争取当堂熟读成诵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录名言
3、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