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说创作的特点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统领着作品的一切。在写小说的过程中,作者一定要明确和把握主题,不能含糊和犹豫。儿童小说因其对象特定,应该有鲜明的、积极向上的主题。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处于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的渐进期,思维处于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思想水平、理解能力、阅读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儿童小说的主题不要太含蓄,晦涩,模糊。同时,由于儿童文学担负着对下一代进行思想、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儿童小说的主题也必须更加积极、鲜明、有针对性。
第二,题材广泛、深刻、有选择性
儿童小说和其他儿童文学样式一样,主要反映与儿童有关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无与伦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儿童小说的题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国内外著名儿童小说的题材和范围非常广泛。作家的笔触深入许多领域,描绘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儿童生活。
虽然儿童小说以儿童生活为主要题材,但为了开阔儿童的视野,塑造一个可供他们效仿的形象,成人生活的题材也应该在儿童小说中有所体现。其实孩子的生活和成人的生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在反映这类题材时,如果能以儿童的眼光描写成人生活,其写作方法符合儿童心理,充满儿童趣味,也能受到儿童的欢迎和喜爱。
但是儿童小说题材广泛,也有一些选择性的题目。孩子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往往是从表面开始的,毕竟他们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被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所以,儿童小说创作绝不能是“皆大欢喜”。作家一定要精挑细选素材,不能因为强调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受,而忽视对儿童小说的鉴别、分析和加工。事实上,能适用于一般小说的题材,不一定能原封不动地用在儿童小说中。比如残暴恐怖的题材不适合写进儿童小说,而那些淫秽色情的题材更是被儿童小说排斥在外。选择儿童小说的题材,并不意味着只能选择那些表现出光明和快乐的东西。孩子们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社会的阴暗面,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也吸引着他们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悲伤。为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展现光明和快乐的事物,但不应该回避和掩盖生活中的丑陋。问题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目的在于鞭挞和批判,让正义压倒邪恶,唤起孩子与之斗争的勇气。但一定要注意,写这类题材时,一定要适当把握分寸,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沮丧,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选择儿童小说的题材,并不意味着要把现实生活反复“过滤”到一个纯粹纯粹的程度,才能写给儿童。比如儿童小说,一直把爱情当做禁区,只能写“友情”的男女关系,不能写“爱情”。事实上,早恋在一些孩子中存在是一个现实。在儿童小说中反映这一现实问题,是主题发展的新探索。作家不需要回避,人们也不需要大惊小怪。应该让作家去尝试和探索,去寻求这类题材如何在创作实践中起到教育、理解、陶冶儿童思想感情的作用,以及艺术表现的方式。当然,如果急着写这样的题目,是不值得拿的。
第三,人物性格鲜明,以儿童为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文学要想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就不能不着眼于各类人物。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能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儿童小说和普通小说一样,都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任何一部儿童小说,其社会功能都必须通过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形象来实现——读者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并从再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获得审美享受。因此,塑造个性鲜明、反映一定社会生活、概括一定生活本质、以儿童为中心的人物形象,是儿童小说的重要任务。具有艺术魅力的中外优秀儿童小说,都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发挥着巨大的精神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