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篇《无常》原文。

无常

如果比武日出巡的神掌管生死,——不,“生死权”这个词不合适。所有的神在中国似乎都有随意杀戮的权利,而是掌管人的生死,就像城隍和东岳大帝一样。然后,他卤书里还有一组特殊的脚色:鬼卒,鬼王,无常。

这些鬼大概是粗人和乡下人玩的。鬼卒和鬼王红绿相间,赤着脚;蓝色的脸,上面画着一些鱼鳞。也许是龙林什么的。我不确定。鬼卒持钢叉,叉响震动大。鬼王手里拿着一张小虎头牌。相传鬼王走路只有一只脚;但他毕竟是乡下人。虽然他已经在脸上画了一些鱼鳞或者其他的鳞片,但是他还是要用两只脚走路。所以看客对他们并不敬畏,也不太关注。除了念佛和她的孙辈,还照例给他们举行“等屏营”的仪式。

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很多人——最想看到的是无常。他不仅活泼幽默,而且在红绿绿中鹤立鸡群。只要看到一顶高高的白帽子和他手里那把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都有点紧张,也有点开心。

人和鬼是最熟悉最亲密的,平时也能经常碰到他。比如在城隍庙或者东岳庙,正殿后面有一个暗室,叫做“暗室”。在可以分辨颜色的黑暗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鬼:吃货,摔死鬼,虎伤鬼,科举鬼,...而你进门看到的又长又白的东西就是他。虽然我也曾经去过这个“幽冥世界”,但当时胆子小,不懂。据说他一手还带着铁链,因为他是灵魂的使者。相传,樊江东岳庙的“幽冥”结构原本极为特殊:门是一个陷阱。一个人进门,踩在陷阱的这一头,那一头成型的台阶就会扑上来,铁绳勒着你的脖子。后来把一个人吓死,钉死了,所以小的时候动不了。

如果你想看清楚,那么他的形象会被画在《玉历钞传》上。但《玉历钞传》也有不同的繁简本。如果是复杂的书,肯定有。身穿凶服,腰缠草绳,脚穿草鞋,脖子上挂着一个纸锭;手里是破芭蕉扇、铁索、算盘;肩膀抬高了,但头发遮住了;眉毛和眼睛的外尖都向下,像个“八”字。头上一顶长方形的帽子,顶大顶小,按比例应该是两尺高;正面一颗珠子或宝石点缀着老少人戴的瓜皮帽的地方,直写着四个字:“一见钟情。”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你在这里”。这四个字有时会出现在包公扁平的额头上。至于是谁写了他的帽子,是他自己还是阎罗王,我没有研究过。

《玉历传》里还有一个鬼,与人生无常相对。服装也差不多,叫“死有其份”。这在问候神的时候也是有的,只是名字不正确,无常。没有人喜欢看黑脸黑衣服。也有一些在“死寂的房间”里,胸部靠在墙上,朦胧地站着;那真的是“碰壁”凡是进去烧香的,都要搓背,据说是为了辟邪;我小时候曾经擦过这个背,但是好像我的霉运还没有最后掉下来。——也许当时我没擦到,现在我的霉运更重了。这一节尚未研究。

我也没学过小乘佛教经典,但据我耳闻,印度佛经里,有一些燃烧的摩天大楼,也有一些牛头,都是地狱里的导演。至于无常先生勾搭上了活的灵魂使者,似乎在古代没有任何征兆,听到的都是“人生无常”之类的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传到中国以后,人们把它具体化了。这真是我们在中国的创造。

然而,人们看到他,为什么都紧张又高兴?

哪里有地方,哪里就有学者、名人,轻轻一拧,就很容易成为“模范县”。我的家乡在汉末被余忠祥先生称赞,但为时过早。后来所谓的“绍兴师爷”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男女都是“绍兴师爷”,还有很多其他的“下等人”。这些“劣等人”是不可能说出“我们走的是一条狭窄而危险的小路,左边是一片广阔无边的泥潭,右边是一片广阔无边的流沙,前方是一个阴影笼罩的目的地”这样的热讽的,但不经意间,我们却能清楚地看到这个“阴影笼罩的目的地”的道路:但这自然是为了我的故乡。如果是一个“模范县”的人民,当然另当别论。他们中的很多人——我们家乡的“下等人”——活着,受苦,被造谣,被吞噬。因为他们积累的经验,他们知道在死人中只有一个维持“正义”的会议,而这个会议本身就是“遥远的”,所以要对冥界有一种向往。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有些委屈;活着的“君子”只会欺骗鸟类。如果你问一个傻瓜,他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正义的法官在阴间!

想到生活的乐趣,生活当然可以怀旧;但考虑到人生的苦涩,无常未必是个坏客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贫富贵贱,那时候都是“一双空着手等死”。有不公正就延长,有有罪就惩罚。但是,虽然“低人一等”,为什么不反思呢?如果自己变成一个世界呢?你没有“一跃而起”吗?没有“背后捅刀子”?手里拿着大算盘,装腔作势是没用的。待人接物的公理,不如在阴曹地府找一点艳遇。然而,那是什么鬼东西?阎罗天子、牛阿姨、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脸,都不是兼职,都是真正主持正义的,虽然没有在报纸上发表什么大文章。不先欺骗自己的心的人,有时候远远地思考未来的时候,会忍不住在整个公理中寻找一些碎屑。这时候我们的住无常君就会和气慈爱,取大利,取小害。我国古代哲学家莫曲先生称之为“小取”云。

从庙里的泥塑和书上的墨印看不出他的可爱。最好是去剧院。但是看普通剧就不好了。一定要看“大戏”或者“目连戏”。目连戏的热闹被张岱在《陶安之梦》中夸大了,说要演两三天。我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像一场大戏,黄昏开始,第二天黎明结束。这些都是拜神抑灾的剧。整本书里一定有一个恶人。第二天,临近黎明,就是这个恶人的末日。“邪满”,燕王抽票勾之,于是这活泼无常出现在舞台上。

还记得坐在这种舞台下的船上,看客的心情和普通人不一样。通常越晚越懒,但现在越有精神。他戴的那顶高高的纸帽子,本来是挂在桌角上的,却被提前收了进去;一种特殊的乐器,也准备好用力演奏。这种乐器像喇叭,又细又长,但能有七八尺,大概是鬼喜欢听的,和鬼无关的时候不用;吹的时候,那哈图、那哈图、那哈图图图响得很响,所以我们叫它“瞎眼睛”。

在很多人期待恶人倒台的目光中,他走了出来。他的衣服比画上的简单。他没有带铁索,也没有带算盘。他是个雪白的野人,粉脸红唇,眉毛黑如漆,皱着眉头,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但他一出来就要同时打108个喷嚏和放屁,于是就把简历说了。不幸的是,我记不清了,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

国王给了我一张卡票,让我去找隔壁的癞子。

转念一想,原来是我侄子。

是什么病?伤寒伴痢疾。

你在看什么,医生?陈的儿子从桥下走过。

开的是什么处方?附子、肉桂和牛膝。

第一次煎完,出了一身冷汗;

吃第二次油炸,保持双脚挺直。

我跟nga的小姨子说她哭的很伤心,我就临时放了她半个小时。

大王刀,我有钱买,就扎四十!"

这个故事中的“子”字读作入声。陈是中越两国著名的医生。余中华曾在《荡寇志》中写他,意欲成仙。但是说到他的儿子,他似乎不太聪明。拉也是“德”;如果“尔”读作“尼”,则是古音;Nga的意思是“我的”或“我们的”。

他口中的阎罗天子似乎太聪明了,以至于误解了他的人格,——不,是幽灵案件。但即使是“回光返照半小时”也知道还是“聪明正直”。然而,这种惩罚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不公正和痛苦的印象。一提到它,就让他眉头皱得更紧,捏着芭蕉扇,面朝地面,像鸭子一样翩翩起舞。

恩图,恩图,恩图-恩图-恩图图图!连瞎子的头都像受了苦一样吹着。所以他决定:—

“难就难在放一个!

我怕你,铁壁!

我害怕你,皇族!

…………"

“难”者,亦“今”;“这个”的意思是“得了”,词语的决定也是。“虽有心,不怨飘瓦。”现在他毫无怜悯之心。但是,这是由于阎罗和老子的监督,他不得不这样做。在所有的鬼魂中,他是一个小小的人类;如果我们仍然是一个鬼,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鬼,自然只有他可以接近对方。

遇到神的无常和剧中有些不一样。他只有动作,没有语言,跟随着一个拿着一盘食物的小丑的脚步。他想吃东西;而他没有给他。再加上两脚,也就是所谓“君子”的“妻儿”。所有的“劣等人”都有一个通病:经常喜欢对别人为所欲为。即使是对鬼魂,我也拒绝给他们孤独。如果有鬼神的话,大概会一个一个配。无常也不例外。所以,一个是美女,但是长得像村妇。大家都叫她无常嫂。这样,无常就等于我们了。难怪他不摆架子当教授。一个是小孩,带着小礼帽,穿着小白大衣;虽然小,但是肩膀已经抬高了,眉毛的外尖也是向下的。这明明是无常少爷,可大家都叫他凌,好像也不是很尊重。猜猜看,好像是无常嫂子前夫的儿子但不知为何长相和无常如此相似?咻!鬼神不好说,只好不管了。至于无常为什么没有孩子,今年就很好解释了;鬼神可以先知后知,他害怕孩子多了,流言蜚语会被含沙射影地锻造成卢布,所以他不仅读书,而且已经实行了“节育”。

这种捧食的场面,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猎头,所以死的人里面任何一个人都要有酒饭赠送。至于不给他饭吃,那是比赛时的玩笑,其实不是。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的本意,因为他坦诚、健谈、有人情味,还是他找到真正朋友的地方。

有人说他是陌生人,就是他以前是人,但在梦里他去当警察了,所以他很有人情味。我还记得一个人,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房子里,自称“无常”,门外经常点着香。但我觉得他脸上有猫腻。有没有可能做鬼会增加人的知名度?咻!鬼神不好说,这个暂时先放一放。

6月23日。(《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