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赵树理同志的二三事
赵树理同志又高又瘦。长脸,直鼻,高额头。眉毛细而微弯,眼睛狭长,与人相反。尤其是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角经常会笑。听到有趣的事,也会笑出声来。有时候他自己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就会傻笑。赵树理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灵动、含蓄、含蓄,不是为了逗乐,也没有尖锐伤人的刺,温柔善良。他只是觉得生活在任何时候都是有趣的,某个人或某件事都是有趣的,所以才会笑,忍不住笑。他的幽默感随时可见于他的作品和脸上(真希望有人写一篇赵树理小说中的幽默感,我觉得这是他小说的一大特色)。赵树理走路更快(腿长;他全身都很长,手指也很长。他好像总是侧着身子走,像在热闹的市场里穿过人群,怕碰到别人,怕给别人让路。赵树理同志是我见过的最朴实无华的作家,一个善良而有魅力的作家。
舒立同志穿着简单的衣服,一年四季总是穿着蓝色的卡其布制服。但是他有一套豪华的服装,一个水獭皮领子和一件配有燕尾服的狐皮大衣。他身体不好,怕冷,所以冬天出门就穿这件外套。刚进城的时候买的。那时候这样的大衣很便宜,拍卖行里总会挂几件。奇怪的是,他去农村体验生活,回到上党农村,穿着这件外套。那时候作家下乡,总是穿得像农民,至少像村干部。他们怎么能穿水獭领的狐狸大衣呢?但是,家乡的农民并没有因为这件外套而与他疏远。赵树理还是他们的老赵,老的少的,还是什么都跟他说。好像能不能接近农民,不是靠衣服。但恐怕只有赵树理同志敢穿狐皮大衣,不怕农民见外。他甚至没想过穿什么衣服。
他吃得很随便。在家人到来之前,他每天都出去打游击。他总是吃最小的餐馆。夏公府附近有几家小饭馆(他在夏公府市文联住过几年),舒立同志是常客。这家小餐馆只有几样菜。最贵的菜是一小碗坛子肉,最便宜的菜是炒菠菜炒面,上面盖一层薄薄的鸡蛋。舒立同志常吃的菜都是炒的,上面盖着菜。他工作到很晚,每天十点出去吃晚饭。在与夏宫平行的一条巷子里有一个卖夜宵的小摊。舒立同志在板凳上坐下,要了一碗馄饨,两个猪头烧饼,喝了两杯酒,自得其乐。
喝完酒,我马上回宿舍,坐在接待室,用两个手指当鼓和箭,在三屉桌上打鼓。他打上党梆子的鼓。上党梆子的锣经和京剧的锣经不一样,很特别。如果一个外人来了,看到一个长脸中年人,在那里打鼓,他绝不会想到,这就是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村天才。王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舒立同志曾在一集里唱过一个人演的戏:锣进门,手脚当人物,却唱错了。这是可信的。我曾在文联的一次内部晚会上,亲眼看到舒立同志表演了一出恶霸。遇到过、孙并开始霸凌的同志,对他入党并开始霸凌就不那么欣赏了,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念诵《龚经》并进行一次霸凌之旅,这不是一招两式的事。他虽然逢场作戏,但和写小说、编刊物一样认真。
赵树理同志酒量很大,剑术也不错。他的划水是绝活:双手同时使用,一只右手,一只左手。那几年老舍先生一年请两次客,请市文联的同志喝酒。一次是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赏菊(老舍先生的菊花养得很好,有个哥哥擅长艺术菊花,堪称花艺绝招);一次是腊月二十三,是老舍先生的生日。酒菜丰富,有北京特色。老舍先生酗酒(后来因为高血压戒了酒),剑术很好。老舍先生打卡过关,很少输。画拳头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你得揣摩对手的拳路,判断他会出什么拳。年轻人跟他没法比,往往是第一个相处,把那个年轻人干掉。他对赵树理毫无办法。舒立同志大概没见过这种拳,也不习惯,经常输。
赵树理同志说话很随便。当时很多人形容中国农村太美了,特别是文艺作品被粉饰,他有很多怨言。他经常回他的家乡。当他回来时,他总是报告他在农村所看到的情况。他认为农村还是很穷,生活很艰难。他开玩笑地把自己戴的一块表叫做五毛驴表,说这块表的钱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那时候,谁能买五头驴,谁就是大财主。他的话不恰当,后来被批评了,所以他的话会更谨慎。
赵树理同志抽烟很多。根据王春同志的文章,我在农村的时候,觉得抽个烟壶还不够。我把一个山药蛋掏空,插上一个小竹筒,在一个鸡蛋里装上香烟,抽了几口,算是日本的了。进城后,他抽烟,但总是抽得最凶。我不记得他抽的是什么牌子的烟了,只记得是棕黄色的,烟特别辣。他把这个牌子的烟介绍给大家,说是物美价廉。
赵树理同志担任《谈说唱唱》副主编,不是用名字。他亲自阅读和修改每一期的手稿。往往在出版日期临近,没有可用的手稿时,他就把经过一审、二审的手稿拿进屋里,一篇一篇地读,几乎是随手扔在一边,弄得屋子里乱七八糟。突然发现一个好稿,我欣喜若狂,也就是交给编辑部发了。他称这种编辑方法为拯救法。有时候真的没有好稿子,有一个编委会自己写一篇。有一次没有像样的稿子,大概康卓同志说,老赵,你自己写一篇吧!老赵便闭门煮了起来。“注册”(即“罗汉钱”)就这么匆匆忙忙出来了。
赵树理同志的稿子干净利落,几乎一个字都没改。他痴迷于写作,不能容忍一个字读起来不舒服。曾经有人爱用你的话。有的编辑还喜欢把作者原来用的你改成你。舒立同志对此极为气愤。两个人互相交谈时,不需要指明对方是不是女性。世界语言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很少是中性的。你读的是牛奶,不是你。李树同志曾在手稿的第一页边上写了几个字:编辑、排版、校对。同志们注意:文中所有的‘你’字都不要改成‘你’,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舒立同志的书法很好,他通常用红纸和红笔写字。字体稍微长一点,就这样,可以看出是欧体字和柳体字的底子。他通常不用刷子。我只看过他的一笔,很潇洒,有技巧。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看到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刚刚成立,负责宫务的同志请了十几个作家用宣纸毛笔题字,镶嵌在镜框里,挂在会议室里。我也请舒立同志写了一篇。李树同志用李佑才风格写了六首脍炙人口的诗:
古代谁最老,
皇帝的祖先。
今天谁是大人物,
打工兄弟。
或者这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本来是祠堂。,
新主人!
199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