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自古多情闲恨”?
多情自古闲恨,好梦缘起最易醒。
是不是花难脱,可怜飞絮太落。
相超突然嫁给了鸳鸯社,新的句子就像一块玉屏。
因为分离而心碎,眼泪流满了旧衬衫。
魏秀仁(1818-1873),福建省后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代文学家。据魏子安先生年谱记载,他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
个人工作
魏秀仁小说《花月痕》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从咸丰八年的《望春》到同年秋的《重阳节前一天》,坐在太原知府家的保龄球房里创作的。据魏秀仁的好友长乐谢在《课后录》中记载:“当时子安住山西,他到太原知府睡秦太守殿。太守耽误老师上课,人不同,方式也不同。.....和我死去的儿子共度闲暇时光。我想学习,但也在为杂事所苦。无聊,是小说描述自己。书中提到的魏莹,又名子安。有一两次,曹芳走进他的房间去看他。他喜出望外,但他与他的儿子约好:一旦在第十天,张生被邀请邀请莒国延长他的寿命。于是我沉浸了几十遍,变成了巨人。"
然而,《花月痕》这本书的五十二章并不都是在太原写成的。第四十五回小说,太平天国将军李向清军投降,事情发生在咸丰九年(1859)。清军进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是三年(1864)。那时候,魏秀仁已经回老家两年了。可以看出,作者从第二部到第四十四部首先在太原完成了小说初稿,然后在同治三年回到福州后完成了作为“楔子”的第一部和第四十五部到第五十二部。
《花月痕》* * *十六卷五十二回。又一个“花月婚”。原题为《睡鹤大师汇编》,睡鹤的主人是魏秀仁。小说讲述了两对才子和名妓:魏和刘秋痕,韩和杜彩秋的爱情故事。朱赤虽志存高远,但“执着人生,对策不独囿于本部,伤时政”,又“不好意思在家养家,不宜在外卖天下”,导致穷困潦倒。朱赤在并州(太原)遇见名妓邱晨,两人一见钟情。但因为她是异乡的孤客,无法将秋恨从卖淫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虽然秋恨的誓言很真诚,但她不能结婚。最后,病死,而邱标的也殉情而死。韩是的好友,文武双全。被朝廷封为侯,最后与并州名妓杜彩秋成亲。最后,他带着华丽的妃子和美丽的侍女回到了家。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刘秋痕是一个妓女,并以此为耻,但又不甘沉沦而死。她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少有的被侮辱、被损害而苦苦挣扎的妓女形象。
根据林佳琴对花月痕的考证:“魏赤柱是君子自况。卫哲叶巍,邵子先生迷珠。”书中魏和刘秋痕的故事,很可能是根据作者自己在并州的经历写成的。韩对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作者的理想寄托。荷生和狂珠,只是作者自己的一个肯定和一个否定;两对人物,一穷二白,一上一下,形成鲜明对比。
小说第二十五章题为《影子里的红楼梦》,书中人物谈红楼梦的正、反、色、空。可见作者深受《红楼梦》的影响。而《花月痕》中诗词歌赋过多,脱离情节,削弱了小说的感人力量。花月痕出现在一个世纪后的《红楼梦》中,流行于晚清狭邪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大潮之前。不难看出,它正处于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向清末民初狭邪小说发展轨迹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花月痕》是光绪十四年(1888)福建双水录原版刻本,名为《花月痕百科》,每次都有栖霞居士的评论。此外,光绪十九年(1893)上海书局印本及时隐本《花月痕全传》,宇文书局等。现行版本为:福建人民出版社印刷版(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历史丛书(1982);以及华山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