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出生的年轻女作家有哪些?你知道几个说几个?
葛炎:出生于1984和2001年,被鲁迅文学院评选为“中国青年作家十大小说”。2002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2年,小说《锦瑟》被《萌芽》杂志评为2002年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2003年6月5438+10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小说集《马尔马拉之花》。
顾湘:出生于1980,被评为“萌芽小说第一人”,出道于1993,在1999发表小说《安全出口》、《点击1999》。前几天,我把在俄罗斯留学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成了一本书《东乡记》,正在热卖。
春树:出生于1982。作品:计划爱你,仰望北斗,北京娃娃,半天乐,2条命。
张悦然:6月出生,1982,165438。作品:向日葵迷失在1890,远离樱桃,你来回顾我的悲伤吗,红鞋,十恋,水仙已被鲤鱼走了。
姜,出生于1985年,19岁时活跃于文坛。起点文学网、91文学网、茶天香网首席专栏作家,曾在网络和杂志上发表近百万字的小说,以其残酷的风格和超越时代的理性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被誉为小红英。他出版了许多小说,如《在球场之间》、《仙女日志》、《走开》、《我得了流感》、《粉色紧身胸衣的时代》等。现在她是一家女性时尚杂志的编辑。
周嘉宁1982出生于七月。作品:《仙女的眼睛》、《流浪歌手的情人》、《夏天是崩溃的》、《去南方》。
苏德:1981九月出生。作品:救赎,铁轨上的爱情。
吴(笔名吴)、潘武义、朱思毅(笔名朱)、黄牧秋(笔名红花鸡木)、(笔名清水无鱼)、毛、、、黄璐等。文学前辈们亲切地称他们的八位后辈作家为“八朵金花”。
比如吴的畅销书《后宫甄嬛传》,号称“战争与美女的小说版”,发行量50万册。武玉定居新浪博客,连载《上海》、《别哭》、《夜上海》等小说,成为全国美女博客大赛“最佳才艺奖”获得者。代表作《上海,别哭》将搬上银幕。黄牧秋2003年开始写都市小说故事,当年在《南风》杂志获得新人奖。潘五一最早在《收获》杂志发表小说《群居的甲虫》,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去年逃跑的猫》,多部诗歌和散文被翻译到国外。迄今为止,朱思怡已经出版了三部小说和近20万字的各种文学作品...
他们的人物形象也各有所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吴、等人从新兴的网络文学中吸收了更多的营养;潘武夷和朱思毅植根于当代主流文学的土壤;毛、黄璐等人的题材源于校园,充满了青春的阳光和年轻人的思考;良币坚持维护古代文学的传统。再比如潘武夷诗歌的跳跃,朱小说叙事主体的分解,吴和钱的优雅语言,黄璐和黄牧秋编织故事的能力,的悲剧意识,都是值得一提的。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活跃在文坛上的湖州少年作家远不止八位,而且大部分是女性。比如湖州女孩潘雅君(网名“江南清秋月”),其小说《孤注一掷爱清朝》已在茶袖添香网站上连载热卖,连续五个月排名第一,被多家出版社看中。比如工科博士生张欣,15岁开始发表作品,很多武侠小说散见于《名侠与侦探》等杂志。在《新民晚报》、《文汇报》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逾百万字。他还翻译出版了泰格·伍兹的传记。粗略估计,80后女作家有20多个。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想象奇特,意境深远”,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扬州李逸梦见了苏州,梦见了水格头上的华侨。我的江南女子就是这样从诗中来,从画中飘来,在盛唐吹起了风,在宋代滋养了细雨,在明清遮蔽了满月。”这是法国汉学家路易·蒙博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的确,擅长诗词歌赋的江南女子,清丽细腻,更似云梦,令人浮想联翩。而当这个沾染了诗意的梦突然以井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就不得不引起注意了。
湖州的“80后”女作家群体迅速引起了中国作协前辈们的关注。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颗罕见的种子,预示着浙江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文学名人云集的“八朵金花”作品座谈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据悉,为进一步发掘和培养新生代作家,湖州在包装推出这一群体品牌的同时,还将出台相关政策,为他们的创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