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飞行员,中国造飞机第一人,死时29岁?

冯如,丁三,广东恩平县人,1883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95年,12岁的冯如告别父母,随在旧金山做小生意的叔叔去美国谋生。冯如到了美国,看到美国发达的物质文明,十分向往。他深感要让中国由弱变强,而不是学着制造机器,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

1901年,冯茹去纽约工作。他省吃俭用,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买了许多力学方面的书,刻苦学习。短短几年,他就掌握了30多种机器的操作维护技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东北三省人民深受其害。冯如叹道:“听说最厉害的武器是飞机。发誓做一个倡导者,成为一门绝活,才能回报祖国。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就会死。”从此,他决定投身于中国的航空事业。

1906年,技术娴熟的冯如来到旧金山,以“强国换利”为目的,向当地华侨集资1000美元,创办了一家飞机制造公司。65438年9月至0907年9月,在助手的帮助下,冯如开始试制飞机。次年4月,他设计的第一架飞机终于问世。冯如在大林克市麦园试飞,不料飞机升到几十英尺的高度时突然坠落,冯如侥幸逃过一劫。然而,他没有动摇,继续他的实验,决心“如果飞机失败,他永远不会回到中国。”

1909 9月21日,26岁的冯如驾驶着一架由自己制造的机翼、定向旅、螺旋桨、内燃机等部件的改进型莱特式飞机,在奥克兰上空飞行了2640英尺,揭开了中国航空史上的第一页。它的航程相当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首次试飞。冯如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关心祖国航空事业的人们。在美国中国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冯如为总机械师的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广东机器制造公司。

1910年6月,正在海外奔走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观看了冯如的试飞表演,高兴地赞叹道:“中国人多!”在孙中山和众多华侨的鼓励下,冯如于5438年6月+今年10月造出了一架性能更好的飞机,并亲自驾驶,创下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航程20英里,时速65英里,高度700多英尺。同时,冯如在国际飞行协会组织的飞行比赛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冯如的名字在欧美广为流传。许多资本家提出高薪聘请任飞的技术教练冯如教授专业技能,但都被冯如拒绝。他决心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才能。1911三月,冯如一行带着两架自制的飞机和造飞机的机器到达香港,并请两广总督张派军舰号来接他们。然而,张对同情革命的冯如持怀疑态度。他没有重复使用它,而是对它进行反应和监控。冯如决心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斗争。

1911 10年6月,武昌起义爆发,冯如毅然加入广东革命军,被任命为陆军飞机机长,担任中国最早的革命空军领导人。他还设想为北伐组织一个飞机侦察队,后来因为所谓“南北统一”而放弃。1912 65438+10月25日,经广东省革命军人政府批准,冯如在广州市郊的唐嫣游乐场进行了又一次试飞,以普及航空技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飞机从唐嫣卫口的操场上升起,飞到大约120米的高度。飞了5公里后,因为冯如急着上升,用力过猛,脚松了。不幸的是,他从飞机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当天下午5点左右去世,年仅29岁。

临死前,冯如想起自己献身的航空事业,对助手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千万不能失去进取精神。”为纪念这位中国最早的飞行专家,广东革命军政府决定给予冯如“优待”,将其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左侧,让这位身怀绝技的爱国科学家与革命精神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