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权力压迫下的农村妇女
作者为什么用“玉米”来命名整部小说?
李敬泽的评论一定是最贴切的:“玉米可能只会引出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记忆:它曾经是我们童年的主食,但毕飞宇把这个词给了一个女人,让玉米有了身体,一个美丽却伤痕累累的身体。他还写了《玉秀》和《玉苗》,都是即将成熟的玉米和正在生长的玉米。从此,在玉米这个词里,三个女人的眼泪、鲜血和星空梦在玉米的汁液里流淌。”
的确,小说《玉米》讲述了三个来自农村的姐妹的奋斗故事和她们悲惨的命运。他们生来就像玉米一样美丽纯洁,却被命运打得伤痕累累。虽然小说整体基调悲伤,但整个主题是向上的。三姐妹与坎坷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构成了小说的核心主题。
玉米、郁秀和于洋都出生在一个农村干部家庭。他们的父亲王是王家庄村支部书记。他权力很大,在王家庄几乎“一家独大”。权力的膨胀也带来了欲望的贪婪。他不断染指其他女人,在村里臭名昭著。
他们的母亲史桂芳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努力工作,总是默默忍受丈夫的背叛。她生了七个女儿,到最后一个孩子,终于生了一个儿子。从此,全家人的重心都转移到了这个小儿子身上。而王这位原本背井离乡的父亲,在完成了生儿子的“使命”后,却越来越荒淫无度,成了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掌柜。生下儿子的母亲,“生孩子的时候很受伤,内心完全压抑”,把整个家庭交到老板玉米手里。
玉米没有抱怨妈妈,反而很开心。“掌权”后,她对弟弟妹妹们照顾有加,也给父亲的露水情缘施加压力,让他们难堪。那时候,虽然村民们确实看不起王,但他们对玉米还是抱着好感的态度。不久,玉米经媒人介绍,有了姻缘。这个人是一名飞行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尊重。经过书信往来和第一次见面,两人立刻确定了恋爱关系。
郁秀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相貌出众,还会撒娇。她是七个女儿中最受父亲宠爱的。虽然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余秀才就是王手心里的肉。正因为如此,郁秀平时总是凭借自己的外表,会摆姿势欺负姐姐们。她在村里也是风风光光的。虽然玉米总叫她“狐狸”,但她对这个称呼很满意,甚至走到哪里都想做一条歪脖子扭腰的“美女蛇”。
玉苗是家里的妹妹,应该是疼爱的,但是因为弟弟的出生,不太讨喜,就像一个多余的人。木讷,诚实,不爱交际。但因为学习能力强,考上了市里的师范,也很骄傲。
这三个姐妹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有着很优秀的条件,比如端庄的玉米,漂亮的玉,博学的玉苗。他们本该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却因为种种变故,走向了毁灭。
首先引发连锁反应的是其父王的丑闻。当他与军人家属秦的风流韵事被揭露后,他丢了官职,毁了自己的名声。曾经骄傲的玉米一家也成了村里的过街老鼠。那些之前受压迫的村民也趁机以可耻的方式进行报复。
傲慢的“美女蛇”郁秀被强奸是这场悲剧的开始。后来玉米飞行员的男朋友也听到了小道消息,认为玉米被强奸了。虽然玉米百般解释,但对方就是不听。此时,两人的海誓山盟在谣言的攻击下显得脆弱不堪。这个来之不易的婚姻立刻就破灭了。玉米的梦想也破碎了。
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个玩笑,最终她把自己托付给了年过半百的公社干部郭家兴。他五十多岁,玉米的年纪,甚至可以做她的女儿。他还没离婚,妻子病重,生命垂危。玉米嫁过去,说得好听点就是“填房子”。
玉米其实默认了这门亲事。郭家兴虽然老了,但她想要什么都能给她。做了官太太,她可以在城里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根发芽,为弟弟妹妹们铺路;她可以给这个受辱的家庭增添一些光彩...每当想起这些,玉米总会放下心事,继续咬紧牙关,好好生活。后来她还为郭家生了一个女儿,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遭遇不幸后,郁秀经常受到村民们的嘲笑。最终,她受不了了,离开了家乡,来到城市投靠了姐姐的玉米。和玉米一样,她也想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城市立足。但当她稳定下来后,却爱上了郭家兴的儿子郭佐。这种不伦不类的爱,愈演愈烈,竟让她怀上了邪恶的种子。当她被玉米安排到供销社工作时,她的肚子越来越大。为了躲着别人,她不惜用绷带把肚子扎起来。她几次试图跳河自杀。但因为对胎儿的怜惜,对生命价值的留恋,最终还是放弃了。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宇阳,本该按部就班努力学习,却没能逃脱各种伤害。涉嫌偷同学钱,饱受孤立的她,为了平息事件,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甚至将大部分生活费打到失主账户上。她受学校卫生处处长魏向东委派,成为一名侦查员,刺探同学的情报,却被她侵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汇款单成了老师手里的把柄。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她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她想的是魏老师承诺的“一份好工作,一份好工资,一个稳定的生活”,她就这样自欺欺人地继续生活下去。
能改变命运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三姐妹离开了农村,进城的路充满了血泪。他们被残酷的现实折磨,被推来推去,顽强抗争。他们都是孤独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更接近自己的目标。都是不成熟的,因为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最后受伤的总是自己。
除了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三姐妹,书中描写的这几类人也能引起我们的深思。第一类是以郭家兴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正派的国家干部,不关心个人私事。他只是习惯于想着祖国,看着世界。看不起生老病死油盐酱醋这种小事。
然而玉米的到来在他心中激起了波澜,他渐渐沉迷于这些“琐事”,一发不可收拾。当然,这些都不是玉米的错,应该归咎于不正常的、过于压抑的家庭关系。和前妻做爱时,“每次都像开会一样,先是会场,然后开场,然后是报告,然后是闭幕,看似意义重大,其实很鸡肋。”在儿子郭佐面前,这个家庭就像郁秀说的:“明明是一家人,却是同性恋关系,连招呼都打得很匆忙。一副抓革命促生产的样子。”
郭家兴这个高级干部,表面上是堂堂正正的,其实也是一张虚伪的脸。王力可·莲舫,玉米之父,一旦他尝到了使用权力的滋味,他就深陷其中。这种“一个老头少老婆”的组合充满了讽刺。
第二类是以楚天为代表的文艺青年。作为师范学校最有名的诗人,他表面傲慢,不与人交往。其实他骨子里极度自卑,有点神经质。甚至,性格有点卑鄙。玉秧暗恋他,就偷偷去他走过的地方找他,结果发现他站在草丛里,对着一棵树,朝天撒尿。这么卑鄙下流的机智真是可笑。宇阳向老师汇报后,被抓起来审问,一切都暴露了。原来,这个看似与人间烟火脱节的“苦行僧”诗人,其实是在一边玩玉苗一边和几个姑娘互动。
第三类是榆阳师范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作为指路明灯,他们成了学生未来的障碍。学校的钱局长用学生丢失的钱包作为炒作素材,唤起公众,惊动公安局和电视媒体,以达到“整顿校风”的目的其实,丢失钱包的学生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而已。迫于压力,很多学生成了替罪羊,把自己的钱贴到学校账户上,但后面的钱都进了主任自己的口袋。校卫队负责人魏向东充满“温柔、礼貌、节俭”,自称是防止学生早恋、保护学生安全的守护者。其实他就是侵犯学生的始作俑者。他强迫玉苗委身,既是精神控制,也是胁迫,毁了前途光明的玉苗。
“玉米”渴望权力,“玉秀”守护权力,“玉苗”服从权力。三姐妹悲剧的原因说到底就是“权”字。无论是心系祖国的干部,还是满口“温良恭俭让”的老师,都在变相以权谋私。他们把女人作为发泄的工具,达到满足自己压抑已久的欲望的可耻目的。毕飞宇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深刻而令人警醒。三姐妹的遭遇只是这类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距离小说三四十年的当今社会不就是这样吗?
身处“权力社会”,每个人都不能幸免。在感叹玉米三姐妹悲惨命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惨痛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愿“玉米”们都勇敢起来,大声说话,量力而行。摆脱自怨自艾的冷气,往上走就好,不要自暴自弃。
很高兴认识你,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媒体:没有什么是永生的,多个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