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情在明朝是常有的事情,为何张居正夺情会受到大臣的极力阻挠?

夺情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横刀夺爱,可是在明朝夺情居然是常有的事情,难道说明朝的人都喜欢横刀夺爱吗?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夺情其实在明朝,在我们中国古代是一种礼俗。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礼俗,能用得上夺情二字,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夺情是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进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为“夺情”。

相比较而言,明朝的夺情就比较复杂。明朝时也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都不许保奏多情起复。后来明英宗正统七年又下命令,凡是做官的家里面有丧父母事情,一律派回家守丧。明朝最为出名的夺情事件,就数张居正夺情!

大致就是张居正正处于改革期间,突然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规定,他身为朝廷的官员要回家进行守制,可是他这么一回去,他的改革可能就会被摧毁。可是他作为明朝的首辅大臣,不去以身作则,遵守明朝的礼制,以后别的官员又怎么能服从明朝的礼制呢?

他左思右想,找到了太监冯保,就设计了“夺情”这样的苦情戏。意思就是,上朝的时候,张居正故意说要回家守制,而明神宗需要张居正来主持朝政,就这样你来我往,张居正要走明神宗万历挽留。后来张居正便装作勉为其难的留在朝廷之内。也没有回到老家为自己的父亲守丧!

但是张居正这种做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引起了一些大臣们的不满。这些言官和大神就开始上疏弹劾张居正,也批评张居正不遵守国家礼制,是贪图首辅大臣之位。但是这些人抗议“夺情”,都遭受到了万历皇帝的驳斥。一些顽固的反对者也遭到了严惩,甚至动用了“廷杖”,有的人被打得皮开肉绽,有的人则被打的终身残疾。

不难看出这些反对者,要么就是想让大家一起遵守国家的法制法规礼制,要么就是张居正的一些政敌和政治对手。而且张居正当时正在主张进行体制改革,难免会有一些政治不和的同僚来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