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是畏罪自杀的,为什么却说与诸葛亮有密切关系呢?
杨仪是畏罪自杀的,为什么却说与诸葛亮有密切关系呢?
杨仪原本是在曹操手底下出任主簙一职,之后奔走到关羽户下。之后杨仪以特使之名拜见刘备,刘备初见杨仪就看得出这人非凡,他便明确提出让杨仪留在身边,杨仪得名主亲睐自是很心怀感恩。之后刘备即位后杨仪便坐上了宰相位置,还仆从诸葛老先生发兵北伐变成诸葛亮的左膀右臂,诸葛亮在北伐期内的两名给力上下手上便有一位是杨仪。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派费祎去见魏延,打探魏延的心意魏延说明不肯撤离拆断,期待再次北伐。杨仪指令各营先后撤离,魏延大怒,抢先一步撤离,踏过之后将悬空栈道烧毁,阻拦杨仪撤兵。魏延、杨仪分别奏疏揭发另一方谋反,蜀汉蜀主刘禅为此了解侍中董允、长史蒋琬,朝臣猜疑魏延谋反。但是,依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原意是要诛灭杨仪,并没谋反的用意。
魏延据守南谷口,出兵进攻杨仪等。杨仪派何平抵挡,何平挺身而出叱责魏延的士兵说:“宰相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胆敢谋反!”魏延的士兵因而陆续离去。魏延和孩子及其好多个心腹逃跑到汉中市,杨仪派马岱前往袭击,斩落了魏延的头颅。杨仪恨透了魏延,他将魏延的头部摔在地上,用脚踩踏,并且说:“狗奴才!还可以做恶么?”因此灭了魏延三族。
杨仪拔尖返京,又诛灭了“反贼”魏延,自认为荣誉至大,应当替代诸葛亮掌政,命都尉赵正占卦,艮卦不吉,杨仪郁郁寡欢。诸葛亮死前觉得杨仪心胸狭窄,他故意让蒋琬接任。因此刘禅任职蒋琬为尚书令、益州剌史。杨仪返京后,被选为中谋士,并没有可头领的部众,过河卒子一个。
早就在刘备在世时,杨仪的官职就比蒋琬高之后杨仪和蒋琬同是宰相诸葛亮的参军入伍长史,但杨仪经常追随诸葛亮身旁做事,他自认为功成不居,当官时间又比蒋琬长,才可以又比蒋琬大,而如今蒋琬变成诸葛亮的继任者,自身反倒位居其下,于是他布有憎恨恼怒的神色,嘴吐埋怨。
那时候的人都担心杨仪会言多必失,担忧受到牵连,都不想和他相处,只有后谋士费祎常去探望他。有一次杨仪对费祎说:“当时宰相病故时,我如果率军归顺曹魏,我的处境一定比现在好些,真令人追悔莫及啊!”费祎大惊,故此向朝中举报了杨仪。
蜀汉朝中充分考虑杨仪的功劳,并没有杀他,将他贬为普通,放逐到徒汉嘉郡。杨仪赶到流放之地,并没有汲取教训,一点也不收敛性,又奏疏诬蔑朝中,语言猛烈。朝中一声令下拘捕杨仪,而杨仪自杀身亡了。
讽刺的是,杨仪刚直不阿地宣称魏延谋反,而魏延从未有过谋反的心,反倒是杨仪萌生了谋反的心。自然,当时杨仪也许从未有过叛逆的用意,只是后来遭受冷脸,心里怨恨,才有了叛逆的念头,虽然他未必会付诸行动,但这种想法足够致命性。
杨仪、魏延都是心胸狭窄的人,诸葛亮去世后,他们一切一人当权,都是会急切地残害另一方,激发内战,轻则亡身,严重亡国。诸葛亮当然了解在其中伤害,无可奈何蜀汉优秀人才稀缺,与此同时选任她们二人,乃为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