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初创时期

80年代初的外国动画配音

这要从1982说起。当时国内对国外动画配音比较陌生,他把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搭配起来有点生硬。现在连央视的阿童木都不满意。当时粤东算是一个配音大公司,以姚锡娟为首的一批配音演员实力不容小觑。当时广东的片源很多,也经常做一些动画,但似乎更擅长搭配翻译片,总觉得有点被动画淹没了。说白了就是他们配不上口味,和无聊的观众一起无聊。

1982年底,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广州召开会议,时任辽宁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的金涛光先生也参加了会议。会上,他听说广东刚进了一部日本动画,本来打算自己配,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动画配音而犹豫了,于是金老师马上抓住机会说:“我们省里有个儿童剧场,就交给我们配吧。”几经交涉,广东终于同意将影片拿到辽宁发行。这部动画是《聪明的休息》,这个剧场是辽宁儿童艺术剧院。

因为少儿艺术团从来没有接触过配音,也没有录音棚,所以电影制作方把片子交给了少儿艺术团和辽宁电视台联合制作。童艺出演员,辽台出设备。辽宁电视台也拿下了这部动画的首播权。这个时候一切都是领导在跑,儿童艺术的演员还懵懂无知。辽台在台里把任务分配给了张菁芳,让他去少儿艺术团挑选合适的配音演员,并任命他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张菁芳,也就是片尾字幕里的方婧,是“辽艺”配音史上的第一任导演,但那时候是儿童艺术,对辽艺一无所知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

说到这里,我觉得不妨先介绍一下儿童艺术。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于7月1960。自学院成立以来,代表作剧目有《小铁脑壳会队》、《冰雪皇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红军》、《报童》、《人参娃娃》、《妈妈的梦》、《帅哥美女》、《这里会是别墅》等上述剧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7个,80余人获得编导、表演、舞蹈等创作人员特别奖。其中小红军60年代进京中南海演出,人参娃娃1982获全国儿童剧表演奖和优秀表演奖,妈妈的梦获全国儿童剧表演奖,靓女1992获全国儿童剧表演奖,这里将有一栋别墅获。

最后说明一下,辽宁少儿美术和人艺本来是一家的。后来少儿美术分开了。(当然还是在一个大院里,不过挂了两个牌子。然而,在1999年,他们再次合并。真的是“合久必分,合久必合”。除了这八个演员,其他工作人员都是辽台的。后来小有名气的王启宇先生,只是当时坐的一个观众,负责派车去接这些演员。这八个人在学院里都挺能干的,在录音棚里却一窍不通。再加上当时的电视普及率比较低,人们对电视媒体这种东西不熟悉,理解能力差,所以配音难度很大。最初的喜悦从第一句话被记录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彻底消失了。当时是8月,天气异常炎热,棚里电风扇开不了,对刚接触配音的童艺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把握好角色可能不是问题。毕竟都是搞儿童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假唱。本来下面准备的很充分,但是正式录下来就找不到感觉了。经常口上的时候忘了感情,感情表达到位,口型不对。真的很伤脑筋。这时演员们才发现,配音和演戏其实是两码事。你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但在棚里就不行了。只能在盒子里玩,出不了盒子就得在家里玩。这个真的太难了!张静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述角色的性格特点,分析不同人的说话方式。虽然没做过配音,但这么多年在电视上有些经验,理解起来也比较快。为了过对口型这关,井要求大家背台词,正式录音时绝对禁止带本进棚。这种极端的做法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法确实有效。第一集(20分钟的戏)持续了半个月才结束。确实开头万事开头难,之后的配音比第一集轻松多了。可能我找到感觉了,但是大概需要3、4天。当时导演先看了五六遍,再让演员看几遍,既注重自己角色的特点,又注重整部电影的基调。每一行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现在看来,张菁芳确实是辽宁配音史上最好的导演。当然,那时候的电影人不想像现在这样一天配三集也是好的。“慢工出细活”是真的。第7、8集搭配的时候,演员们看了第一集,集体提出配音根本听不进去。虽然这个建议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被采纳,但足以说明第一代少儿美术配音演员的素质。

后来由于缺少演员角色,从院里精心挑选了三个人:石宝兰(离异母亲)、(公主和部分剧集的叙述者)和郝(次要角色)。就这样,齐新一起干了四个月,终于在65438+2月完成了全部配音。没多久这部动画就全省放了,看到我的声线形人物出现在屏幕上,我好开心。虽然每个人拿到了120元的酬劳(李文辉因为配角拿到了125元),但是他并不在乎,或者说根本就不在乎。除了美貌,他的心也很美。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啊。现在可能是。好事多磨。这部电影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观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动画,更不用说听到这样的“卡通”声音,就像动画本身在说话。这个版本的“休息一下”已经播出了一次又一次。上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是2000年。于是,儿童艺术一鸣惊人,一举成名。很多电视台都请他们配音,童艺从此走上了配音的道路。此后片源逐渐增多,内容也不限于动画,也有不少译制影片。当时央视和辽宁电视台合作最多。这样一来,先被休息的十一个人显然不够用,于是剧院挑选了很多“新人”(配音新人)。动画中的主角大多是儿童,所以儿童艺术的女声实力比较强,在以后的辽艺中也差不多。然而,男性声音的弱点在电影翻译介入后逐渐显现出来。本来《第一英雄》是陈大千演的,但是他的声音更适合不那么严肃的角色,演主角显得不自然。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加明确的男性声音。1985年,为中央电视台翻译的六集日本电视剧《狗笛》让姜眼前一亮,他的声音很快被大家认可。姜的声音有着胸* * *音,如洪钟,饱满而明亮,让人感觉有些威严和气势。难怪他后来成了“魔鬼专家”,这个角色真的属于他。

在《狗笛》中,还有一个人是第一次配音。他只是一个小群众角色,却成了日后儿童艺术乃至廖艺术的顶梁柱。他就是刘。之后的《血链》展现了刘天才的配音实力,奠定了他的地位。刘的声音不算亮,但是很细腻,像牛奶一样的丝滑质感,声线比较高。搭配奶精毫不费力。而有时轻微的颤音让他的声音有一种隐藏的魅力,轻轻触动你的灵魂,暗暗感动你。更重要的是,他的声线变化很大,既能配合幼儿,也能配合老人。

李文辉的声音正在迅速老化,她不能在休息几年后应付孩子的声音。那时候剧院里很少有像她一样清纯的女声。在这种情况下,王晓燕肩负重任,迅速成长起来。1997年,辽泰推出了《聪明的休息》的另一部分,这次小燕扮演了一个休息的角色。在各种压力下,她顺利完成了配音工作,甚至超过了李小姐。从此,小燕自然成了女一号。

后来儿童艺术自建录音棚,配音也更正规了。他们在不断培养新人,配音队伍也越来越大。有一个统计列表,记录了80年代所有的配音演员,多达23人。让我在这里列一个清单:

陈大千、、方、于振波、、邓长兰、郝、高宝英、袁、李、刘、蒋昌义、于德元、孙立轩、张宏勤、姜泽文、王晓燕、邢斌、童春光、齐树菊、石宝兰、何长顺、马晓光。其实童艺早就有兴趣从人艺身上挖点金子,人艺也一直想在录音棚里一试身手,因为配音对他们来说是陌生和好奇的,而童艺的成功也进一步促进了人艺对配音的兴趣。不过那时候一直是辽台的配音管理。童艺只出配音演员,其他工作人员都是辽台的,所以权力比较大。这种人事调动,没有辽台的许可是不允许随便做的,当时也没有在台湾招聘艺人的打算。但是,儿童艺术确实存在一些困难,至少在缺乏声音模式方面。虽然上面我列了这么多配音演员,但是真正配过的不算太多。有的人只配了很短时间就退了。李文辉、邓昌兰等人的声音渐渐老去。虽然有王晓燕的支持,一个人毕竟太忙了。女声还不错,男声是个大问题。只有刘和陈大千能在男声中独领风骚。蒋昌义和童春光虽然音色华丽,但并不适合做主角,表演也还不具备主角的气质。刘演个风流小伙和奶油小生之类的角色还行,演个热血男儿和肌肉男就有点别扭了。他的声音毕竟太柔和了。陈大千配角本身有点勉强,不是能力不行,主要是声音特点不适合配合主角。团队里没有一个霸气的男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石宝兰悄悄去仁义淘金。因为没跟台里商量,不敢找太多人,就找了韩力。就这样,《儿童艺术》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把韩力拍成了电影。没想到反响很好,电台立刻注意到了这个音色极其优美的新人。张静方便问关注儿童艺术的人,为什么这么久没有听到他的声音。是因为他刚转到少儿艺术系吗?儿童艺术说他是从人民艺术部借来的。张导演顿时眼前一亮,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吸引其他剧场人才的好办法。再大的剧院,演员也不超过40人,难免会出现从人群中抽出将军的情况。

刚开始,人艺只是从人艺借了几个演员来填补声音的空白,后来双方还要签一些合同。后来随着人艺的演员越来越多,再加上两个剧场在同一个大院的便利,逐渐演变成了彻底的合作。韩力无疑是两院合作的最大亮点。此时已经到了1990,“辽艺”配音的春天已经开始。一部《特警4587》让观众了解了肯·沃尔和他的声音的创造者韩力。韩力的才华在这部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洪亮的嗓音仿佛涂上了一层金属光泽,富有磁性的音色中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华丽典雅的韵脚,就像一支利箭,在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已经穿透了你的心。他的魅力不加掩饰,直接而炽热。他的箭虽然来得快,但刺入你的灵魂后,立刻变成了温柔的小溪,温暖的春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他的配音迷住了。喜欢配音却没听过韩力的声音很可惜,喜欢韩力却没听过他的4587就更可惜了。可惜现在电视台不重播这部译制电影了。绝对是最好的经典警匪片之一,配音不亚于影片本身。91的《水下精灵》是他的第一部动画(老k饰),也是非常优秀的,可见他多才多艺的风格。的到来基本上完成了少儿美术男生的声音类型:是刚毅型,刘是温柔型,陈大千是奸诈型,方是沧桑型,蒋是威武型,袁是豪放型,余德元是滑稽型,蒋昌义和童春光是明快型...韩力的成功引进,更加坚定了辽台和儿艺将继续从其他医院招聘人才的信念。后来,刘莉从人艺引进,她在90年版的《小公主》中扮演了她的第一个角色小女仆·贝基。虽然这次配音不算成功,但是她的能力已经显现出来了。她的声音比较粗,不适合清纯女生,尤其不适合亚洲片。但由于她高音明亮,可以提高女生配声部的效果。但随着她年龄的增长,音色的老化,这个角色越来越牵强,暂且是后话。她最擅长的是辣妹或者职业女性,尤其是欧美片。这部剧还有一个艺人,他的配音也是一绝。他很会搭配中老年男性。他的声音虽然略显沙哑,但很有磁性。有韵味的声音披着一层神秘的丝绸薄纱,坚定厚重的话语里闪烁着淡淡的忧郁和忧伤。你静静地听着他的倾诉,不由自主地为他敞开心扉。他轻轻地踏入你心灵的门槛,像父亲一样张开宽大坚实的双臂将你拥入怀中,你陶醉在那种深沉安详的氛围中。他就是辛敏行。他在这部剧中饰演小公主莎拉的父亲,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小实验,精彩的还在后面。

儿童艺术不仅引进了艺术家,还把目光投向了抗日话剧团(即沈阳军区话剧团)。方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抗敌老演员杨光的声音,邀请他加入配音,正好配《特警4587》。由于这部电影的巨大成功,杨光也出名了。后来在《羚羊历险记》里,他爷爷也是才华横溢。他的声音洪亮而向后,声音里充满了自信。但是这个特点也给他的演绎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的声音比较低沉成熟,一般比较适合老年人,而且他的自信非常足,使得在角色上和老年人的感受有些不符,所以他的角色不多,但是他演的角色都很精彩,可以说是少而精。

要说抗敌话剧团最强的配音演员,非刘一莫属。这也是儿童美术与敌人合作的最大亮点。刘一很早就参加了配音工作,但那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她在一部墨西哥电影《粗糙》中扮演玛丽娅娜,然后就不怎么配音了,直到被儿童艺术家收留。因为她的声音和王晓燕以及国外有些相似,配音的机会不多,但都是经典。在我的记忆中,她最早的动画是1992年儿童艺术翻译的《丹佛,最后的恐龙》。我不记得她演过的角色了。93年的《英雄传说》是她的春天。刘一似乎一夜之间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成为配音史上的著名人物。虽然她片子不多,但是一个瓦塔诺可以流芳百世,总比用几百部片子演几千个角色强。至少现在,我觉得她配得上的男生角色是从来没有演过的,可以说是绝唱了。她在发音上有点像王晓燕,但她的声音更柔和。平心而论,至少在1998年之前,她的演绎更深入更强烈,你能感觉到她的声音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而不是拘泥于表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对敌作战的演员,比如《机动警察》中饰原流浪马的高建伟,饰香花的李菁,饰德尔福的秃鹫的林华春和他的朋友。从1990年开始,由于人才招聘的成功,少儿美术配音的实力开始迅速增强,优秀作品相继诞生。在翻译过来的影片中,“特警4587”就不用说了。之后的英国儿童剧《羚羊历险记》也是经典之作。本片讲述了三个小矮人遭遇海难,漂流到人类世界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是那么活泼可爱。个人觉得最好的配音是陈大千先生配的那个得矮子发财的反派。尤其是他的笑声,绝对惊艳!他的表演甚至盖过了原片的布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配音的误解,但我还是很欣赏这个配音。1994年的《黑暗中的正义》将韩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怎样才能忘记每集开头的话?李翰用坚定而铿锵的声音说:“作为一名警察,我无法阻止我的猎物钻法律的空子,但我相信法律制度;作为检察官,我的案子经常被无孔不入的律师推翻,但我相信法律制度;作为法官,我的手脚受到法律条文的束缚,但我仍然相信法律制度;直到我的妻子和女儿被杀,我才不再相信这个制度,我开始相信正义!”尼克白天是个软弱的法官,但到了晚上,他摘下眼睛,披散头发,穿上皮衣,成为一名挑战黑暗势力的正义“骑士”。还有更优秀的动漫作品,比如91的海精灵,92年的丹佛,最后的恐龙,恶魔祭坛的斗士(对了,这部片子又诞生了一个新人,就是贾丽娜),大力水手,恶魔英雄传说,93年的瓦斯比历险记,瓦斯比历险记。在《水浒传》中,不仅成就了,还成就了郝。她配合片中调皮可爱的西米格,郝温柔甜美的声音和如清泉般的笑声让人永生难忘。而且,她的声音变化挺大的。就在刚才,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老太婆。这两个角色搭配的很自然,真的是配音极客。

1993年,辽宁广播电台女播音员徐琳在她的处女作《热带侦探》中成功地塑造了西尔维娅这个角色。之后配音团队的女声也越来越齐全:王晓燕硬朗,刘一温柔,徐琳女人味,李文辉妩媚,郝可爱,贾丽娜清纯,冷艳刘莉,石宝兰奶奶,邓昌兰的男孩子都很可圈可点。可以说《辽艺》配音是83年发家,90年发展,92、93年达到巅峰,《封神英雄传》是这个巅峰时代的巅峰之作。这期间配音演员阵容几乎可以用超豪华来形容。以《降魔英雄传(一、二)》为例。两部剧涉及的配音演员都是各个剧场里的佼佼者。少儿艺术团有陈大千、刘、郝、、方、邓长兰、石宝兰、、何长顺、蒋、、童春光、贾丽娜。人艺有韩力、刘莉、辛敏行、王玉长、曹玉敏、宋国锋。抗敌戏剧团体包括刘一和杨光。而且陈大千曾任少儿美术副总裁,邓昌兰、石宝兰、、韩力、辛敏行等都是不同时期的翻译导演,宋国锋是辽艺现任导演,如此强大的配音阵容只出现在一部动画中是非常罕见的。难怪这部电影成为了代代相传的经典。1995年以后,儿童艺术的片源明显增多,但配音演员没有那么多,繁重的工作让演员们喘不过气来。这种趋势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隐患。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演员的心态似乎也在慢慢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大家开始变得浮躁。这些都在不经意间影响了配音的质量。1995年的《天地无用论》翻译虽然不错,但已经呈现出夕阳西山之势。97、98年有几部大制作:《我是小甜甜》《美少女战士》前两季《聪明绝顶》《王老师》最后十集...这些作品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感觉,虽然演员阵容还可以。然而《狮子王》被央视审查的时候,还是得到了“嗯!这才是真正的动画配音!”赞。这确实可喜可贺,但也不得不让我们有一点怀疑:“廉颇老了,还能吃吗?”现在的兴奋只是暂时的,就像暴风雨前短暂的蝉鸣。每个人似乎都意识到了什么,静静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果然,这些作品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告别仪式——告别一个时代的告别仪式。1999年初,两个学院的合并标志着廖艺术配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