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与小说对话

意识流小说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表现人物源源不断的感情和思想,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的正常时空秩序,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飞跃。人物心理和思想的变幻莫测,情节段落的重叠,真实场景、感受和印象、回忆和向往的交织和重叠,象征意象和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现,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类文本,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贯穿人物多层次感情、印象、心理意象的意识中枢,并从中寻找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关键。在表达方式上,意识流作家多采用内心独白和颠倒时间顺序的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境的交织,现实与回归B,来回流淌);衔接技巧如蒙太奇、语言形式的离奇实验和标点符号的摒弃等。意识流小说最常用的手法有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全知描写和戏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一种独白,其中既没有作者参与,也没有假设的观众。它可以直接把意识展现给读者,而不需要作者作为中介来告诉读者这个和那个,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他说了”“他想了”等引导语和他的解释性备注,已经从页面上消失或几乎消失了。间接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一个全知作者的一些不可言说的材料,仿佛它们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作者通过评论和描述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独白的指南。全知描写是指一个全知的作家参与到描写人物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用传统的叙述和描写方法来描写这种意识。戏剧独白直接从人物走向读者,没有作者的介入,却有一群想象中的观众。它表达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阅读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我们可以对意识流小说有一个真实的感受。顾名思义,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中的人物试图登上一座灯塔。它位于离他们聚集的地方几英里的一个岛上。小说开头就强调了这一点:“是的,当然,也许明天就好了。”拉姆齐太太说:“但是你早上必须早起。”她补充道。拉姆齐太太喜欢告诉她的儿子詹姆斯,如果天气好,他可以去灯塔。十年后,詹姆斯终于第一次到达了灯塔。这时,拉姆齐太太已经去世了。小说现在结束了。当然,这不是一个冒险故事,小说中也没有沉船风暴的描述。正如小说的背景——赫布里底群岛中的一座孤岛和小说中的人物及其行为具有象征意义一样,灯塔也是一种象征。这个符号确实以巨大的力量贯穿全书。它象征着人们的精神鼓励,以及混乱碎片化的生活体验与人们精神上追求的理想真理或美好之间的反差。拉姆齐夫人是参观灯塔的积极倡导者,但她的丈夫强烈反对。在她说了一句“当然可以,也许明天就好了”后,她老公回答:“但是”,他爸爸走到客厅窗前说:“明天就不会好了”。因此,这个基本场景在两种力量的对抗下具有象征意义。是人物内心矛盾的表现。弗吉尼亚·伍尔芙从一个人的意识到另一个人的意识,从一群人的意识到另一群人的意识,探索他们反应的意义。顺着他们的思路,他对脑海中出现的形象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和设计,这个形象仔细而清晰地解释了他将一些选定的象征性事件集合在一起,直到完成一个布局。为了讨论这些事件、回忆和联想的意义,为了打动去灯塔的意义,细致入微的小说家使用了另一个象征性的场景作为小说相应的基本场景。这两个场景是对立的。当人们发现这些象征意义时,只有通过对人群意识、直觉和感知的把握,才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这部小说中有大量理性的传统叙事和描述,但作者经常使用内心独白,使小说似乎总是在主要人物的意识中。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文章《现代小说》中说,“当原子落在我们的大脑上时,让我们按照它们落下的顺序记录下来;让我们把刻在我们脑海里的每一个眼神或每一件小事都描述出来,不管这些图案在表面上是多么无关紧要和支离破碎。”这是对她所用方法的最好描述。她的意识流比乔伊斯更传统,比尤利西斯更连贯。但即使在她的作品中,仍然有计划地加入一些不连贯的元素,故意模糊故事的原因和意义,迫使读者思考,以求找到答案,理解作品。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意象具有传统小说所不具备的多层次内涵,意识流理论的加入也使得小说的叙事过程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展示人物内心意识的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仿佛看到了心中的审判,听到了心中的呐喊。

中国传统小说是张辉的小说

1.准备期(上古至先秦两汉):中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在思想观念、题材内容和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各种准备。

2.成熟(魏晋至唐代):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是中国小说的原型。但还是依附于历史作品,作家也不打算写小说。形式比较简单,只是“勾勒轮廓”。

唐代的古代小说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小说,作家开始有意识地写小说。《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对后世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过渡时期(宋元):宋元故事是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由文言向白话、由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由史传向说唱的发展和转变。小说创作群体扩大,题材增多。《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经典小说是文人在宋元剧本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4.繁荣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明代嘉靖、万历至明末,小说创作繁荣,代表作有《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鬼小说和人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流。这一时期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和英雄转向描写普通人。人物塑造从典型过渡到典型。小说从线性结构发展到网络结构。他的作品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鼎盛阶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清初,《聊斋志异》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又一座丰碑。《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说作家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生命,从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到认真反思封建思想意识;角色非常个性化。有体现个性解放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让作家的作品更有感伤和迷茫。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现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期繁荣的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所以也是在高峰期推出。

6.演变期(1895-1911):是现代小说的时期,也是古代小说终结并演变为现代小说的时期。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并大量兴盛。现代小说在内容上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主张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艺术上继承古代小说传统的同时,逐渐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影响,在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