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什么?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的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庸俗习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首次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时间为1918年5月。(据1965438+2007年5月,陈衡哲的白话小说《一天》发表在《留美学生季刊》上)。
主题
鲁迅通过《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毒害,指出中国历史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而“吃人”二字却写在夹缝中。最后日记说:“你没吃过谁家的孩子,还是有?”于是他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
鲁迅自己说:“《狂人日记》太幼稚,太爱出风头。按艺术来说,不应该。”“我知道我真的不是作家;现在的沸沸扬扬就是要创造几个新的创造者——我觉得中国应该有个天才,被社会推倒——来打破中国的孤独。”
扩展数据:
作品的影响力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其深刻的思想是对中国近代启蒙的高度概括。它在形式和思想上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狂人日记》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流毒方面,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狂人日记》的启蒙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温暖希望。作者写道:“我看历史,这段历史没有年代,每一页歪歪扭扭的纸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
反正我也睡不着。半夜我仔细读了一遍,才透过缝隙看到字。整本书都写着‘吃人’这个词!“伦理是吃人的,仁义道德是伦理虚伪的面具。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是他多年思考和理解的结果,也是这部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由于毛泽东对鲁迅的高度评价,鲁迅的作品自然成了装载新制度意识形态的标枪和匕首。《狂人日记》和鲁迅的其他一些作品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