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找到这样的传说-人民网-因为张国荣从来没有出现过。
张国荣生活在一个娱乐圈规则不那么清晰和残酷的时代。这个时代让他的灵魂自由生长,在他的生命中发光。在他去世十年后,他的经纪人陈淑芬仍然认为:“我认为张国荣是空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即使在任何环境下,也很难找到像张国荣这样的传奇人物。”
“我就是我。
我会一直这样爱我。"
——“我”
A
袁环
你不能说他没有坏脾气。
张国荣在别人面前,大多数时候,表现得和他曾经期望的一样:积极向上。人们因此称他为:兄弟。有时候,张国荣会耍一点无关痛痒的小脾气,但在爱他的人眼里,这一切只是让他单纯的性格看起来更加丰满。
“张国荣,你不能说他没有坏脾气。”香港《星岛日报》娱乐名人版首席采访主任史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她所认识的张国荣。“有一次,他和朋友在喝茶,一个狗仔队突然冲上来拍照。他大骂,说你不应该这样!狗仔问他,我怎么拍照?他说,你可以过来递名片问我能不能拍张照。狗仔队照他说的做了,递上他的名片,问他:‘我可以拍照吗?’张国荣说,“是的。”石说有时会有点情绪化,但他总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知道狗仔队要工作,跟他说就可以了,但是强势就不好了。他最不能接受的有两点:一是你不了解他对艺术的贡献,二是因为他是明星,会连累朋友家人。”
史说的事业起步并不那么顺利。不过香港的娱乐记者从一开始就普遍爱他。“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很爱他。也许他太漂亮了。一个TVB的MV导演告诉我,他拍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明星,从来没有人像张国荣这么完美。”虽然有点小脾气,但史说身边的记者都能感受到他的留恋:“他一直对和他一起出道的记者很有感情。每当我们找他,他一定会给我们方便。”
石还谈到了的工作状况:“他总是一个人去工作,从来没有助手。与他合作制作最后一部电影的林嘉欣告诉我,每天在片场,张国荣总是比她早到,所以她一个人闲逛,不像今天的许多明星必须带五六个人。我觉得他很好,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即使接受记者采访,张国荣也肯定会提前到达。2002年底,石采访了已经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张照片。那是在尖沙咀的一家酒店里。我们约好了12点。11: 30早到了,却发现他坐在楼下大堂化妆。我说,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原来他已经到了11。虽然他当时其实很难受,但因为尊重来看望他的人,还是要化妆。张国荣就是这样的人。”
B
反思
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星星的纹理?
作为与几乎同时出道的娱乐记者,石说,在狗仔队这种特殊的媒体工作之前,他们与明星的关系非常好。“那段日子,我们对明星不像记者,更像朋友,因为我们无话不谈。”有时候,娱乐记者甚至会去明星家里吃饭打麻将。“有一次张国荣家里换了电话,他专门给我打电话说‘喂,你抄我电话,我怕你找不到我。’要知道,那时候手机还没普及。"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娱乐记者可以接触到明星们的私生活,但他们之间的信任决定了有些事情不会见诸报端。"事实上,当张国荣没有公开和唐先生在一起时,他已经告诉我们了."石回忆说,第一次跟她说起唐先生,那是20年前的事了。“我们在欢乐谷的一个会所坐下来聊天,他说起了唐先生。我在想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就是想说说这个人。那天,他说了很多。他说唐先生这么多年一直对他很好。他还说他以前是个花花公子,但唐先生从来不是。我当时还问他,你怎么这么肯定人家不是花花公子?他笑着说,如果有,我一定知道。我当时就说,其实你对他也很好,因为你说你都不好,别人都好。”那天,石得知唐先生在银行工作,长得很漂亮。但是,她在写作的时候,从来没有用“他”这个词来形容唐先生。她只写过《张国荣的情人》。石说:“我知道他喜欢男生,但那时候社会风气没那么开放。”他信任我,从不让我写,最后我也没写。那时候我的稿子只会让人觉得他身边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是张国荣现在最喜欢的人——大家自然会认为这个人是个女孩。”但她没想到,张国荣后来在音乐会上公开说出了这件事。
张国荣离开前几年,狗仔队在香港很流行。整个娱乐圈的生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明星个人生活的失落上。“我们这一代娱乐记者出道,和明星一起成长。那时候,我们可以坐下来和星星聊上几个小时。现在怎么可能?现在明星身边的人太多了,化妆师,经纪人,助理。”
在那个连手机都没有普及的年代,张国荣给我们留下了鲜活的生活影像。当今互联网时代,连明星都天天用微博。他们的图像怎么会模糊不清?史说:“记者其实是明星和大众之间的桥梁。但这些年,我们不是在采访明星,而是在采访经纪人。你说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真正接触,怎么能写出这个人的质感?”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营销套路成熟的圈子,其实会损害明星的人格。石说:“现在的明星,大家都很忙,整天跑来跑去,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和沉淀,去培养自己的气质。不要说它们是什么质地,甚至它们的图像是真是假,我们也说不清。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影像都是蒙面的面孔。”
“每一个爬上上流社会的产品,都有一个屌丝芯。看看王子嫁的灰姑娘,看看拿着私人飞机游艇杂志坐在马桶上的贵族们的坐姿,看看坐在高级餐厅里腰板挺直却冲进卫生间抠鼻子的美女们。爬山,演戏,装模作样,包括我,我都要考虑。如果我不想再活了,我就扭伤我的假腰。”这是陈坤最近在一条微博里的感慨。“着装”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批评明星的常用词。
一位娱乐公司的宣传人员近日向记者讲述了他与一位公司经纪人及其下属艺人同桌吃饭的经历。“艺术家很年轻,奇怪的是他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我觉得很尴尬,就想找个话题和他聊聊。最后他回复了我,但是马上被我的经纪人制止了。经纪人说:你还没建好,怎么能随便说话呢?”原来这位艺人在投放市场之前,正在经历“静默”训练期。这种急功近利的训练方式在现在的娱乐圈很常见,副作用也很明显。曾在圈内做过公关的X先生告诉记者,他曾成功将一位国内三线女星包装成“国际影星”,但没过几年,这位女星就因无法成功而被打回了“原形”。然而,类似的短视包装行为仍层出不穷。
为了防止自己的回忆录被外人断章取义,陈淑芬仍然不愿意发表任何关于张国荣的文字,这在当今娱乐圈简直就是童话。X先生透露,现在大部分经纪人都把艺人当成摇钱树,只看他们的使用价值,明星也有同感。陈淑芬早期和张国荣合作的时候,圈内连经纪人的概念都没有,两人互相尊重的伙伴和朋友的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娱乐圈资深经纪人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取得了成功:创作者刚刚起步,有着年轻人的心态,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媒体的竞争和规模都没有那么大。艺术家们有地方谈论他们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八卦最多的是出生,生病,结婚,离婚。经纪系统并没有真正完善。很多时候,艺人的事业靠的是自己的敏感和周围贵族的帮助...在这样一个相对无害的环境下,明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然而,那个时代在张国荣离开之前就结束了。
在今天的时代,张国荣可能无法复制,但我们有可能找到保护明星本色的方法。唐先生说:“艺术家不是商品,但需要用商品的概念来包装。你要了解艺人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吴秀波是个帅大叔,你要把他安排成成熟的男星。范冰冰风平浪静,把她拖进惊涛骇浪,总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总之,一个明星的优秀品质会得到充分发挥,最终他(她)会获得自由——他(她)的一切都与商品、包装、营销无关,只要他(她)是自己,他(她)就会精彩。就像范冰冰、周迅、林志玲、蔡康永,他们可以为自己代言,他们的名字已经代表了一种社会态度和生活状态。”
缺少童年
永远无法弥补。
上世纪80年代,港乐坛风起云涌,尤其是谭咏麟和张国荣的争霸赛,一度发展成双方粉丝为捍卫偶像的肢体冲突。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张谭争霸”的舞台,在1988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奖和次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后正式结束。不过,陈淑芬后来透露,张国荣的退出并不完全是因为“张谭的霸权”,更多的是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情人曝光,想在别处过平静的生活。“我们都非常喜欢山口百惠。张国荣认为她可以在最光荣的时候退役,过自己喜欢的日子,他也可以。”即使在那个时候,张国荣想要宣布的也不仅仅是退出歌坛,而是全面退出娱乐圈。只是陈淑芬看穿了他的毒瘾,将来必然会回来,所以他尽力劝阻他。事实证明,陈淑芬的判断是准确的。
张国荣有许多兄弟姐妹。他很小就去英国读书了,所以没有得到多少家庭温暖。然而,他的父亲是一名裁缝,曾经帮助马龙·白兰度做衣服。这些知识使张国荣从小就能熟练地运用优雅的气质。家庭对张国荣的影响,在他的明星生涯前半段体现在他独特的少爷精神上,而1995回归歌坛的张国荣,更接近我们今天对他的印象——温暖、脆弱、孤独、坚定。这是张国荣多年后的转变,但他的家庭的影响还在,只是从显性变成了隐性。后来,张国荣多次表达了他对童年的遗憾:“我是一个吵闹而沉默的孩子。任何人来我家,你在大厅,我在房间,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从小就这样。懂事后,感觉家里乱了。有很多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在乎我。唯一最让我伤心的是那个仆人,几年前去世了。你问我他们是不是真的珍惜我?可能是吧,但是小时候最需要的关心和爱,永远也弥补不了。”他甚至认为,如果他没有成为后来的张国荣,他母亲对他的爱就会是含蓄的。这种内心的空缺,再加上处女座对完美的追求,让他一辈子都处在试图保护自己和证明给别人看的矛盾中。
在接受采访时,关还提到了球星背后的一面。第一次见面,感觉有点骄傲,冷面,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但是后来,他发现了张国荣引以为傲的地方。“那只是一个人在低迷时期,装扮成自己来保护自己的尴尬。”摄影师杜可风认为,张国荣最需要的是“爱”。“他被鼓励靠爱和精神生活,所以他需要制作电影和观众”。张国荣最终的选择,在杜可风看来,是一种遗憾:“也许他觉得累了,想休息,但我想让他知道,我们一直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