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是《典论》还是《文赋》?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仍然是陆机的《文赋》的杰出贡献。文赋的贡献除了关于“意”、“物”、“文”的关系和创作源泉的理论之外,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独创性。(1)文体分类的创新曹丕《典论杂文》将文学体裁分为四科八种文体,并指出这八种文体的特点。他说:“朗诵要优雅,书论要合理,碑文要写实,诗词要优美。”那时候没有小说。玩和议都是公文,公文要优雅(稳重优雅);书和散文都是议论文,要逐条分析(逻辑思维),陈述人的功绩,肯定告诫,讴歌,提倡实事求是(比如用刀子换皮革);诗赋这种文学体裁,应该是华丽的(形象思维)。陆机《文赋》在曹丕《典论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出了十体说,即诗、赋、碑、颂、题、赞、论、行、说。这是一种创新;其次,公文体放在最后,诗赋体放在前两位,说明陆机重视诗赋的纯文学体。(二)“诗以情为诗”的大胆创作自从《尚书·要典》提出“诗言志,曲常传诵,声永恒,法和谐”以来,孔子就强调“诗言志”已成为诗歌创作的社会功能的观点,《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在也。情感在中间运动,由文字塑造。话不够就叹气。如果他们不够,他们将永远歌唱。如果他们不够,就会手无缚鸡之力地跳舞。”在这些话语中,“志向”和“情感”是分离的。从汉代到魏晋,作者们都遵循儒家的这一文学理论。《文赋》的突破在于推进了“以诗言志”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文学创作中被忽视的“以情为诗”的社会审美功能,即“以情为诗为美”,不仅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还提出了“以情言志”,将诗歌的抒情功能与孔子的言志功能结合起来。它是作家主观心灵的自然表达,完善了文学创作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不仅要有教育功能,还要有抒情的社会功能,高举“美”的旗帜,突出创作的美学思想。(3)突出主题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创立“主题论”。有评论说“诗以情为基”是对儒家正统的挑战,说明陆机背离了儒家。我觉得这个观点很难成立。臧《晋书·陆机传》说陆机“顺儒而不骄”,说明陆机信奉道统,这一点在关于文学创作中“理”的论述中得到了印证。他说:“理性是一篇文章的脊梁,文章就像一棵树。”理性”必须是“直”的、正当的;而“文”的各种技巧和技法,就是从树干上垂下来的“枝干”,“枝干”也要很旺。文赋也有类似的博览会,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一观点被学术界称为文赋的主体理论。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必须抓住“理”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正确的、直的。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文体的写作,主题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个主题也是主题。这一论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唐杜牧说“意大利(臣民)尚帅”王若虚说:“意大利尚帅,无帅兵,名曰武赫”。它是《文赋》中“理直气壮”的引申。联系“文赋”在“虽然区别就在于此,但恶也是被禁止和释放的。如果要振振有词,讲道理,看得出没必要长篇大论。总之,用孔子的《诗三百首》(《论语·为政》)和“关羽喜而不淫,悲而不伤”来说诗无恶。(《论语·八蜀(易)》)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今天搞文学创作,自然也要“禁恶(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观念),控放(放纵、颓废的声音)”。(四)驰骋想象、推陈出新、重视文体《文赋》对文学创作的论述全面而严谨,其贡献可以从驰骋想象、推陈出新、重视文体等多方面进行发掘,具体如下:1。文学创作应重视形象思维。“从一开始,我们都听相反的,担心新闻,并集中精力。”“忧新闻”即潜心研究思考,四面出击拓展思路;“聚精会神八极”是指思想像烈马一样在田野里驰骋;“神游万仞”指的是在广阔的空间中神游。这四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他的“观四季以叹远,观万物以思争。”悲伤的叶子在秋天落下,快乐的叶子在春天落下。这些描写自然的优美句子,为陶渊明、谢灵运等山水田园诗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2,谢朝华已披,七夕秀未振。这是为了表个态,取个微妙的意思。早上开的花已经凋谢了,不要摘;晚上花蕾刚拔,还没长满,就拿去吧。这是一个比喻。“朝花”是“意”、“词”、“句”的意思,“戴”是头掉了。花的花期过了,我就不拿了。“我只去我说的”不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气”是采纳的意思,那些刚刚萌芽的花(意、词、句),要采纳创新。新闻界称之为“抓活鱼”。1700多年前文赋的训诫已经被当代学者束之高阁,他们发了一篇《谁动了我的奶酪》,很快就全是《谁动了……》,而且思想枯竭,甚至无耻。这种现象应该消除。3.注意创作风格。文赋关于文学创作风格的讨论也是一个创举。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这是陆机最初的想法。他说:“赞眼者奢,适者贵,不善言者不狭,说事者只广。”善于夸大事物的作者崇尚华丽(奢华)风格;一个善于推理的作者,他的风格是严谨的(昂贵的);一个喜欢把事情解释透彻的作者,他的风格不狭隘(不通吃);一个喜欢说明真相的作者,他的风格是心胸宽广。“文赋”的这一发展体现了“写作如其人”的理念。这种观点总的来说是有道理的,但也不能绝对。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但他也有“兴田共舞,志在常”的诗句。李清照的风格婉约,但也有“生为英雄,死为英雄”的刚毅。有很多作家道德文章写得很好,道德素质却很低。所以这种观点要辩证看待。但他毕竟启发了后人从事文学创作,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他重要的还有《灵感论》,第一次提到了创作灵感的问题;社会功能论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功能,“立片为重”论提出要锤炼刻骨铭心的警句,都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总之,文赋对文学创作的论述是全面的、系统的、严谨的,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文赋的一两句话可以写成一篇振聋发聩的论文,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顺便说一句,《文赋》作为一部骈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以我们刚刚分析的第一段为例。几乎每个句子都以一个动词开头,如“等”、“依”、“守”、“望”、“悲”、“喜”、“吟”、“游”、“贾”等,有节奏感,分析细致,气势磅礴。总之,曹丕的正典理论。论文标志着中国古典文论的起步,陆机的《文赋》则是承前启后,为文学理论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为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南朝钟嵘的《诗品》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坚实的基础。近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先生指出:“刘勰家出,家长言文。”(章学诚<文史。在里面。Wen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