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读后感800字
因为之前看了一本叫《冬日牧场》的书,所以没买。
好像在哪里看过书评,说这本书讲的是北方民族的风俗。我脑子里要填的知识点应该是雪有多大,空气有多冷,怎么喂马,怎么打猎。然后一堆人和猫在家里喝酒吃肉。
本来《冬泳》和这本书没什么关系,但是就是因为《冬季牧场》的误导,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讲东北永田的人平时是怎么生活的,根本就不想买。
每次去书店,这本书都立在书架上,干净的封面像薄薄的一层雪。
有一天,我在一个读书微信官方账号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好作家不仅仅是莫言和余华,还有、、、双。还介绍了他们的代表作品。那里介绍的书我都买了。
书评里说双的《平原上的摩西》被导演拍了,同名电影也在筹备中,所以我先看了双的小说集。毫不夸张地说,从第一线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作者的语言很冷,直而简洁,就像一条黑色的河流,流过白雪皑皑的东北大地。周围没有树林和草地,没有花和蜜蜂,水里没有鱼虾。
字里行间的气息就像走在雪中的白色空气,用微弱的温度对抗寒冷。这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我从双雪涛的书和一群东北作家那里了解了他,现在又了解了《冬泳》的作者班瑜。
走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这本书的前面。
恰好这个时候有一个关于单读的评论,是关于班瑜的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反复提到的几点。
首先是很多东北方言的使用,并不晦涩,但是很有现场感。
二、故事背景是东北的小城市,废弃的工厂,没有生计的下岗工人,贫穷无望却坚强幽默的人。
我特别喜欢写实的书,或者有写实倾向的书。这类内容可以帮助我在记忆中迅速找到一些地面,在那里我可以落地,放下我的奔跑,我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里面包含着我的生活和记忆。
出差期间,我带了两本书在路上看。坐高铁的时候,先拿出余华的书看了一个多小时,再看班瑜的书。
这让我非常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了两个不同词语带来的体验。余华写的有点急,好像要一吐为快,余华很多地方喜欢添油加醋。
但是班瑜的不一样。尽量用最简单最准确的话表达根本意思,少花言巧语。比如余华说“在一个垂死的傍晚”,班瑜大概写的是“天快黑了。”就是这样,但是更厉害。
我记得双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直接表达可以提高语言的速度,从而产生更大的力量。
我觉得班瑜的话就像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一样生硬、沉重、有力。
今天,我在书房坐了几个小时,几乎没有打扰,读完了这本书剩下的三分之一。有一种未完成的失落。
书里小人物的生活好像还没有结束,很想知道他们最后有没有好日子过,但是作者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空白,故事戛然而止,就像一声鞭炮声划破夜空,“轰”的一声再也没有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