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奶、蜂蜜和盐的思考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相信你心里会有很多感触。是时候写好自己看完之后的感受记录了。那么你真的知道怎么写评论吗?以下是读后感牛奶蜂蜜盐的范文(常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我看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很多都只是随意浏览。张文质的《奶蜜盐》,翻了几页后,就爱不释手了。一口气看完,好像找到了知音,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奶蜜盐”,一个有趣的名字,让人看完就想一探究竟。原来,作者所描述的奶,是指父母要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出发,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蜂蜜是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认识和观察“美好的世界”;盐是父母应该引导和督促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和智慧的东西。这是爱,是欣赏,是教育。

书中有很多观点和我的不谋而合。比如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教育和被教育,而是共同成长;家庭的目的不是全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用最普通的方式培养一个正常的孩子;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越早懂事越好,而是会很快老去。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在家庭教育讲座中强调陪伴的重要性。陪伴是有形的。“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吃饭,吃很多很多的晚饭。”作者还引用了美国饮食教育专家莫里斯的话:“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和父母一起吃饭,即使父母中只有一方只有一顿饭,他也不容易出现逃学、说谎、吸烟、酗酒、过早发生性行为、吸毒等问题。,而且他更容易养成良好的性格,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我也说过很多次,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长大,而是让孩子成长。作者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江苏的一所农村学校,墙上写着三件事:一是学会走路,二是学会吃饭,三是学会说话。我们有同感,教育终于慢慢走下神坛,回归现实。

功利主义的教育让我们用鸡血去教育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当然也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作者提倡赏识教育,但我认为教育因人而异。每种教育方法都有可取之处,没有绝对的说法。然而,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并不是一种进步。

在漫长的家庭教育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不断修正错误,不断理解,最终成长。这将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物质营养,一种是精神营养。物质营养,如水果、蔬菜、肉类。精神营养就是张文质老师说的:牛奶、蜂蜜和盐。

牛奶

根据我的理解,张文质老师说的“奶”,从字面上讲,就是母亲的奶。从精神营养的定义来说,是指孩子0-6岁,母亲无微不至的陪伴和关爱。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不仅能提供奶水,还能照顾好孩子。这样,在母爱的充分滋养下成长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表现得积极、有爱心。

怎样才能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首先,提供健康的“牛奶”。从怀孕开始,妈妈们就要调整好自己,以期待和深爱的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在孩子出生后的0-6个月期间,尽量不要去想工作或者任何与抚养孩子无关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满足孩子和自我照顾中去。自我保健也是为了给自己补充能量。只有母亲状态好,才能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这段时间是孩子和妈妈的* * *生育期。孩子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妈妈们尽量满足他们,照顾好孩子的饮食。

第二:6个月至6岁期间,母亲应与孩子一起生活,不分离两周以上,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环境:1,在孩子有进步时给予他认可和表扬;2.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3.当孩子与母亲相处时,给他们提供一个精神空间,允许他们的情绪自由、安全地流动(无论是快乐、悲伤、幸福、愤怒、安全、恐惧、骄傲、自卑等。),并与母亲的情绪沟通。

第三:家庭其他成员要尽力支持和满足母亲的需求。满足母亲也是为了给母亲补充能量,让母亲以健康的状态陪伴孩子。作为孩子的父亲——母亲的爱人,这个角色尤为重要。父亲不仅要给母亲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还要学会如何抚养孩子,持证上岗。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是上帝给父母的一粒种子。孩子的成长就是他自己的成长。陪伴孩子成长,也是父母成长的机会。没有孩子,有些父母可能会老样子,变老。有了孩子,父母在生活中有了第二次成长的机会,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在这方面,父母应该感谢孩子,感谢孩子给了我们提升自己的决心和动力。

蜂蜜

我个人的理解:“宝贝”是来自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与“牛奶”相比,父亲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不可或缺。

父母对孩子的认可、表扬、鼓励、支持,都是“蜜汁”。

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活出自我,进取,关爱父母,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加上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三者融为一体,培养出健康的孩子也就顺理成章了。父母的自我成长是根,夫妻关系是树干,孩子的成长是果实。很多问题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只是呈现给孩子而已。)

正如张文质所说,孩子的成长是慢成长,养孩子是慢艺术,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都需要家长尽可能地去看、去感受,给予认可和表扬。这样,不断被认可、被表扬、被祝福的孩子,才能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对成长中的挫折更加宽容,勇于承担责任。有自己的主见,包容别人的不同意见,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高级表扬的理解:首先找到值得表扬和赞美的具体细节,平等地看待对方(视觉表扬),用真情实感告诉孩子值得表扬和赞美的细节(听觉表扬),倾吐自己的感受和感受(内心的情感表扬),最后用肢体语言(拥抱、亲吻等)让孩子的身体感受到爱(肢体表扬)。).

比如,孩子给父亲看他刚画的一幅画,父亲拿着画仔细研究。他发现色彩非常和谐,人物的眼睛非常灵动。爸爸蹲下来,目光与孩子对视,脸上露出欣喜。然后他指着画,转身对孩子说:“爸爸发现你画的这幅画,色彩非常和谐,非常漂亮!嗯,你看,爸爸觉得画里的姑娘特别有眼光,跟活着一样!”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自己的感受:哇,爸爸好开心,你画得真好!爸爸为你骄傲!爸爸好爱你!来吧,给爸爸一个拥抱。“如果孩子对父亲的拥抱没有表现出抗拒,就抱抱他,给他一个拥抱。

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很多家长会在最后提出孩子的一些缺点,期望孩子改进。这一定不能和赞美联系在一起。赞美就是赞美,纯粹的赞美。如果夹杂着批评和期望,孩子会感到沮丧或压力。

我来说一个关于专注方向的话题。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蜂蜜”,就要注意孩子的优点和积极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蜂蜜”,提供给孩子。同样的事情,比如:孩子有些内向,安静,敏感。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是孩子的缺陷。大多数家长都喜欢外向、阳光、好动的孩子。如果从另一面来看,内向可能意味着善于思考,专注力高;话少,可能比较会听;有些敏感可能意味着同理心高,感性强。如果我们赞美孩子善于思考,注意力高度集中,善于倾听,同理心高,感受力强。那就是把“缺点”变成优点,把性格变成优点,把花粉变成花蜜!

看完奶蜜盐,人生没有书,就像没有阳光一样。没有书籍的生活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书籍是一个人的精神朋友,是这个世界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俗话说“肚子里都是诗和书,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坚持很久。”

5月21日,苏老师给工作室成员每人赠送了两本书,第一本是《奶蜜盐》。在《奶与盐》这本书的封面上,总结了对这三个词的理解。牛奶:给孩子充足的动力。亲爱的:只有快乐的童年才能经受住社会的打击。盐:性格塑造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奶、蜜、盐”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生命元素。

用生命之初的“牛奶”,为孩子的生活描绘一幅温馨的底色。

“牛奶”不仅是真正的牛奶,更是一种象征。这种以爱为“奶”的营养,应该灌注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在这个温暖的背景下,文学老师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强调了“母亲在场,父母陪伴,捍卫童年”的重要性。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玩具、漂亮的衣服、书籍,而是父母的陪伴。甚至看一会儿书,聊聊学校,去游乐园玩个开心的游戏...让孩子从小“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

健康阳光的孩子被“蜜汁”浸润

“蜜”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把这些鼓励和欣赏的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其中,我对“一切教育都可以游戏化”感触颇深:“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乐趣,学习活动规则,激发想象力。父母循着孩子对优秀的热爱,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时时学习。”不仅是家长,还有老师。

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的刚性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识字效率。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表明,游戏是包含各种认知成分的复杂心理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在这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游戏让孩子主动阅读。

生活的“盐”让成长变得容易。

文学老师在这一部分指出,适当的“盐”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承担责任的意义,使他们在面对某种社会现实时有足够的勇气承担起自己的任务,从而在锻炼中成长,而不是回避、逃避、退缩。

在《让孩子知道生死——《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中,他指出,死亡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孩子比父母先想;要给孩子树立“生命教育第一”的观念,让孩子认识到“身体是皮外伤,父母不敢伤害,孝顺也是从开始。"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父母很少提及死亡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溺水事故的高发,对儿童的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层面,全面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和主题班会。家庭层面,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看预防溺水的专题视频,做专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奶蜜盐》这本书,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理性在文字中犀利深刻,感性在文字中温暖厚重。读这本书,不能简单的按照文学老师的做法,重要的是要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教师,更应该有教育的眼光和意识。正如文学老师所说,学习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树木需要深深的根才能茁壮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补充足够的“奶蜜盐”。这样,有了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才能身心更健康,才能越走越远,才能懂得如何获得快乐,才能拥有快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