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和教导,天使会变成魔鬼——评《留守儿童》
小说《剩女》中那个闯入校园开枪的男孩就是这样一个“恶魔”,而主角扎克和他死去的哥哥也不是缺乏父母爱和教导的“受害者”。
01
这是一本充满悲伤的小说。以6岁男孩扎克的视角,讲述了哥哥安迪在校园枪击案中遇难后,母亲无法释怀,执意复仇的故事。这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不幸,最后几乎分崩离析。
故事以孩子的视角讲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在扎克眼里,安迪不是一个好哥哥。安迪比他大三岁半,总是欺负他。所以一开始,在六岁的时候,他不明白安迪的死有什么可悲的。他甚至觉得有点幸福,因为他觉得没有其他人会分享他父母的爱。
但哥哥去世后,母亲沉浸在悲伤中,连曾经给过他的爱都消失了。因为杀害安迪的凶手已经被警方击毙,母亲把仇恨传递给凶手的父母,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复仇上。
这让原本衣冠楚楚、温柔微笑的母亲变成了一个动不动就哭天骂地的可怕女人,变得对扎克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这让扎克感到非常孤独。
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妈妈似乎更关注死去的安迪,但在接下来的故事回忆中,我们发现安迪活着的时候,妈妈也忽略了他的感受。
安迪很久以前就被医生诊断为有敌意。这种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顶嘴、暴怒、指责他人等叛逆行为,所以安迪其实是家里的“小恶魔”。
然而,安迪的狂躁和叛逆不仅仅是精神疾病的影响,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父母的爱和教育不到位母亲把他的日常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学习这个和那个,但从来没有关心过他的感受,接受过他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他会以这种激进的方式寻求父母的照顾。
02
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孩子有逆反行为,家长会心疼,会担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说反话,打架,不学习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安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如果孩子不像扎克那样哭闹,那么父母就会认为他懂事,对他不太关注。所以,当扎克受够了父母的忽视,开始变得敏感、暴躁、尖叫、摔东西的时候,父母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忽视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其实,为人父母并不意味着养育孩子就是成功,我们还需要给予孩子爱和教导。电视上有一则新闻报道:一名男子与妻子吵架,并在妻子睡觉时勒死了她。杀人后,他用妻子的手机伪造各种不在场证明,企图隐瞒真相。后来,他在供词中提到了自己的出身家庭。原来他父亲对母亲百般暴力,最终导致感情不和,离婚。他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正确的爱和引导,所以心理和行为都扭曲了。
小说中那个枪杀学校师生的男孩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心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男孩很早就表现出抑郁倾向。他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负面评论,访问了很多暴力网站,还偷偷买了很多枪存放在家里。而这一切,父母其实都没有注意到,可见父母对孩子是多么的忽视。
如果童年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注,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天使般的孩子也可能成为伤人的“恶魔”。
03
这部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快就登上了欧美排行榜。这部作品的畅销不仅是作者讲述的故事——校园枪击案是近年来的敏感话题,更是因为她书中传达的父母如何爱孩子的主题。
这部小说的作者黎明明·纳文是写作界的新人。这是她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和思考。她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巧妙地将孩子需要的爱和教导呈现给读者。
虽然故事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的,但是在语言处理上,作者的控词能力很好,阅读起来没有矛盾感。读书的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是小扎克,带着他的稚气看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
比如扎克因为紧张脸很快变红的时候,写的是“红汁”溅到脸上;当他看到电视转播车时,他会认为这是一个大碗。这些语言把孩子的天真无邪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我妈妈听到安迪的死讯晕倒在医院时,扎克是这样描述的:“就像一个水袋把我妈妈刚才哭的眼泪都退回来了,现在只有一个水袋在哭。”看到这里,让人心疼,因为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更细腻的情感。
但是我们成年人总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懂,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事情。相反,我总是用自己的意志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和教育。
其实这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一种表现。那么,怎样教孩子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呢?在小说的后半部分,答案是通过扎克读给他在天堂的兄弟的一本绘本给出的。可以说,《剩女》是一部让父母意识到如何爱孩子、如何教孩子的小说。
简宝玉对阅读打卡的挑战——《留守儿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