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加拿大发生伤人事件,嫌疑人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心理?
这事在日本也上了榜单第二名。不过日文的报道和我们的有一点不同,按照日本报道的说法,警察称袭击对象中既有特定目标,也
有随机选择。不过这不是重点论,侦查断案还是交给加拿大警察吧。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至少10人在持刀伤人事件中去世,当局正在搜寻2名嫌疑人
加拿大皇家骑警助理专员朗达·布莱克莫尔表示,加拿
大当局称之为大规模刺杀,至少10人去世,15人受伤。
当局说,加拿大西部萨斯喀彻温省有13个犯罪现场发现了受害者。布莱克莫尔说,似乎有些受害者
是目标,有些是随机的。
此二人逃亡第一站离我家40公里,当地商店白天全部锁门,来一个顾客开一次门。萨斯喀彻温省作为全加拿大犯罪率最高的省份没有之一,绝大多数谋杀犯罪都是原住民保留地里发
生的,并且基本属于族群内部纠纷。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有保留地枪杀事件,此次事件也不例外,15
个受害者中有14个都是在James Smith克里族自治区被捅。但是这次事件可怕在此二人的目标被认
为是部分预先确定、部分随机选择,并且已经跑到省级大城市。
一、凶手是兄弟,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这俩杀的第一批是同村的印第安人同胞,后面就是完全随机
了,即没有目的也没有动机。现在倒了一个,剩下一个穷途末路的亡命徒。独狼式暴力袭击的频发是维稳机器良好运转的证明,说明有关部门的工作做得
很好。世界性的和平已经持续了70多年,人类社会是治久必乱的。
随着新冠病毒爆发、金融危机 、科技停滞、贫富差距增大,现在全球都已经呈现出一股蠢蠢欲动
的不祥气氛。 还有其他的一些区域性大国,随机伤人事件、以及报复性的
杀人事件近年来发生率都在不断攀高。说直白点就是,人民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增大了,并且看不
到努力能带来什么前途。与其忍受终日不得安生的折磨,还不如释放一次自己的原始兽性。
于是他们纷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时还要拉上几个人陪葬,为的就是发泄积攒了好些年的怨
气。之前安倍晋三 遇刺,就是日本当下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的一个体现。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几年还会有大事发生,咱们静观其变吧。
二、我们在语言班学习的时候,班级里讨论过一篇关于“自尽”现象的报道,当时我有些纳闷。在高福
利的国家,人们普遍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自尽,而且自杀率 逐年攀升。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发达国家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在发达国家,人们活的都很轻松,过的是
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有的人甚至把某些人晒在社交网站上某一次度假的片段,当成大部分人生活的
日常。还有人有着更大误会,认为一“润”解千愁。
其实,出国旅游也好,探亲也罢,在个别发达国家短暂停留的人,看到的大多只是生活中美好的那
一面。只有长久的生活下来才会发现——哪里都一样,生活好似那一袭华美的袍子,有人穿在身
上,把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那一面展现出来,没有人知道袍子里面一样爬着大大小小的蚤子。 可是偏偏有人只看到了那件漂亮的袍子。
我家有一个小小的店铺,在闹市区。
三、研究发现的几乎每一个大规模射击者都在砍人事件发生前的几周或几个月内达到了可识别的危机点。他们经常因为特定的不满而变得愤怒和沮丧。
对于工作场所的枪击者来说,工作状态的变化通常是触发因素。
对于其他情况下的射手来说,人际交往因素更加明显。大多数枪击者都研究了其他枪击者的行为,并寻求对其动机的验证。 相关研究人员发现砍人往往会在作案前去研究先前的案例,以此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而数字时代
媒体的告诉发展使得枪击案可以在发生伊始就快速曝光,因此导致了很多潜在的砍人开始效仿,使
得枪击案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聚集性特点。美国就在两周内先后爆发了3起枪击案,分别是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一白
人男子针对少数族裔的枪击案,加州一教堂枪击案,以及德州小学枪击案。
四、持刀者大都有执行计划的手段,例如水牛城枪击案 中,砍人提前在小镇踩点了一段时间,并且在
枪击案发生时在网上用go-pro进行第一人称直播。而德州小学枪击案中,砍人更是提前穿好了防弹
背心,但他们对受害者的挑选往往没有明确的标准,出去一些校园枪击案和针对特定种族的案件。创伤经历基本是最常见的枪击案诱因之一,以及来自学校的创伤经历,例如遭受霸凌,被鼓励,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区别对
待,以及来自学校的种族歧视等等。
在心理学层面上,对于美国校园枪击案极其砍人的分析基本如上,鉴于持刀伤人案的官方调查结果
还没有正式公布,我们就不针对这起事件进行捕风捉影的分析了。
一般来说,这种大规模伤人案件的背后都有着比较精密的计划准备,但往往缺乏较为明显的世俗目
的,更多的是单纯为了伤人。
伤人者的心理更多可能处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障碍 ,例如反社会人格障碍,或是在成长阶段有过一
些非常负面的经历,亦或是对当地社会进行报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