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第几计

声东击西属于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的第六计。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这一计策应用非常的广泛,和以逸待劳这一计策有点类似,但是比以逸待劳多了一些欺骗性,以逸待劳攻打的是人困马乏的敌兵,打的是气势,声东击西是先制造响亮的声势。

知识扩展:

成皋是韩国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韩国上下一片慌乱。韩国不少大夫主张用孙膑换回成皋,韩王也打算把孙膑交给魏国。申大夫坚决反对,他说只要孙膑在韩国。成皋就不愁不能夺回,而且魏国也不敢小视韩国。

韩国的军队没有进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国的重镇中牟。庞涓估计孙膑会象当年围魏救赵一样故计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韩国国都。韩王立刻命太子和孙膑回军。孙膑让太子率大军明为回国救急,实为虚晃一枪,他与钟离春率领一支精干轻装军队,夜奔成皋,乘敌不备,夺回了成皋。

声东击西计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系三十六计之第六计。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

声东击西计载于《三十六计》第六篇。《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古人按语说: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汉书四十《周勃传》附)。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