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18,119,120回总结,速度!!

1,第118回哭某君死于祠堂而孝,联西川二士为功。

邓艾绕过姜维的剑阁,突袭成都。兵临城下,成都乱成一团,刘禅实在无能。别无选择,只能听从劝告,选择投降。虽然攻占了成都,但邓艾也很嚣张。司马昭灵机一动,借钟会之手与二虎相斗。

2 .编号119返回离开投降,然后效仿禅宗。

姜维对蜀国的灭亡并不满意。他向钟会投降,企图谋反东山再起。司马昭已派魏官星夜去捉邓艾,以阻钟。

3、120回推荐杜宇老将献新招降服孙皓一统三分。

三国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称帝的司马燕复兴了三支军队,希望通过吴王孙皓的暴政来统一全国。奸臣当道,吴军士气非常低落。人民渴望统一。吴国军队节节败退,丞相张缇等人还在垂死挣扎,但寡不敌众。最终,孙浩投降了。三国割据到此结束。

《三国演义》这种延伸材料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史为据。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述一部生动的三国兴亡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明确。小说的叙事从汉灵帝(184)元年开始,到金代太康元年(280)结束,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的兴起、发展和灭亡。

小说借鉴编年体史书的编撰模式,以三国之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的兴衰为主线,有机地组织了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主要写的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的兴趣在于揭示这一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是如何兴盛和灭亡的。

比如前33章的主要内容是曹操和袁绍的斗争,矛盾的焦点是两派的斗争。作者对二者进行了多次比较,重点是对兴衰教训的总结,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后十五章《三国演义》主要表现了三国内部的矛盾,特别是对司马氏篡魏、后主信任、孙皓暴政的深刻描写。虽然剧情很简短,但重点还是在怎么生,怎么死。

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完整地展现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而极具魅力。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