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意思

城的意思是城邑四周的墙垣,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

城(拼音:ché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城”的古字写作,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城”最早见于战国。“城”本义是城邑四周的墙垣,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在古代还有国、国家的意思,比如,中央之城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到了现代,城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一些大型营业场所也叫做城,如影城、服装城。

会意兼形声字。文字有两个系统:一系从?(guō),一系从土。在“城”的意义上,从?从土意义相通。从“?”者始见于西周金文,写作“?”(图1-3)。“?”是“郭”的古字(一说为“墉”的古字),其字形像两座城楼相对立的象形图案,是城墙的意思;“成”在这里是声旁,指示读音,也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城的本义就是环绕都市的防御墙。

从土者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早期为上下结构。上面是“成”,下面是“土”(图3、5)。从土,是说城墙、城楼是用土筑起来的。《说文》小篆后“成”下的“土”移到“成”左面,变为左右结构(图6),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