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作者胡岩)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

结构上,自始至终呼应,使得全文结构紧凑。

内容:表现了盲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原文

每次放学,附近的小学都有厚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像暴风雨前的蚁巢。那是父母等着带孩子回家的时候。

离人群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人靠在毛白杨上,静静地站着,从来不看校门。直到一个小孩快步跑过来,拉着他说:“爸爸,我们回家吧。”他左手给孩子,右手撑起盲杖,一起过马路。

很多年前,那个盲人经常蹲在路边,用二胡演奏一首很悲伤的曲子。他的技术不行,钢琴质量差,音符断断续续哽咽,让人想赶紧脱身。在他面前,放着一个破罐子,里面装着零零碎碎的钱,锈迹斑斑的底部总能看到。我偶尔会放一点钱进去,但也是捂着耳朵走近。

后来他摆了个卖手帕袜子的小摊,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坐公交车,天已经黑了。原来这一带停电了,连路灯都灭了。只有在电线杆旁边,一束光像食指一样刺破天空。当我走近时,我看到那个盲人拿着手电筒,正在卖蜡烛和火柴。价格非常便宜。我赶紧买了一本,把光明带回给亲人,我觉得很开心。

在那之后的一天,我又在路边看到一个瞎子,我就生气地走过去说:“停电了,你不能做这种不义之财!”那天你要卖什么样的蜡烛?蜡烛油很脏,烫伤了我的手。蜡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如萤火尾。"

他等了一会儿用凹陷的眼窝指着我,良久才说,“对不起,我...我不知道...烛光有多大啊...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么的明亮。那天听说停电了,就赶紧批蜡烛卖。我知道...又黑又不舒服。”

我愣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也比完全黑暗要好。一个瞎子在为明眼人努力,我乱指责他。我后悔了...

后来我很久没去他的地摊买东西了。深信他已经忘记了我的声音,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50块钱,对盲人说:“不用找零了。”我拿着那些东西走了几步,他拦住了我。“姐,你给了我多少钱?”

我说:“50块钱。”

他说:“我从来没坐过这么大的票。”

只见他先是手指平放,然后手掌朝上,反复搓着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放心吧。”

他笑着说,我从来没没收过假钱。“谁欺负瞎子,谁先瞎。我不能收你这么多钱。我在做生意。”

我知道我又错了。

不知道他在哪里学的按摩,经济逐渐好转。他从农村找了个盲女,成了亲戚。有一天,我去公园,突然看到他们夫妻在花道上散步。周围都是美丽的湖光山色,我觉得对他们真的很残忍。

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我听到那个盲人卖弄地问:“怎么了?我带你来这里。风景不错吧?好好看看。”

瞎眼的老婆不服气地说:“好像你见过似的。”

瞎子很肯定地说:“我见过。我经常来看。”

听一个盲人一遍又一遍地大声说“看”这个字,让人觉得又难过又好笑。

失明的妻子反驳道:“介绍人不是说你在子宫里就失明了吗?”我什么时候能看到这里的好风景?"

盲人说:“当别人看见时,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心、耳朵、手和鼻子来看...加起来不亚于其他人。”

他一边说,一边抓住妻子的手指,爬上粗糙的树皮,停在一片小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树有多老,芽却是新的。”

那一刻,我惊呆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看到了就好像没看到一样。我们的眼睛看着上帝。你记得的,真正明白的,都会困在心房里。

后来,这对盲人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孔如秋水般明亮的男孩。他长大了,上了小学,盲人天天来接他。

起初,孩子躲在盲人后面,跟着棍子走。慢慢地,我变得勇敢了。绿灯亮的时候,我跳了过去。父亲总是拉着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一遍。直到附近没有车轮声,我们才能行动……”

一天,孩子对父亲说:“爸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抱起父亲,环顾四周,然后在地上跳过斑马线。于是瞎子第一次提起他的手杖,跟着孩子们在熊熊燃烧的怒火中,毫无顾忌地向前行进,迈着高高的步子,轻盈地飞翔。

毕淑敏,女,出生于新疆伊宁,1952,当代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