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难飞是什么动物

插翅难飞意指最多的动物是鸡,其意思是插上翅膀也难飞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且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寄崔二十六立之》,原句是‘’安有巢中_,插翅飞天陲‘’,其中_的意思是须母鸟哺食的雏鸟,近义词有插翅难逃、束手无策,反义词有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日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为什么有这么个排法呢?古时有本叫做《农家杂事》的通俗书上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人类驯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类推。另一种说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鸡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后。还有一种说法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鸡、狗养在屋里,接近人,猪羊次之,牛马另有栏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后面。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为什么人反而排在六畜之后呢?这问题古书上没有提及,古人虽不曾发现进化论的道理,但作为能创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动物的人类要比低一等的动物出现的较晚,是合乎生物进化的原理的。春节人们画鸡可能因为初一是鸡日。

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前面说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家就象征着天鸡。

鸡的一般特性及生活习性

(1)喜啼鸣,特别是在黎明前夕。

(2)鸡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地活动,食性广泛,有食砂粒帮助消化的特性。

(3)群居性:鸡是群居性动物,具有成群结队采食的习性,喜欢大群生活在一起,并能和谐相处。不同群体一般不出现斗殴现象。

(4)沙浴性和栖高性:鸡在地面平养时会表现出喜欢沙浴的习性。鸡有较弱的飞行能力,条件允许时具有在夜间飞到较高的栖架或树枝上栖息的习性。

(5)繁殖习性:鸡属于卵生动物,产蛋没有季节性,母鸡保持就巢习性。

(6)换羽:鸡体表羽毛丰满,出壳后全身长满绒毛,4日龄前后绒毛开始脱落并长出青年羽,7周龄是青年鸡的羽毛开始长出成年羽,这个过程稿大约在17周龄完成,一年有4次换羽现象。

(7)耐寒怕热:鸡体表大部分被羽毛覆盖,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没有汗腺,通过呼吸散热,怕热更甚于怕冷。生长快,代谢旺盛。

(8)寿命: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分为雏鸡、青年鸡和成年鸡。鸡的寿命平均7~8年,饲养环境下一般最长存活13年。

(9)生活习性:白天视力敏锐,听力灵敏,家鸡还具有神经质的特点,极易惊恐,突然的声响和突然发出的光都会使其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