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孙犁白洋淀纪事简介
白洋淀景区介绍:白洋淀位于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 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时,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床穿梭往来,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可任自由驰骋。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现在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因此也有“雍奴泽”之称。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扬村河决口始成泽国,形成九河入淀之势。以后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对白洋淀的形成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药,身不由已,飘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将要落入凡间的一瞬间,猛然惊醒,这一惊非同小可,随身宝镜落入人间,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块,形成现在的143个淀泊。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生自。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南葛城(今安州镇)属赵、北浑泥城(今安新镇)归燕,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也正是这横跨燕赵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风光,政治、军事地位,为历代所重视,令骚客咏叹。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区筑堤贮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线。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元代大儒刘因任教于淀区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区端村、圈头、赵北口、郭里口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又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孙犁文集》第五卷《白洋淀之曲》中曾有这样的描写:
人们在这里,
靠着水生活,
千百年来,
谁不说这带是水乡南国!
在这河北省的平原,
有这样一个大水淀:
环绕着水淀有一条宽堤,
春夏两季有了个西湖的颜面。
荷花淀的荷花, ‘
看不到边,
驾一只小船驶到中间,
便像入了桃源。
白洋淀纪事》一书是由名作家康濯编选的,包括孙犁自1939年到l950年所写的短篇小说、散文、特写。这些作品先后编在《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农村速写》等集中和中篇小说《村歌》中。康濯在编后记中说:“书名《白洋淀纪事》是因为作者的家乡就在河北平原上的白洋淀附近。战争年代,作者在那一带参加斗争的时间也比较长,书中反映那一带人民生活的作品也比较多,作者为人熟知的短篇《荷花淀》等也曾以《白洋淀纪事》为副题,所以就沿用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