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门:骂“卖孙子”的人

这两天,我听了一部“边巍”的有声小说《庙门》。河南作家的作品,讲述了生活在襄樊古城庙前街道上的沙、艾、冯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

以“喝胡辣汤”和“报纸”为线索,四门从抗日战争开始,历经内战、解放、肃反、文革、改革开放。这半个世纪的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各有特色,河南话的幽默能让人死。

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充满人性、乐观豁达的中原人物形象。二哥沙,重情重义,不畏强暴的热血男儿;足智多谋、善恶分明的艾三;冯先生,一位顽强的学者,他的一生是珍贵的文物报;为了活命多次叛逃的流氓八姑娘;红方,恶业中长久而强大的女人;身为侵略者却不失人性的日本军官西川,以及自私自利又「有时代意识」却还能找出良心的小枫...虽然人有很多命运,但这些人是一群说话诚恳,报恩的人。有些人虽然有时候会做出昧良心的事,但总会良心发现,爱恨交织。最后谁好谁坏都不清楚。好在人都放下了。

故事扣人心弦,语言特别生动,接地气,很有地方特色。说的是河南开封话。刚开始有些语言我不懂,比如“卖孙子”“采纳学习”“漂泊万里”。后来我反复琢磨。虽然我没明白确切的意思,但大致能理解。发现这个开封话很像大连话,也有点像天津话,感觉怪怪的。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那里的人民淳朴执着。我对河南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开封方言是1000多年前中国的官方方言。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应该学习一下。一边听,一边学河南话,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规律:河南话是,一声念三遍,二声念四遍,三声念一遍,四声念两遍。还有一些连起来的音,比如:you,读作:you;不,念:再见;不,读:?哎;知道,读作:人;然后,念“你”。还有两个字,省略成一个字,比如?阿姨,就叫“大”;儿子,就叫“儿子”;就这样,说“这个”。然后就是一些特别的说法,比如:球、撒尿、坏、外气、坐地上、夜、跳、凉、盯着人看……我能听懂,但还是说不太好。

《庙门》听着很刺激,有时会让人紧张,有时会让人发笑。终于听到:西川从日本打电话来道歉下跪。沙哥说跪下看不到,但还是骂了他。然后拿着电话骂他“卖孙子”。我听了之后,笑了。那真的是一部能让人笑到最后的小说。

听完之后,我觉得我差不多能听懂开封话了。我推荐。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