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简介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859年9月7日/10日),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

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在位时一反武宗所为,恢复佛寺,杀道士赵归真等,贬逐李德裕,起用牛党令狐绹等。同时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为死于甘露之变中的大部分官员平反。

在对外方面,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张议潮,设置归义军。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大中八年(854年),与令狐绹谋除宦官,事泄,导致南衙北司之争更趋紧张。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用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

人物生平

李忱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在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李忱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接连击败日趋衰落的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一些史家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