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女儿的书包里找到了两本小说。
我女儿也没生气。她用很正常的语气回答:妈妈,你看到我在看小说吗?
我想了一会儿前一天晚上卧室的门是锁着的。我又怀疑她在里面偷书,但是怀疑不能作为证据,我就如实回答:我没看见。
一旁的先生问女儿:“好孩子,那你要是没看过这两本沉甸甸的书,为什么带过来?”?(我也很好奇)
女儿:是我后面那个女生在看。她不会把它带回家,怕父母发现它很吵。让我替她拿吧。
我:好孩子,听你这么一说,是因为你同学知道你有一个开明的父母吗?即使我们发现你在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我们也不会打扰你。我不想继续指责,但我想换个话题,因为通过妞妞临时给别人留书这件事,我发现如果孩子真的想看小说,她会有很多办法瞒着我们。
那个女孩在打包时害羞地笑了。
这件事真的是突发事件。我没有时间和我丈夫交换意见。就算我给他使眼色,他也不知道是闭嘴还是趁机教育那个女生。我不得不等等看。
先生:她怕父母发现,就放在学校不要拿回去了。(先生,这有点像案件调查。)
女生:如果放在教室里,她怕班主任发现了就惨了。(女生的回答也是天衣无缝。)
先生:那她就不会放在宿舍了。班主任是男的,不会去女生宿舍检查。
我赶忙回答:寄宿老师是女的,班主任助理,被寄宿老师发现同样倒霉。
女儿连着,就是,就是。
也许是王老师领会了我的意图,笑着对女儿说:这次你同学不倒霉,你倒霉。随着故事的进行,你会发现两个“倒霉”有着不同的含义。
女儿:没错。对我来说,带着这两本很重的书来来回回真倒霉。
王先生说:下次不敢再做这种傻事了。爸爸怕累着小丫头。
女儿:呵呵
女孩已经收拾好行李,我们出发去学校。路上我叹了口气:唉,那个女生有点傻!马上要高三了,还在看这本书。不知道明年高考成绩出来她会不会后悔。
女儿平静地说:后悔有什么用?
我又说:你能不能劝她不要再看小说了,有时间多背点综合课文?
女儿:我是成年人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我还是少管闲事吧。
先生:孔子说有三种朋友一定要交:“朋友要宽容,朋友要直爽,朋友要多听”(也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女孩也认真听着。
我:宝贝,如果你觉得那个女生值得你付出,你到了学校就去劝她。也许你真的可以让她放下小说,全力以赴去学习。
女儿:让我想想。
我:不要勉强自己,跟着自己内心的想法走就好。
我女儿是否在读这本小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因为这件事破坏我们之间的信任。女儿就算看小说,又能怎么样呢?我们能阻止它吗?就当是她缓解压力的渠道吧。好在她有正当的压力发泄口,我也不用担心她解决不了。如果她真的替别人保管,说明女儿值得同学信任,也是很难得的!
总结:当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真的是认知的变化,心情会发生变化,应对行为也会不一样。而改变认知必须建立在长期学习和不断认知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