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职业评价
《三国演义》极力宣传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扶刘反曹”倾向,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善于操纵、奸诈狡诈的“乱世奸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徐韶和南阳何清之口,对曹操的一生做了一个大概的刻画。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有能力治理天下的大臣”,“谁治理天下,必是此人”。用聂绀弩先生的话来说,“曹操是实干家”、“伟大的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为所谓的刘燕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地位之高,形象之大,涉及面之广,脑瓜之复杂,非封建历史学家、世俗说话者、普通听众所能理解。”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曹操与杨修》、《曹操与蔡文姬》等影视剧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极大的“三国热”。这些影视作品及由此产生的影评、剧评,多受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强烈倾向影响,着重突出“乱世汉奸”欺君、谋反、玩弄权术、残酷无情、虚假虚伪、奸诈狡诈的消极一面,而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狡诈。
因此,笔者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后,结合晋代陈寿撰写的《三国演义》以及一些学者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价,认为“乱世汉奸”曹操的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恶,一生功大于过;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下面,笔者从曹操性格的多样化、曹操两个时期的对比及其一生的功过、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三个方面,对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引起著名学者的更多关注。
1.曹操性格的多样化。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复杂的,很难用一两句话给他下结论。“奸诈”可以说是曹操的一个突出性格,但正如“多愁善感”无法解释林黛玉一样,“奸诈”也无法掩盖曹操形象的丰富意蕴。
曹操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具有“从正反两方面观察一切事物的至高无上的能力”。罗贯中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定性"形象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人格的内在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使形象具有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为典型,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借用了许绍在汝南的一句话来定义这个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奸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概念的抽象描述上,而是用大量生动具体的描述赋予了这个概念以饱满可感的血肉。曹操在为父报仇攻打徐州时,下令三军“取城杀光城内之人”,“大军所到之处,杀人掘墓”。失去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尤为残忍,但当他目睹行军途中农村的荒凉和百姓的流离失所时,动了真情。曹操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的评价都是精辟的,表现出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却对刘备后院种菜、闻雷声的计划毫无察觉,十分愚蠢。一方面,曹操极力搜罗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他嫉妒人才,杀死了聪明的杨修。在曹氏集团的成长过程中,曹操屡败屡战,坚忍不拔,充分显示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但“梦里杀仆”也暴露了他内心的多疑和空虚;曹操有时会开诚布公,听取意见,甚至在打胜仗时,还会奖励事前劝阻的人。有时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所以有濮阳之乱,赤壁之败。“不问青红皂白,不焚书”,“赦免张辽”,“释放关羽”,曹操的大度令人惊叹,但对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于迅、荀攸稍有冒犯,就翻脸不认人,狭隘的气度令人匪夷所思...人物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出丰富的侧影。乍一看,这些看似格格不入的两面合二为一,形成了曹操丰富多彩的人物世界。
作者在写出曹操众多鲜明而巨大的人格反差的同时,也为这些反差的形成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内在依据。曹操生于乱世,他的社会关系比一般人更特殊。曹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权力欲,有志于“平天下”,求生意志强于常人;曹操的文风和武功,不仅是芸芸众生难以望其项背的,而且当时的英雄人物,甚至刘备、孙权也无法相比,只好不如他,让他三分。这就决定了曹既能造大德,也能造大恶。他人格内部的冲突更加尖锐多样,众多人格之间的辩证内容更加丰富突出。罗贯中对曹操性格中各要素对立互补的表达,符合生活和性格的逻辑,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复杂多变的。以“赦免张辽”的情节为例,曹操初欲用手斩张辽,暴露了他的冲动和狭隘。但他听了刘备和关羽的劝解后,马上改变了从前的状态,挥剑大笑,“解除束缚,脱衣而坐”,表现出惊人的反应控制能力和过人的度量。他珍视张辽的才能是真诚的,但说“我也知道文远的忠义,所以是戏耳”是非常虚伪的。一方面,这是为了掩盖他不光彩的行为;另一方面是为了抵消刘备和关羽营救张辽的影响。曹操从拔剑到挥剑,从恼羞成怒到喜笑颜开,张辽从阶下囚到客串的转变,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反映出即使在一件小事上,曹操的人格元素也是极其活跃和丰富的。
在曹操的性格中,中间有正,中间有负,是正与负的交叉。曹操攻打下邳,首先想到的就是派人进城,让百姓安心,稳定民心。打败袁绍后,深切感受到河北省人民的疾苦,免去了他们当年的赋税。这些措施不能都被视为“虚伪”。作为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不同于一味打仗的董卓,他懂得以民为本的道理。但攻打冀州时,三军奉命不可扰民。如果谁杀鸡犬如杀人,“所以军民震惊,曹操也暗喜”,那就看出了他爱民的虚伪。曹操性格中的“豁达乐观”大多表现在他的旷达、进取、既往不咎。然而赤壁之战的几十万大军突然“烟消云散”,不得不带领败兵出逃。这一刻,他反而笑了三声。此时此刻,乐观是一种自嘲,可笑又可怜。
再比如曹操的“奸诈”,不是那种耍小聪明和诡计,而是包含了很高的智慧,所以有时候并不觉得恶心和可鄙,反而显得很机智和巧妙,让人服气,虽然不能讨好。连鲁迅都说,罗贯中“本想写曹操奸雄,结果看似大度睿智”。以《望梅止渴》为例,说他奸诈愚兵,因为梅林毕竟是一个虚构的幻影;也可以说他机智爱兵,因为他巧妙地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在行军途中,士兵缺水口渴时,达到“不渴”的目的。背叛中有智慧,愚弄中有爱情。其他的例子也是如此,比如“装逼大叔”、“刺卓献刀”、“借头稳军”、“剪发代头”、“踩脚迎”。既有奸诈狡猾虚伪的一面,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渴求人才的一面。
2.曹操两个时期及其一生功过之比较。
出于正统的需要,在罗贯中的笔下,在后世很多文人的笔下,在文艺上,在舞台艺术上,曹操总是得不到什么“好处”,人们总是贬低他多于赞美他,把他塑造成一个面目五颜六色的“大汉奸”。只有少数学者,如当代大作家郭沫若,敢于站出来“叫屈”,为他“平反”。
纵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活动,以赤壁之战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与后期的曹操相比,前期的曹操是先英雄后汉奸,先智者后愚人,先可爱后可恨。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总的来说,他的优点大于缺点。
1,前男是后奸,前贤是后愚,前可爱是后可恨。
虽然曹操前期已经开始“拥帝”,但他的目的是“立诸侯”。此时,他面对的主要是与中原军阀的矛盾,而他致力于的是壮大实力,打平群雄,统一北方。作者重点展现了曹氏集团创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中,曹操的豪气、智慧和可爱。后期曹操主要处理与蜀、吴的矛盾,特别是与刘备集团的矛盾,要求复辟汉朝。其最终目的是“清天下”,统一天下,取代刘汉。此时,作者重点论述了曹操的“奸诈”、“愚蠢”、“仇恨”。曹操的形象是流动的,多变的。一般来说,前英雄就是后汉奸,前智者就是后傻子,前可爱就是后可恨。
作者罗贯中在表现曹操的奸诈与豪气、智慧与愚蠢、可爱与仇恨时,并不是完全泾渭分明、纯粹平行的,而是混合包容的。强奸是对男性的强奸,男性是卖国贼的男性;傻子是聪明人的傻子,智慧是傻子的智慧;恨是爱人的恨,爱是恨人的爱。比如曹操在铜雀台大摆宴席的时候,大臣们就有劝他前进的意图。他马上宣称:“身为宰相,人臣皆贵之极,我还能奢望什么?”如果光是国家没有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又有多少人称王。或者看到孤独的分量,白想一想,怀疑孤独有不忠,也是很大的谬误。我常想,孔子称文王为至德,此言在我心。“这些话,当然是自我开脱,自我粉饰,但他终究没有称帝,这是不争的事实。宋宪评价曹操的诗:“虽志在霸少爷,犹有礼义之周闻”,对曹操的评价更为贴切。这也是曹操“藏奸”的地方。
2.曹操的功绩。
(1)打平狼群,统一北方。
曹操的成功是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通过招兵买马、利诱叛军、招募敌将和士兵等方式,广纳贤才,扩大军事实力。先是高举“忠义”大旗,焦昭纠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再是欢迎狄咸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平定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洋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2)奠定了三国鼎立、回晋的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后,为解决军粮短缺问题,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对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任人唯贤,重视人才,敢于打破门第观念,吸引了不少地主阶级的中下层人物。他还压制统治一方的地方豪强,以免大到不能倒,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和军阀的力量。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汉末摇摇欲坠的中央政府,也使北方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方处于和平环境,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国力不断增强,为曹操死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终实现三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为建安风格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曹操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灿、陈琳等一批文人,还有曹丕、曹植两个具有独特文采的儿子。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宫廷文学氛围十分浓厚,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气势磅礴,慷慨悲凉;他的散文干净利落。第四十八回,在《扬子江宴与曹操诗》中,他触景生情,唱出“饮酒时,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更苦”“月星稀,黑鹊南飞;绕树三转,无枝可循”,“山永远不会太高,水永远不会太深。周公吐食,天下归心。曹写诗写散文的事实也是其他三国难以相比的。
3.曹操的错。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都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手上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都不例外。在“颍川之战”中,曹操滥杀叛军,“一时杀头万余级”,充当朝廷刽子手。此后,他跟随黄福松去求张亮,“斩张亮于曲阳”,“送张角棺,戮尸”,连死人都残忍。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又造反了。曹操和济北的包厢辛负责镇压叛军,鲍欣死了。但曹操“征兵三十余万,男女一百余万”,“择其精锐,名曰‘青州兵’”。曹操不仅用起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高帽,先是被任命为“济南相”、“点军都督”,后又被任命为“镇东将军”。而且他逐渐扩大军事实力,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2)欺君惑君,窃国谋反。
曹操欢迎狄咸迁都许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个人野心和权力欲不断膨胀,最终在汉末完全控制了朝廷和中央。在所有的宫廷事务中,从军事征讨到人事任免,从内政到外交关系,曹操根本不听取狄咸和朝臣的意见,每个人都说了算。在曹操眼里,狄咸只是一个傀儡,一个“子帝”;在曹操眼里,臣子不过是自己用来装点“门面”的工具。
在吕布被活捉并杀死后,曹操名声越来越大,脑子里产生了窃国谋反的念头。要不是担心“朝廷还有很多兵种”,他早就“在王霸做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在徐天打猎”,他的大臣们把学校分配到狄咸。万岁,但他“骑马直出,盖在天子面前迎之”,借天子的弓箭,把腰带挂在自己身上。狄咸深感曹操欺君之心,有窃国谋反之心,当即赐诏与衣,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又曝出曹操先后杀了董成、计平、王子福等人,连怀孕五个月的董贵妃也未能幸免。尽管狄咸和傅厚一再恳求,董贵妃还是在宫门外被勒死了。如果不是程羽的及时劝谏,恐怕连狄咸自己都会被废黜。从此,曹操更加强大,更加嚣张。只要任何曾经反对过他的人被视为他的眼中钉,他就会迅速拔掉。马腾父子被困而死,伏完、傅侯“为国捐躯”,吉梗、魏煌等“五臣战死”。曹操的名字是韩翔,但他实际上是一个汉贼。
(3)玩弄政治,手段残忍。
历史上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政治,曹操更是得心应手,把政治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攻袁术时,曹骏和袁俊相持了一个多月,粮食“入不敷出”。曹操于是请粮官王栋“以小迎之,散之,救急”。掌管粮食的官员王栋服从命令,激起了各村将士的愤怒,有谣言说丞相是在欺骗民众。他暗中派人打探消息,不惜借王栋的无辜人头稳定军心,平息民愤。这些年来,曹操杀人不眨眼,树敌众多,经常害怕被人谋害、杀害。为了掩盖自己丑陋的怕死心理,他编造谎言,称自己“擅长在梦中杀人”,并要求自己的亲信在自己睡着后“不要靠近”。当一个忠诚的仆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为他盖上被子时,他“跳起来拔剑砍断被子,又上床睡觉了;很久以前我就起来假装惊讶的问:“谁敢杀我的仆人?”,而且还假惺惺地下令把人埋了。曹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证明他“梦中杀人”,是为了收买人心为他效力。当杨修识破政治的诡计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曹操借口杀死了杨修,让这个秘密永远沉入海底。
曹操的残暴更是令人震惊。在“颍川之战”中,曹操滥杀叛军,“一时杀之,斩首万余级”。“为父报仇,攻徐州”,曹操下令三军“夺城而尽,杀城中之人”,“大军所到之处,杀人掘墓”。“刺卓而逃”,曹操知道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会一错再错,还会耍阴谋诡计,用剑杀死卖酒归来的吕伯奢。“杀姬平”让曹操更加残忍。先是把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又截肢了吉平的九根手指,割掉了吉平的舌头。计平打楼梯死了以后,曹操还不报仇,还要“分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
(4)虚假的虚伪、背信弃义和狡诈。
曹操的虚伪奸诈,不是那种小聪明和小伎俩,而是蕴含了很多智慧,所以有时候并不觉得恶心和卑鄙,让人服气,虽然不能讨好。曹操少年时“喜打猎,能歌善舞,工于心计,足智多谋”。为了达到我行我素,四处游荡,逃避指责的目的,他曾经“装成病叔”,刻意衬托父亲与叔叔的兄弟关系。董卓入京后,独揽朝纲,废幼帝立,杀害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愤慨。曹操自告奋勇刺杀董卓。没想到董卓从镜子里瞥见了拔剑的动作。他立即跪下,献上一把刀,以掩饰刺杀的失败。“我有一把好刀,献上一个人情。”董卓虽然起了疑心,但还是骗过了他,让他逃走了。其他典型的例子,如“望梅止渴”、“剪发代头”、“踏足迎”等,也可以证明曹操的虚伪奸诈。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历代很多帝王豪杰,一旦根基逐渐稳固,事业蓬勃发展到一个繁荣的上升期,便开始沾沾自喜,追求放荡不羁和个人享乐,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精神和权力欲望的曹操也不例外。当曹操进入宛城时,他看到了张继妻子的美貌,并毫不犹豫地用甜言蜜语打动了她。“我是妻子,所以特纳·张绣倒下了;不然民族就被消灭了,答应回京后做正室,天天跟它玩,不考虑归期。事实上,张绣在此事之前的落马与张继的妻子毫无关系;曹操本将其视为“妓女”。作为主房有什么理由帮它?以曹操当时的地位,他连一个弱女子都如此,他的好色和狡诈自然可见一斑。当曹操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踌躇满志的时候,他的狂妄和固执就显露出来了。”长江赤壁宴”,刘福只是指出“丞相说了不吉利的话”,导致了他的死。曹操大怒,说:“你竟敢破坏我的利益”,“一手捅了刘福。“曹操还在漳河上修建了宏伟的铜雀台,为他的晚年“广选天下美女为真”。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例子是“斩杨修”。杨修有着过人的才智,“做人要看他的才能,但他是曹操的大忌”。曹操竹园在门上写“活”字,塞北送酥在箱盖上写“一次性酥”字,梦中杀死侍者,曹智兄弟争宠斗智,都被识破,杨修帮助的一方占了上风。表面上,曹操说杨修漂亮,喜欢笑,但在内心深处,他非常嫉妒,怨恨,甚至更糟。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他找了个借口“扰乱军心”,杀了杨修。唉,杨修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了曹操嫉妒的牺牲品。
曹操所犯的错误,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结束军阀政权、追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曹操一生,功大于过。
3.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中,曹操本来就是“名不副实”的。他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权力欲,成为那个时代的领袖,奠定了“乱世奸雄”的地位。尽管曹操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政治家曹操
(1)很有眼光和魄力;
作为一个政治家,没有远大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是不可能在一个群雄并起的动荡社会中生存并占据一席之地的。曹操之所以能打平群雄,统一北方,就是因为他的眼光和魄力。汉末中央政权岌岌可危之时,曹操大胆采纳谋士于迅的建议,欢迎狄咸迁都许昌,以“使诸侯依附皇帝”。从此,他不仅可以用朝廷的名义正当行事,还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曹操在对当时的英雄人物逐一分析后,认为淮南的袁术是“葬身之骨”,河北的袁绍是“贪婪胆小,足智多谋;做大事爱惜身体,见小利而忘性命”,荆州刘表“名存实亡”,江东孙策“以父之名”,张“以狗之耳”,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刘皇叔具备了“胸怀大志,胸有成竹,心怀宇宙之机,把握天地之志”的气质,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这些评论非常中肯和精辟。
(2)渴求人才,重视人才;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渴望人才,并尽力收集和重用他们。在他的麾下,“于迅、荀攸、郭嘉、程昱,才智深远,萧何、陈平虽不及他们。张辽、储旭、李典和乐进都很勇敢,虽然岑彭和马武不如他们。吕倩与满宠订婚,于禁与黄旭为先锋;夏侯惇是天下奇才,曹子孝是天下福将。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策划和殊死搏杀,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渐扩大,最终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操在宛城招张绣时,见使者贾诩,机智过人。”我爱他,想当心理咨询师。”贾诩婉言谢绝,并不嫌弃张绣,为人虽过分,却很厚道。官渡之战,袁绍谋士许由前来投奔,曹操“脱衣歇息,闻知许由私奔至寨中,喜出望外,不及穿鞋,步出迎敌”,“远远看见许由,拍手大笑,携手而行”,“拜地为先”。拿曹操当时的宰相地位,对布衣谋士还是那么好。这种对人才的理解、爱护和重视可见一斑。
(3)豁达乐观。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中,曹操如果豁达乐观,那是首屈一指的。“吕布死于白门楼”期间,曹操一把抓住张辽,本欲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解后,立即一改往日状态,挥剑大笑,“解了领带,脱了衣服,坐在上面”。张绣失陷造反,操因典韦拒取城门,得以保全性命。他的长子曹昂和他心爱的侄子曹也战死在军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饮之”,对各路军卒说:“我断长子,爱侄,无深痛;我一个人为典韦哭了。结果“大家都感叹大师的情人太亲子”。关羽降汉不降曹操后,曹操待他很好。他不仅把自己的住处送给了关羽和刘备,还送给关羽一件不一样的锦衫,一辆赤兔宝马,一个美女金丝。得知刘备的确切消息,关羽封了金印,保护嫂子去找哥哥。曹操“斥不肯追”,亲自为关羽送行,并赠陆子一件锦袍。关羽“独骑千里”,“五关斩六将”,曹操没有深究。官渡之战后,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密函之书”被发现,曹操“焚其命而死,更不用说问了”,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胸襟之气度。
2.军事家曹操
(1)严明军纪,热爱人民。
曹操治军以“严军法”著称,对百姓也是关爱有加。宛城征张绣的时候,正是小麦成熟的时候。曹操下令“凡越过麦田者,一律斩首”,于是“官军经过麦田后全部下马,手捧麦子路过,不敢践踏”。夏侯惇率领的青州兵“掳掠民宅”,被禁止领兵“在路上杀人安抚百姓”,青州兵诬告谋反。曹操得知真相后,不仅惩罚了夏侯惇对待士兵的不严,还表扬了禁令,说:“给我一对金器来封长生阁。”。在攻打冀州时,曹操曾下令三军不得扰民。“凡杀鸡杀狗者,犯谋杀罪”;平定冀州后,下令当年免除河北人民的租税。这里面虽然有虚伪,但更多的是爱民。毕竟老百姓受益了。
(2)胆大心细,指挥果断。
曹操的机智可以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相提并论。连鲁迅都说,罗贯中“本想写曹操奸雄,结果看似大度睿智”。曹操的“濮阳假死破吕布”、“安忠伏击刘璋”、“书室抹汉水”、“望梅止渴”、“剪去胡须弃袍”等,都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曹操的指挥能力也是三国演义中屈指可数的。在平定英雄的大小战役中,曹操总是指挥果断,胜不骄,败不馁,屡战屡胜,化败为胜,或化险为夷。
(3)以身作则。
曹操征战多年,从不躲闪弓箭或斧头。他经常亲自带领他的部队投入战斗,与许多英雄并肩作战。曾被兵卒俘虏,被徐荣射中肩膀,被马超追杀,被“斩袍”。他的模范作用激励着全军将士誓死奋战,最终打平了狼群,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例子是最典型的“剪发权当头”的例子。宛城征张绣时,曹操出其不意地击杀了马坚,毁了一大片麦田。他“随叫随到主簿,提出自己练麦的罪名”,“就是想用自己佩戴的剑砍自己”。最后郭嘉以《春秋》之意劝阻,以免死,并“送三军”。
(4)善于总结,大量写作。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曹操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军事理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写了孟德新书,历史上曹操写了《孙子兵法·略解》。
综上所述,“乱世奸雄”曹操的性格最为复杂。做汉奸前做英雄,做傻子前做智者,做可恨前做可爱,人生更成功。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参考资料:
/article.asp?id=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