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三人称写小说有什么技巧,也就是怎么写?(要详细)
第一人称的优缺点:
第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因为它们是相互制约的。先说一个游戏。
大家对CS都会比较熟悉。作为一款全球化的第一人称视角游戏,它的成功有自己的特点和资本。当你拿着m4或者ak47冲上马路的时候,你是觉得自己是土匪后卫还是精英特警?当你的朋友在你耳边喊gogogo的时候,你是否有一种和队友血脉相连的感觉?当你被阻挡的视线瞄准大门,给突然闪现的敌人致命一击时,你有主宰他人生死的快感吗?
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是因为你完全代入了游戏中的人物,这也是第一人称写作的最大优势——代入感。小说虽然没有游戏那么直观,但文字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和阅读空间。
作者看着一个人愉快地杀死了敌人,穿过了飞机。虽然他知道我不是我自己,但他还是把我和书中的自己联系起来,书中的我只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
让读者有意识地代入书中的主角。第一个人无疑是最快最容易的。不像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我总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双手挖掘真相,让我写在书里。
我想无论是读者还是读者,当他们从奴隶成长为将军2时,都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感。
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真实,未知。我永远不知道在书的下一面墙后面会发生什么。我能听,我能判断,我能根据线索分析,但是在我绕过这堵墙之前,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未知的未来和我无法触及的领域是第一人称写作的神秘来源。当我绕过这堵墙的时候,无论遇到神仙鬼怪僵尸美女,都让读者觉得真实,因为这是玄幻小说。_当然,这是个笑话。
第一人称的真实来自于对主角的详细描述,包括语言、动作、心理。因为主角是我,我自然比别人更了解自己,至少我时刻都明白自己的想法。甚至知道
我将在下一刻付诸行动。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可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有过或没有过这种经历的读者,看完这些描述,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比如主角都是英雄豪杰,第三个人却直呼其名——XXX,他的丰功伟绩都是这样描述的:XXX在某地做了什么...如果小说写得成功,对他来说就容易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使用第一人称的话,我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这样的话,小说往往会让读者兴奋起来,觉得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而不是看着别人成功。
再举个例子:我记得我玩过一个游戏叫《金属弹头》。这个游戏可以切换视角,我们可以选择第一或第三人称来玩。我喜欢玩第一人称。当我穿着伪装的制服大步穿过敌人的哨兵时,我看着敌人的卫兵越来越近。我手心全是汗,我怕敌人发现我的伪装。我的心一直在变。如果敌人发现了我的伪装,我应该先取下哪一个?怎样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无声无息的干掉守卫而不暴露自己?幸运的是,我挺过来了。但如果换成第三人称,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我们从后面看主角,我就成了一个角色,一个被我们操纵的木偶。那种感觉远没有你亲自来的那种真实和强烈。
第一人称还有一个好处,很少提到,就是比第三人称的写法更容易上手。就像那些所谓的邪门武功,学起来容易,掌握起来难。比如描述一个大场景时,第三人称需要尽力营造气氛,照顾到很多人物的性格特点,而第一人称则不必。我写下我的所见所闻。我不用费尽心思去想别人的揣测。抓住一点不写剩下的,这对于很多笔力不足的小白来说绝对是福音。
第一人称的优点虽好,但也是它的缺点。最让人恶心的是剧情发展缺乏动力,人物尤其是配角缺乏个性。
主角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所以他能看到的地方非常有限。还需要用主角的视线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写作时,他需要一个非常详细的写作提纲。主角去了哪里?你想看什么?要完成什么?想什么呢?如何保证主角出现在每一个重要场景都不突兀,需要精心的设定,这往往是很多小白最缺乏的。
这也是第一人称难以掌握的原因之一。没有周密的写作大纲,很难把握情节的节奏。写了几十万字,作者往往是弱势的,快节奏的完成了几次冒险,收集了无数美女,而慢的往往是原地打转,第一个高潮还没到,无奈放弃使用第一人称来加快剧情。
第一人称的写法让人物变得苍白,这也来源于主角的视线。角色,尤其是配角,只有出现在主角的视线里,才有机会展现出来。作者不可能单独从一个角度去描述配角的动作,而且即使主角看配角,也还是有很多限制的。比如,经典的错误是,她对我微微一笑,左手正从后兜里掏出打火机。根据我的视线,应该是在她前面,她正对着我。我怎么知道她从后兜里拿出了打火机?配角更不可能一直跟着主角,这样会减少很多表演的机会,无疑削弱了可以直接刻画人物的第三人称视角。
那些版面大,气度大的小说,人物往往出现双位数。如何保证每个人在主角面前都有足够的场景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足以让作者想破脑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第一人称游戏都是射击和解谜,游戏中很少有强大的配角,只有主角在孤军奋战。
第一人称未知也成为了剧情发展的障碍,因为很多时候一条主线并不能保证故事的发展,需要另花一条线,埋伏一些伏笔,设置悬念。比如在我够不到的地方,一些关于我的阴谋不断被幕后的人实施。正因为如此,很多关键人物可能不会出现在主角面前。如何让它们在故事的发展中若隐若现,又不至于看不到主角,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把这些控制在一定的字数之内,这也是很多作者自动放弃第一人称写作的原因。
前面说过,第一人称很好写,但是在场景的描写上,尤其是宏大场景的描写上,第一人称有一个先天的不足。要描述好一个大规模的场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比如声音、人物、色彩、光影等。,不能只用第一人称的一双眼睛来表达。主角专注于攻塔的士兵,不会在意远处不停射击的弓箭手。看着飞来的箭,他必然会忽略守城将士的动员,因为我只有一双眼睛和耳朵。怎样才能通过感觉把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又不显得凌乱?这真的不是一般的困难。胖胖看到最多的是他太在乎我的感受,让场景变得苍白单薄,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僵硬地转向第三人称,在文本中彻底抛弃我。
对于第一人称写作的利弊,老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
一:第一人称不要用在大篇幅、大气度的小说中。
二:主角语言过多的小说,不宜使用第一人称。
三:15000 long,慎用第一人称。
四:情色、血腥等重视心理震撼和道德震撼的人,第一个人好!
论第一人称写作的技巧:
1.剧情推进和悬念设置。
在第一人称书中,我永远是推动故事的主要线索,所以我的出场必须谨慎,出现。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需要精心安排,让这些东西贴近剧情主线。
事实上,如果我们思考一下第一人称解谜游戏的剧情,就会明白,当我到达一个新的场景时,必然会发现推动剧情的因素,比如找到一些秘密文件,找到一个关键道具,或者遇到一个关键npc,以获取必要的信息。没有新场景没用,对小说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仅是场景,我所目睹和经历的一切都需要融入故事的发展。
喜欢玩这类游戏的朋友也知道,游戏玩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个很难的小boss,或者一个很难的问题解决不了,但是必须回到之前的场景中去寻找线索。这是高潮的设定,
这种手法对于第一人称写作意义重大。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一个难以对付的敌人,或者一个我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郭给出了两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个人经历
卫斯理,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大部分故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虽然“我”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主观视角,但它不是单一视角。
当剧情发展到卫斯理视线的“死角”时,倪匡会巧妙地切换镜头,插入别人的视角。
在韦斯利的身边,我的妻子白素最善于运用第二种视角。比如《天空之外的金球奖》,前半部分是精华的单人冒险,后半部分“我”姗姗来迟,正式切入第一人称写作。
除了白素、张——、温宝裕、郭(我?),红绫等人在很多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发挥了这种“辅助视角”。
不仅有一个辅助视角,还有多个视角。在Electro中,插入了三个辅助透视图。
这种“第二视角”或“多视角”的互补,不会完全让第一人称写作中“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缺点变得微弱(甚至没有)看不见,但比那种第一人称写作好得多。
很多网络第一人称的作品,作者就是没有倪匡的勇气和能力,不敢混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作。他们误以为所有的情节都只能局限在“我”里,被一个人的双手束缚,当然会越写越痛。
二、汇报体验课
在故事的这一部分,“我”并没有太多的参与,只是以主角的名义而没有主角的现实,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或者观察者的角度讲述整个事情。顶多对整个事件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小说明显有第一人称的名字而没有第一人称的现实。说白了,其实就是用第三人称写作。因为“我”的存在并不影响剧情的发生和发展。“我”就像某些小说中的画外音和“笔记”,只是作为故事的补充说明和结尾。
在黄金故事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但“我”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故事中。张士来和殷的故事可以独立写。之所以会出现“我”,主要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和别人讨论猜测。
当我引用和转述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时,我更应该注意。最简单的自然是“对话”(如炭)。另外还可以摘抄日记(海难)、小说节选(背叛)、描述视频上看到的(黄金故事)、录音上听到的(寻梦)等等。
第一人称的悬念并不难设置,因为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在这个问题上,魏文成大大介绍了一种第一人称的滞后写作,让人惊叹不已:
第一人称滞后简单来说就是你对过去的事情相对全知,可以选择主角(第一人称)的推测和叙述视角进行相对全面的描述。就是我在“回忆”的时候,把自己当成第三人称,告诉自己。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改变这种记忆的远程性,这种远程性很可能发生在最后一秒。
这种写法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肯定发生过,但我有没有经历过,可以忽略不计。第二:我的分析和描述应该是我对自己说的。这只是对情况的推测,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不能作为结论。
如你所见,这种写法对设置悬念很有帮助,因为我的猜测和接下来的动作可以构成最强的转折。例如:
我轻轻打开门,想给可能在书房上网的她一个惊喜。没想到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双棕色皮鞋。它就这么歪歪斜斜地躺在地板上,伴随着满地的杂物,这些杂物本该放在客厅的大理石桌上,还有沙发上的一些花瓶碎片和枕头。她的米色连衣裙从一边被撕开,她无助地看着我。家里有小偷吗?我短暂的抬头,粉色让我震惊。她最喜欢的内衣被撕成了碎片,灰色的丝袜被拉成了长条,随便扔在一边。她的耳朵似乎在痛苦地呻吟,她挣扎的身影在她面前漂浮。她反抗歹徒的暴行,从沙发上滚到地上,又被歹徒抱起,摔在桌子上,慌乱中把桌子上的东西一扫而光。匪徒们笑着拉开了她的裙子。气得拿起凳子就往丝袜所指的卧室冲!
(对号入座,这一段只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段话是第一人称滞后写作。作者通过所见所闻进行推测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并没有得到证实,我只是在自言自语。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大的转折。可能是抢材料抢性的贼,也可能是我老婆和旧情人约会。他们太激动了,以至于造成了客厅的一幕,甚至我的妻子也不在其中,而是两个误入房间的小情侣。
在第一人称写作中,为了严谨,其实可以设定为故事,我的叙述可以有偏差。我的全知仍然可能是一种幻觉。
我用第三人称描述的,只能是表象。比如我说:谁想什么?但读者可以冷静看待。第一个落后的人可以写“操谁?我不管老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定是他喵的一个阴谋!”“其实这是我的主观臆测,只是读者觉得有可能,然后就很容易顺着我的思路进入转折。
这些描写大多精彩激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时候绝对是设定故事转折点的好机会。如果放任不管,会给读者带来失落感。
用第一人称写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书信、文件等方式,展现一些推动剧情的线索。比如很多益智游戏的主线都是通过一些碎纸片或者文件告诉我的。悬念也可以埋在这些东西里,比如一张纸,在最关键的文字里被撕掉或者烧掉了。为了找到缺失的部分,我不得不求助于另一条线索。
第一人称中的人物描述:
第一人称写作中出现的人物要通过我的桥段来描述。为了让配角更加生动有力,一定要把握好我的因素,让配角留下的东西,无论配角出现与否,都能彰显他的个性。
例如:
要表现一个女生的温柔和美德,不一定要描述她的体态和外貌,你可以描述她住的房间的布局,或者仔细描述她做的食物。
仔细描述一个人,不需要他出面,只要看他留给我的纸条:8月6日18,我在中央花园唯一的大榕树下的蓝色长椅上等你,带着白色棒球帽。
总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东西,为配角的个性展示腾出空间。其实这种写法在第三人称写作中也经常使用,只是第一人称更严格一些。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视角转换;
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尤其是一些以第一人称开头的作者。事实上,上面提到的一些做法可能会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与游戏中按一个键就可以改变视角不同,当两个人在书写中切换时,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宜强硬转换,太快太慢,要做好适当准备。最好在剧情发展中设置一些节点,无缝切换。
有些作者觉得用第一人称写作非常困难,所以在一章结束后,就直接发表声明,声称从下一章开始会直接切换到第三人称写作。在我看来,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也是网上很多粉丝看书吐血的原因。
曾经推荐过一本小说叫《毁灭的仆人》,这本书的人称切换很有意思。作者选择的节点是我的死亡,意味着我的意识被封印在书中,从而顺利过渡到第三人称,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尽量少换视角,一本书最好只换一次。
3.换个视角之后,主角和我应该是有继承的,主角应该继承我的性格和特点。比如我是个热血小流氓,但突然第三人称状态的我变得温柔而严肃,那种感觉并不怪异。
第一人称写作易学但难掌握。如果你没有一个详细的大纲和清晰的主线,我劝你不要轻易尝试,但如果只是一个写作练习或一个小故事,不妨试着写一写,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说世界:小说网站千千万万,总有一个适合你。向世界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