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肖复兴的《早恋》主要内容是什么?

书的封面上写着“父母理解孩子的桥梁,老师理解学生的镜子,孩子理解自己的钥匙”。我是一个从事教育的人。虽然我没有多少宏伟的计划,但关心我为之工作的人的思想发展是很自然的。

书中写了一群高二高三学生对自己感情的模糊幻想,以及他们在感情生活中的各种经历。

这几天一直在看这样的书。说实话,我觉得有点晕。我们也是从这样的生活方式走过来的,我们经历了这样的情感过程。然而,当我们30岁的时候,除了“幼稚”这个词,我们似乎想不出其他任何形容词了。天真的生活,天真的对抗,天真的暗恋,天真的向往...虽然时代变得越来越有催化作用,但没有经历过人生过程的感情,真的只是单纯脱离生活和现实的感情,是幼稚的。

这种幼稚的感觉,不能用可笑来形容。当我们真正开始身体发育的时候,对异性的渴望其实是最纯粹最原始的,甚至只是因为好奇。我有时候觉得这种感情,甚至比以后的男女交往还要自然,来得没有杂质。但是因为自身社会因素不完善,这种朦胧的感情就叫早恋。

从早恋这个话题,我想起了一天晚上和学生的一段对话。

我的两个男同学现在即将进入初三。在下面的故事中,他们被称为A和b。

a比较老。她从一所农村学校出来,呆了几个年级。现在她十七岁了。他恋爱早,六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了女班长,并且为之疯狂。在我们大人眼里,那个女生既不漂亮,学习也不出众,家里也不富裕,也没什么个性。她各方面的表现都刚刚好,和A完全没有交集。A毕业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她。他告诉我,喜欢她是没有道理的。哈哈,一个少年用这么成熟的语气跟我说自己的感受,真的很无语。

班长一直排斥他,原因很多,大部分来自老师和家长。直到初中,带着对所有人的逆反心理和愧疚感,女孩终于在前半学期和他在一起了。因为我当时就不教A了,作为旁观者,我觉得他们在一起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抵触。

因为早恋往往是被压抑的,而早恋的年龄往往是最叛逆的时期,父母、老师、孩子之间的冲突往往在一开始就取决于对方的态度。虽然孩子不能太放纵,但是过度的压迫也会让他们做出一些让我们无可奈何的事情。

b是个有钱人,钱很多,长得比较帅。适合他的衣服往往能烘托出他的气质。但在学业上,他懒惰,缺乏灵性,所以成绩总是在最后一名。在我们这样的成熟女性眼里,这样一个只有外表没有内在的男生,其实就是一个绣花枕头。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男生,爱上了班上一个最细腻最有灵性,成绩最好的女生。他们的关系没有持续太久。以我对B的了解,除了班里的一些琐事,很难找到他和女生交流的话题。

b的感情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因为年轻敏感,年轻时的感情往往没有什么隐藏的因素,感情的矛盾很快就会从和谐的背后浮现出来。这尖锐的角有时甚至能刺伤幼小的心灵。

b告诉我,他和那个女生分手后就没谈过感情。我问为什么,他回答:她经常问我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我都不愿意经常回答。

一个问题是:我和你妈妈一起掉进海里,你会先救谁?

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b总结:如果每个女生都喜欢问这两个问题,我肯定不会为了所谓的感情再去尝试。

听了这话,我又想笑又想哭。

我想笑孩子对感情的执着和我们是一样的。我想哭的是,女人无论年龄大小,都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做一些傻事,而这些傻事只会加速分离。

我转头问A,你女朋友会问你同样的问题吗?

他对自己笑了笑,说,只有我会问她,她永远不会问我。

无论在什么时候经历感情,付出多的一方必然是受伤深的一方。执着于感情的人,往往会被感情刺伤。

从我和A、B的对话中不难发现,孩子对于爱情的观念越来越成熟。他们刻意模仿大人去爱的感觉很幼稚,但也很天真。他们对爱情的定义是:找个异性,有时候和自己逛街聊天!的确,有一个朋友陪着你,打发孤独,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泛滥的今天,忙碌的父母总是让孩子感到需要关心。

早恋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我们用什么颜色的眼睛看到坐在一起聊天的男生女生。我们应该对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