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事语言

整理刘老师的课堂笔记5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能写出一样的意思,一模一样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有的人却写得索然无味,让人受不了两行。这不仅是写作的问题,也是叙事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文笔不太好,不擅长描写景物和细节,写出来的故事干巴巴的,会不会影响小说的立意和人物的塑造?如何在不改进文笔的情况下提高叙事水平?这些都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了这个技巧,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有一个好故事,一个人能走多远,能有多大成就?它受语言和文字的支配。接下来,我们要谈谈写小说的几个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可能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是掌握了一定会对你以后的写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为整部作品设定了叙事目标,也就是确立了故事线。如何一步步呈现?你刚开始学写作的时候很可能会很兴奋,写出来的东西在你眼里可能都是完美的,比那些已经出版的著名小说差不了多少。诚然,有些作家语言能力很好,受过良好的教育,描述一个事物没有困难,但当他开始写小说时,就非常明显地看出他不是在使用小说语言。都是剧情,都是动作,都是对话,都是场景,都是动作,都是心理。为什么别人写的好看,你写的不好看?于是我们归结到自己的文笔,不如别人。其实你写的对话,心理,场景,动作,并不比别人差。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

让我们看看他是否用到了意想不到的形容词,优美的格言警句,华丽的辞藻,感人的描写。像这样的中文写作水平,是大多数喜欢写作的人都能达到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

他的文学水平不是不如紫金城吗?我感觉不比他差。为什么他的小说没有紫金城的读者多?为什么紫金城已经出名了,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出版自己的处女座?我们可以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找到答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紫金城这一段的内涵: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时候是有原因的。景区游客屈指可数,张东升特意选择这个时间带父母出去玩。他们来到山腰平台,因为可以在这里创造机会,认识暑假出来玩的坏孩子。这是从我婆婆的台词解释的。发现问题了吗?紫金城小说里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每一句都有它的叙述目的。而这位,小说里写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想当孙悟空。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孙悟空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情节点。如果说80年代缺乏娱乐项目,那么一个重要的情节肯定会因为缺乏娱乐项目而发生。文章中提到了王奶奶,她一定在剧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惜王奶奶很快就默默的退出了两兄弟的生活,所以我想问你一件事。你写这一段。来表现两兄弟的可爱?哪个孩子又不可爱了。为了表示两兄弟在一起很开心,是不是感情很深?肯定有个例子,比这个生动深刻多了。可惜,模仿孙悟空是每个孩子都会的,而恰恰是这一段,让两兄弟失去了特色。

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故事与写作无关。如果你想把你的故事呈现出来,你必须选择一个场景和一个事物来组成它们,让你的故事在其中慢慢展开。

有经验的作家写的都是有意义的场景,而失败的新手作家肯定会在文本中填满各种多余的东西。请迅速打开身边的一本小说,随便翻开一页,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作家的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意图,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意图,每一章都有每一章的意图,所有的意图都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通向叙事目标的闭环。没有道具,没有场景描写,没有台词没有意图。完成这部作品后,你马上会对写作有新的认识。

作家作品中一切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或是铺垫,或是铺垫,或是演绎,或是为了刻画主角的性格,或是为了烘托当时的气氛,为即将发生的事件造势,或是为了解释一些读者不知道的细节。简而言之,它们一定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写的。这就是为什么成熟作家的小说让人专心阅读,而初学者的失败作品让人分心的原因。这真的和写作无关。如果你真的懂得叙述,你可以用最常规的句子讲一个好故事。

小说叙事第一原则:你写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为你的叙事目的服务的,都有一定的意图。而所有的意图加在一起,就一定能实现你的叙事目标。掌握了这个原则,你的小说就真的好看了。

小说叙事第二原则:在叙事作品中,各种看似与剧情无关的闲笔,都必须容纳。与第一原则相关,似乎他可能与第一原则有些矛盾。一个故事,在新手手里,200多字就写好了。几年后发生的事,可能2000字以内没什么可写的。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和节奏写作,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小说。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写出来的故事总是干巴巴的。看下面这段话:

如果你在这里添加场景描述,添加对话。并在上面加一段话写第二天早上,主角起床后,直到来到彩票站,中间发生了什么,天气灰蒙蒙的,她被电动车撞了,她骂了闯红灯的外卖骑手等等。

之所以加一段,是想让大家知道,小说需要免费的笔。不是每句话都卡在情节里,闲笔决定了小说的调性、节奏、趣味。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匆匆忙忙地讲故事,会让故事缺少跌宕起伏,但不会让情节突出。

这是修改后的故事:

你还记得你在这里看过的小说吗?它们看似与剧情不完全相关,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你说不清楚它们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但是去掉这些内容确实让小说看起来很干瘪。

每一部好的作品,每一部完整的作品,都有其统一的调性。什么是调性?调性不仅意味着作家的风格,也意味着主题和意境。你选择什么样的词汇,长句还是短句?角色注重内心描写还是外在动作?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室外还是室内?你是经常打架还是从不打架...这些都与调性息息相关。这才是“闲笔”应该做的。

为什么要写主人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有什么爱好,有什么历史?那就是让读者了解他,和他建立情感联系,然后开始真正关心他的命运。这些看似闲置的内容,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从节奏上来说,如果急着把故事从头到尾讲一遍,会让故事特别难看。所以我们会在精彩的剧情中间让主角做点别的事情喘口气,以便在下一个剧情高潮到来的时候让读者的情绪有明显的波动。那乐趣呢?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关注他的闲笔。

就连那些以情节密集著称的小说也少不了。

想写小说,一定要遵循写小说的规律,不要让画面一帧一帧的出现在你的大脑里,也不要试图把出现在你大脑里的场景记录下来,以为这样就栩栩如生了!小说不是影视,不能用视听语言。

什么是小说?一个人给别人讲故事就是小说。在任何一本小说里,一个人都在讲一个故事。讲故事的人根本不出现在小说里,肯定有人在那里讲!

是解说员。叙述者是谁?你叫什么名字?他长什么样?不知道,不然谁来规定张三是男是女?她是镇上最漂亮的女人,谁做的这个评价?请记住,小说是一个人讲给别人听的故事,所以他可以叙述、评论、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表现形式多么客观,小说都是主观的东西。

一个人站在画面外描述他看到的东西。其实我们谁都没看过这样的小说,我是说已经出版了。这个人穿着一件军绿色t恤。和他穿卡其布t恤有区别吗?没有区别,那你为什么要写他?为什么要写“军绿色”的细节?这段话里有两个“似乎”,是屏下观众对银幕上人物的猜测。观众不知道这个角色,不知道她的头发是不是很久没修剪了,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擦汗。有人在讲这个故事吗?我把上面这张图有条不紊的描述给你,把这张图放在读者面前,不做选择和编辑,让他们自己选择有用的东西。读者并不想了解这个大脑。看了两行,他们就累了,不想做你的读者了。其实就算我们把一部电视剧的内容复述给别人听,也绝对不会像刚才那样重复。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图:

看电视的人可能没什么文采,旁白全是白话文,但他是一个解说员。现在写这部小说画面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叙述者,甚至比看电视的观众还不如。

一个好的叙述者可能会这样写:

通过前后对比课文,你一定会有所了解。什么是叙述者?什么是小说?你看,通过修改后的文字旁白告诉我们张三是谁?张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以为张三是个普通的武汉人,我们就信了。因为他是连接我们和张三,我们和这个故事的唯一通道。在这个故事中,他描述、讨论、比较、评价,这是叙述者的工作。叙述者是小说的关键要素。你写的任何小说都是你写的,你在讲故事。你应该更坚强,更自信。这是你的故事,这是你的王国。你是想躲在故事背后,想让读者亲眼看到你的故事。你的读者不用用眼睛去看。他们看到了你的文字,他们能通过你理解故事。他们看不到照片。

小说叙事的第三个原则是,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一个叙述者。

总结一下:小说叙事三原则(1)你写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你的叙事目的服务的,所有的意图加在一起一定会达到你的叙事目的。(2)在你的叙事作品中,必须容纳各种看似与剧情无关的闲笔。(3)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一个叙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