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项链:玛蒂尔德形象分析
-“项链”简介
在一个低矮的阁楼里,一个上了年纪的“勤劳的女人”独自坐在窗前,沉思着。她回忆起十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十年前带给她深刻改变的舞蹈,以及那些年对自己编织的梦想的追求...想到这里,她深受感动,情不自禁——
一个
这个叫玛蒂尔德的女人不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公民。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之家,也可以像其他中产阶级女性一样:嫁给一个同等地位的小职员,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承担起社会赋予她的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玛蒂尔德成为卢瓦尔夫人后,她的人生道路仍然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然地向前延伸。
这就是她婚后生活:不满意的房子,“美味的肉汤”和一个“为她做琐碎家务”的小女仆;还有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所以,这个不需要任何工作的年轻女人,依然优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自己的美丽容颜,“粉手指”和“疯狂的梦”。
命运给她安排了这种安逸的生活,但她并不满足,对它不屑一顾,鄙视它是“穷”和“穷”。
她为什么不守本分,不守梦想?
“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孩。”这不是每个女人都有的。如果你穿上漂亮的长裙,戴上漂亮的钻石项链,出现在上流社会的喜庆宴会上,会让那些自以为无比高贵的女士们黯然失色!——晚会上感人的一幕证明玛蒂尔德对此充满信心。
她也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教会女校是淑女的摇篮,赋予了玛蒂尔德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气质。这个“天生聪明”的玛蒂尔德,一开始无疑是个优秀的学生。
更糟糕的是,她对一位高级女士的生活方式异常熟悉!与弗莱舍夫人这位典型的淑女的接触,让玛蒂尔德亲眼目睹了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宽敞的客厅、东方窗帘、古色古香的墙衣、异国情调的古董、粉红鲈鱼和松鸡翅膀...以及在安静的大厅里带着迷人的微笑“和普通女人仰慕的、最愿意遇见的男人聊天”。
玛蒂尔德本身的素质并不逊色于上流社会的贵妇。她具备成为贵族阶层一员的一切条件——除了家庭出身的贫困和地位的低下!所以“她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为了过优雅奢华的生活”,并为此“不断感到苦恼”。
然后,悲剧发生了。
如果玛蒂尔德相貌平平,如果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就很庸俗,如果她没有“有钱的女朋友”,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无所知,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玛蒂尔德就会毫无怨言地表现得像卢瓦尔太太。
如果玛蒂尔德出身高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她将成为您的贵妇中的一朵奇葩,成为冉冉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不是吗?那个难忘的周一晚上,教育部礼堂里的动人一幕,充分展现了她无与伦比的魅力!
二
但这只是一个假设。现实是:她丢了项链!当她正在向理想王国进军,似乎就要敲开大门的时候,却突然跌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连原本中产阶级的地位都无法保住,成了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
如果她当时没有丢项链,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当然,可怜的玛蒂尔德无法预知自己未来的命运,但常识告诉她,失去项链将是一场灾难,在未来的岁月里,她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晚会上,玛蒂尔德迷人的风度征服了所有的男嘉宾。他们“都看着她,问她的名字,要求介绍,还有部里机要室的工作人员(白领!我想和她跳舞,部长也关注她。”
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比被上流社会的男人青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更令人陶醉的呢?至于那位小姐羡慕的眼神,那是激动!虚荣心极度满足的直接结果,必然会产生更强烈的寻找机会再次施展才华的欲望。无论如何,她不可能再回到单调、孤独、贫困的“卢瓦尔夫人”生活中去了。晚会的成功意味着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而且从来没有关上。
因此,玛蒂尔德在夜宴后的命运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爱上她,不顾世俗偏见与她结婚;一种是玛蒂尔德落入一个男人的怀抱,成为他的情妇和玩物。
19世纪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制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建立导致了等级社会关系。从中世纪开始,稚嫩的道德观念被铜腐蚀得面目全非,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童话。那些自认为高贵的绅士,很少有勇气或需要脱离传统观念。婚姻本身就是巩固社会地位,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如果他不能把个人前途放在一边,所谓的“爱情”生活可以用婚姻以外的方法来补偿。既然她不能在婚前“让一个有钱体面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那么结了婚的洛伊扎伊夫人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有钱高贵人家的女主人。
那么“如果项链没丢”,答案不是很明显吗?玛蒂尔德失去了项链,但人性得到了恢复,客观上阻止了她在堕落的道路上迅速堕落。从这个意义上说,项链的丢失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于是,玛蒂尔德开始了真正有意义、充实的生活——城市平民的生活。
这是人生的悲喜剧。
三
另一个极端也会导致腐败。
生活中,有很多女性不堪贫穷和债务的重压而走向堕落。她们可以去偷,去抢,去骗,去出卖自己——只要玛蒂尔德愿意,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在女人身上,美丽,妩媚,魅力是她们的出身。”
让我们来看看这对夫妇处于怎样的困境:家里可怜的积蓄和丈夫继承的一笔遗产耗尽,再加上一万八千法郎的可怕债务,还有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就要面临破产或入狱的威胁——他们瘦弱的肩膀能承受这个负担吗?
然而玛蒂尔德“突然表现出英雄气概,下定决心”迎接十年艰苦生活的严峻考验!
是什么原因让她勇敢地面对现实,毫不退化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店员的谨慎、诚实和天真统一在玛蒂尔德身上,她不同于缺乏良好教育的下层民众,也不同于充满虚伪和道德沦丧的资产阶级。另外,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也证明了她是一个坚强的人。
但这并不是玛蒂尔德鼓起勇气忍受十年艰苦生活的根本原因。
我们来看看十年后玛蒂尔德的形象。当初造成她“狂乱梦想”的一切资本——优雅、美丽、温柔——都消失了。“她漫不经心地挽着头发,穿着歪斜的裙子,露出一双红红的手,大声地、大声地说着话……”这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真正的“出身贫寒的粗壮勤劳的女人”,既不是中产阶级的碧玉,也不是宝石般的贵妇。
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对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热切向往,这种向往在十年苦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也就是对这场夜宴的美好回忆:
有时候,丈夫去上班,她一个人坐在窗边,回想起那年的舞会。那晚她是多么美丽迷人。
一夜风流,十年艰辛。值,还是不值?玛蒂尔德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场晚会是她人生中唯一的高潮,是她自身价值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体现,是她惨淡人生经历留下的亮点。一生一次就够了。对这场夜场晚会的永恒记忆,是这十年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她是一个虚荣心最高的女人!
四
小说的结尾是这部精美作品中最精美的一笔。这些年来,很多人想把它作为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写一部《项链二》。其实依我拙见,不必多此一举。因为小说的情节甚至女主角的命运都已经到了极限,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但作者毕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弗伦杰夫人告诉了我这条项链的真正价值,意味着玛蒂尔德瞬间变成了拥有36000法郎的“富婆”,可以舒舒服服地度过余生,弥补过去十年的巨大损失,甚至可以在这个金钱万能的社会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女人。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永远找不回来的,那就是过去充满野心和渴望的欲望和梦想。从项链丢失的第一天起,玛蒂尔德就清楚地意识到,这种生活已经没有了“优雅奢华的生活”的机会,而此时的她已经面目全非,苍老发黄,已经不可逆转地变成了一个城市平民——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
十年来,所有的艰辛和磨难,都是夜店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所谓“36000法郎”只是这个价格的物化。正因为一夜情是以十年艰辛和三万六千法郎为代价的,所以它的价值才弥足珍贵。夜会的美好回忆使她的心理平衡和虚荣心得到满足,于是玛蒂尔德勇敢地忍受了一切磨难。
如果玛蒂尔德一辈子都不知道那条“精致的钻石项链”的真正价值,那么她依然会“陶醉在幸福的云雾中”,带着一颗不正常的心度过余生。
但现在,无法挽回的青春和一生的希望,都被一场误会毁了,被“栽”在一个只值500法郎的假货上,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铁的事实。玛蒂尔德接受这个严峻的事实比接受十年的苦难要痛苦得多。
“我可怜的玛蒂尔德,那条项链是假的,价值高达五百法郎!..... "弗莱舍夫人的话无异于在流血的伤口上撒盐,但效果丝毫不逊于那句“你放吧,祥林嫂!”玛蒂尔德对意外得到36000法郎几乎没有欣喜若狂——如果她真的为此发狂,结局只有一个:精神彻底崩溃。
虽然作者本人对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缺乏了解,但却将其归因于项链的偶然丢失,尽管作者对女主人公抱有同情。然而,莫泊桑彻底暴露了她的虚荣心。由此,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了许多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青年为改变命运而奋斗并最终失败的悲惨事件——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遇到了丢项链这样的不幸。德莱塞笔下的卡罗琳·米贝(嘉莉妹妹)从没丢过项链,于是成了赫斯渥等人的情妇。在《红与黑》中,朱利安·索哈尔已经成功获得了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被贵族阶级允许上断头台。让我们听听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
先生们,我没有荣幸属于你们的阶级。在你眼里,我是一个反抗卑微命运的农民...有些人想拿我杀鸡儆猴,让这样的年轻人永远失去勇气。他们出生于一个卑微的阶层,可以说是饱受贫穷之苦,但他们很幸运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大胆地融入了富人骄傲地称之为上流社会的圈子。
这是我的罪行。先生们,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朱利安只说对了一半。社会对人性的扼杀是外因,资产阶级思想对他的毒害使他的性格扭曲,才是真正的原因。否则,社会上只会有少数诚实善良勤劳的中下层民众,而会有更多奸诈卑劣的绅士和不要脸的小姐。
参考资料:
/website/web/Wuqi song/张文/madierd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