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真相中国股市17怎么样?
读完《中国股市十七年》,颇有毛骨悚然之感,正如张志雄在本书结尾所写,“够了,这本书即将成为一部犯罪百科全书,我们好像在一个贼窝里”《中国股市十七年》是一部充满欺骗、犯罪、腐败、圈钱和权力斗争的传奇小说。留在里面的人很惨,有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在浪费钱。置身事外的人,仿佛在看一部离奇的电影。在这个传说中,早期的潮流引领者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但更多的人却被困在这个充满欺诈的游戏中,甚至血本无归。而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传奇,也看到了金钱和欲望造成的种种扭曲。很少有人能及时阻止这部分“先富起来”。他们想在这个贪婪的游戏中得到更多,结果很多人都被赚钱机器抓住了。中国股市的混乱不仅摧毁了许多传奇大亨,也摧毁了一批优秀企业。很多人说起中国早期股市的传奇人物,比如吕梁、朱、等人,难免心生反感。他们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攫取人民的财富,自己获得巨大的利益。这些传奇人物操纵着当年的股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获得了巨额财富,在钱生钱的游戏中毫不妥协。但是他们的结局很难令人满意。这些人要么被监禁,要么流落海外。当然,有些人认为,与他们的所作所为相比,有罪不罚或与其罪行不相称的惩罚是非常轻微的。在我看来,这些本该优秀的人才,却只能在中国经济史上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最终被大家唾弃。这是他们的悲哀。在股市的乱象中,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优秀的企业被毁掉了,股市让人们看到了无钱买卖,不吹灰尘也能盈利。实业家们忍不住了,纷纷投身股市,抛弃实业。这不仅是对股市的损害,也是对行业的重大损害。而一些优秀的实业家也在股市的混乱中倒下,令人唏嘘。中国股市17年来一波三折,不难发现一双黑手:政府。由于政府的股权分置,中国股市已经扭曲了十多年。因为政府给上市公司的资金设定了额度,上市公司就把股市当成了圈钱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投机者和非法资本大鳄都或多或少与政府有牵连。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扮演胜利者角色的仲景凯,是中国财政部直属分局,元老、原沈阳行政学院副院长曲,德隆的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等。在我看来,中国股市的所有弊端都在于制度的缺失和不规范。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有两个固有的顽疾,即“老股不流通”和新股发行审批制度。这两个问题可谓万恶之源。“老股不流通”人为分割了市场,产生了所谓的法人股和国有股。非流通股的价格远低于流通股的价格,导致了种种弊端。好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老股不流通”的问题。然而,新股发行审批制度仍在损害中国股市。一个正常的股市实行发行注册制,即信息可以按要求上市发行。这种制度允许市场而不是管理者来决定公司的上市。但在我国,发行审批制的实施不仅导致审批繁重,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制度成本,审批过程中的腐败也令人发指。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数量少,质量难以准确衡量。在市场资金充裕的前提下,粮荒使得上市公司成为圈钱的地方,股市处于“虚高”状态,即市值暴涨,但这种暴涨并不是建立在公司业绩的基础上。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依靠公司业绩来判断投资方向,公司也难以消化暴涨的财富,这也是投资者在中国股市17年长期亏损的原因。所以可以说,发行核准制扭曲了整个中国股市。如果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得到很好的监管,这些罪恶,如贪污和欺诈,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看到有漏洞可以钻,就有可能一夜暴富。有多少人能受得了这种诱惑。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制度和法律规范,将人们的投机心理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做什么呢?在《中国股市十七年》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片段恐怕不是一条长长的犯罪记录,而是证监会稽查局在调查张志雄时的一段对话。在这场对话中,证监会的角色已经到了一个极端的状态,完全不清楚监管者应该有的行为和态度。当然,如果你这样批评政府,肯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当年美国的股市也很乱,中国的股市也发展不了多久,就像刘鸿儒当年“基金黑幕”出来时抛出的“撒尿论”一样。我非常高兴我们看到股市的趋势仍然是开放和向前发展的。今天的人们获得了比那些年更加规范的环境,困扰中国股市的两大核心问题,即“老股不流通”和发行核准制,逐渐得到解决。通过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老股不流通”的问题。另一个核心问题,发行审批制度,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但前景光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6月5438-10月的采访中提到,发行核准制将逐步向注册制转变,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一个更规范的股市可能会让想投机的人无法投机,但在一个更公平、更规范的环境下,股市才有可能健康发展,所有在股市的人都有可能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