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沈腾饰演的效用兵是什么
效用兵一般称为“敢勇效用”,在宋朝是指那些非普通农夫或者市民,主动要求从军的志愿应募者,也可从各军中招募、挑选出来,由“武艺高强之人”组成。
“效用”一词,出自宋真宗朝奏折:“有河北举人……乞扈从,先登效用。”北宋中期,兵制冗杂,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边患。宋神宗锐意进取,改革“将兵法、保甲法”,并少量增置特殊兵种“效用兵”。
此时的“效用兵”兵员来自:军中精锐、官员子弟、举人文士、豪富勇壮之民等,全国总计2000人编制,他们分布在边境各地,相比于禁军、厢军上百万的数量,“效用兵”的数量可忽略不计。
《满江红》中,岳飞虽为现身,却是电影中的重要存在,而岳飞便曾经两次报名并成为“效用兵”,宣和四年,这一年,宋军北伐,真定路宣抚使刘鞈招募“敢战士”,岳飞第一次应征入伍,时年19岁,后因父亲病逝,离开部队,回乡守孝。
宣和六年,河北水灾,为了生计,岳飞应征“效用士”,也就是“效用兵”,后来,转投刘浩,隶属于宗泽帐下,因上书高宗,被罢免,直到建炎元年,南宋第一任宰相李纲举荐张所为河北招讨使,赴河北组织抵抗,岳飞再投张所,受张所赏识,“特刺效用, 令帐前使唤。”,再次成为“效用兵”,从此,走上抗金道路。
《满江红》中,岳飞虽为现身,却是电影中的重要存在,而岳飞便曾经两次报名并成为“效用兵”,宣和四年,这一年,宋军北伐,真定路宣抚使刘鞈招募“敢战士”,岳飞第一次应征入伍,时年19岁,后因父亲病逝,离开部队,回乡守孝。
宣和六年,河北水灾,为了生计,岳飞应征“效用士”,也就是“效用兵”,后来,转投刘浩,隶属于宗泽帐下,因上书高宗,被罢免,直到建炎元年,南宋第一任宰相李纲举荐张所为河北招讨使,赴河北组织抵抗,岳飞再投张所,受张所赏识,“特刺效用, 令帐前使唤。”,再次成为“效用兵”,从此,走上抗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