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连续四季度盈利,造车新势力慌了?
北京时间7月23日,特斯拉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营业利润率为5.4%,实现了第四次GAAP连续利润,同时获得了4.18亿美元的正向自由现金流。
盈利和不确定性并行
财报还一并公布了其他数据。上一季度,特斯拉汽车营收为60.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3.50?亿美元下跌5%,超出分析师预期的53.7亿美元。其净利润为1.29?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04?亿美元。相比之下,其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08?亿美元。
毛利率方面,特斯拉总毛利率增加0.4%为21%。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环比下降0.1%至25.4%,主要得益于ZEVCredit的贡献。
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上涨6%。近几个月,特斯拉的股价和市值都经历了飞速上涨。本月初,特斯拉刚刚经历超越传统车企的历史性时刻,即市值飙升至逾2070亿美元,一举超越此前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丰田汽车。
毋庸置疑,考虑到目前尚处于大规模“烧钱”扩张与疫情冲击的复杂局面之中,特斯拉交出这样的答卷已属不易。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是特斯拉表示,其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依然不变,即全年交付50万辆汽车。不过,特斯拉承认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因为在疫情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形势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公司也不能确定整个产销流程是否会遭遇更大挑战,以及消费者心理将会如何变化。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近期的疫情正在进一步恶化。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美国是世界上报告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超过14.1万人。而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所在的加州,累计确诊病例数也达到了413576例,已超过纽约州成为全美确诊病例最多的州。
上周,Electrek援引特斯拉总部内部文件称,弗里蒙特工厂中超过130名特斯拉员工、10多名承包商和临时工在新冠肺炎检测中呈阳性,另有逾1550名员工与染病员工有过接触。此前,马斯克曾与加州地方卫生部门就弗里蒙特工厂防疫限制举措一事发生冲突,更是无视“居家隔离令”,坚持重启工厂。
在此次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指明,特斯拉将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建造下一个超级工厂,新工厂将负责生产其Cybertruck皮卡和重型Semi卡车,还将为北美东部市场生产Model?3和Model?Y车型。
中国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盈利情况,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超出华尔街预期,与疫情影响下整个汽车行业销售下降的趋势呈现鲜明的对比。
此前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在这一季度***交付90,650辆汽车,高于外界预期的74,130辆,且较第一季度环比上涨2.55%。虽然这一交付量较去年同期(95,356辆)有所下降,但是跌幅(4.9%)也明显好于竞争对手。第二季度,全球各大主要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汽车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比如,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和FCA第二季度汽车销量都跌破3成。
具体到车型,Model?3和Model?Y占第二季度特斯拉汽车交付量的80050辆;Model?S和X占交付量的10600辆。
疫情期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整车工厂关闭了近两个月,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这将影响其在北美甚至全球的交付量和盈利。而在关键时刻,高产出的上海超级工厂和热情的中国消费市场成为助推特斯拉逆势增长的中坚力量。
马斯克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零部件供应本土化效果明显,预计2020年年底中国产零部件率将达80%。而去年12月,特斯拉称到2020年底,公司希望部件供应本土化程度能够达到100%。这意味着,上海工厂实现零部件供应完全本土化或将难于预期,特斯拉国产车型的价格一时之间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此外,特斯拉还表示,上海工厂Model?Y的生产线正在按计划建设,预计首批汽车将于2021年交付。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Q2在华交付3.1万辆汽车,占其全球总销量的三成。这意味着,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中国对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Model?3成绩亮眼,6月销量为14,954辆,再次刷新其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高销量。
而国产Model?3更是为特斯拉打开了一扇门。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国产Model?3的销量已达45,754辆,远远超过去年全年进口Model?3销量(37,138辆)。下半年,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版Model?3开始投产,该车型在中国的售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届时其销量或将更上一层楼。
诚然,特斯拉在中国全面推行本土化战略,对提升销量和业绩所起的积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一方面,这会给中国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振了造车新势力的市场信心,吸引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注。
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宏伟构想来说,中国造车新势力参照标杆的介入,一方面会带来技术、制造方面的收益,另一方面又可能从供应链体系、整车份额层面进行瓜分,统而观之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同样都采取如是的模式,对积极进取者而言,能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而对惰于求新者来说,或许就指望着“外来的朋友”完成任务,显然对新能源大业并非好事。
文/孙莉莉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