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重禁戒的妄语戒

十恶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妄语。妄语戒为五戒、十戒之一。据四分律卷十一所载,妄语为波逸提(必须向众僧忏悔之罪),此系小妄语(虚伪不实);另据同书卷二载,未至菩提而妄言得菩提(即妄称证得佛道)者,即犯波罗夷(为教团驱逐之大罪),此系大妄语(未得言得,未证谓证)。此外,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盘及生天之道,并有口气臭、善神远离等十种罪过,此称为妄语十罪。

佛教以“杀、盗、淫、妄”为“四根本性罪”。关于“妄语”,《论》云:“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盘之门。……实语之人,其心端直。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后沿用其义,指说假话,胡说。如《梁书·何远传》:“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伺之,不能记也。”

由前世妄语,今生所得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之记载,即: (一)多被诽谤,指因前世不务诚实,妄语无信,故感得今生多被他人诽谤。(二)为人所诳,指因前世专以妄语欺诳于人,故感得今生为人之所诳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