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先生介绍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笔名茅盾、郎损、、、、志敬、蒲老、未名、沈、沈明甫等。,出生于浙江嘉兴桐乡。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新颖的家庭,从小接受新式教育。他考上了北大预科,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扩展数据
茅盾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象,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画廊。纵观茅盾小说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除了《子夜》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的原始价值外,茅盾资本主义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在他的《霜叶红如二月花》、《走向岗位》等作品中得到了凸显。
茅盾对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刻画注重社会心理分析和社会历史分析的有机统一,在现代小说史的人物塑造上有所突破。早期三部曲《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从“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中,从时代激流的变迁中挖掘“新人”形象的价值。
在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春蚕》中,老鲍彤和多多两代农民的形象塑造,不仅烘托了典型社会背景中的人物形象,而且以两代人心理和人格的历史内涵的巨大差异,塑造了一个具有深刻思想的典型农民形象。这些形象达到了很高的典型性,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百度百科-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