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恋爱大脑谈恋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比如TA打来的电话有20个,如果你接了19,漏接了一个,TA就会怀疑你外面是不是有狗。哦,没有人,没有爱,没有变心,没有~
所谓“爱情大脑”,其实就是一种先爱后爱的思维模式。那些一谈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会被称为“爱情大脑”。
正如19世纪的法国作家司汤达在《论爱情》中描述的那样,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每当我向利奥诺尔伸出手臂时,我总觉得自己快要摔倒了,我得想想该怎么走。”
害羞、期待、害怕被抛弃、渴望回应、强烈的想要赢得这个人的动机,是“爱脑洞”最无法抗拒的东西。
被爱情洗脑的人,“有毒。
“焦虑依恋”是恋爱大脑非常常见的依恋模式。
焦虑的个体感受不到对伴侣的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饿”。他们希望对方能拯救自己或者让他们更“完整”,比如:
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需要随时和爱人保持联系,每天汇报行踪。
会放弃自己的需求去保持联系,取悦伴侣。
害怕被抛弃,一个人的时候会难受,被冷落会有被抛弃的感觉。
越是关爱,越容易患得患失,渴望亲密和陪伴,敏感多疑,在感情中特别喜欢试探对方,习惯自我牺牲,一个人的时候害怕被抛弃。一旦他们能和爱人建立联系,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神经科学家安德烈亚斯·巴特尔斯(Andreas Bartels)和塞米尔·泽基(Semir Zeki)将正在享受爱情的人的大脑与刚刚注射可卡因或鸦片并处于兴奋状态的瘾君子的大脑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些人的奖赏通路中有许多类似的活动。
陷入侵入式思维后,恋人会觉得对方无时无刻不在侵占你的大脑。你在看书的时候会想ta是否喜欢这本书,你睡觉的时候对方是否失眠,你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对方是否清醒...
陷入侵入式思维后,恋人会觉得对方无时无刻不在侵占你的大脑。你在看书的时候会想ta是否喜欢这本书,你睡觉的时候对方是否失眠,你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对方是否清醒...
当亚当和夏娃相遇时,亚当脱口而出:“这是我骨头里的骨头!肉中有肉!是我的宿命,是终将合二为一的存在。”啊,这杯爱情真的是顶上了。
“不完美也没关系,我可以完美的想象你”继续深挖“爱脑”的特质。
坦诺夫教授以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的400对夫妇为样本,询问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并分析他们的日记。最后他筛选出了最爱的人,给那种极致的爱起了个名字:Limerence(激情求爱心态,也就是我们说的爱脑)。
它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赋予彼此非凡的意义。
赋予彼此非凡的意义。学生乔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世界因为玛丽的到来而被颠覆。”
恋人可能是以前的熟人,也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但恋爱后,对方脱离了原来的身份,得到了爱人的称赞。但是他们能意识到他们的爱人不是上帝吗?
其实这些同学可以列举出恋人的缺点,但他们选择拒绝接受这些缺点,努力打造自己心中的完美情侣。那些爱到极致的人,在他们眼里,爱情成了一种需要日常打理的艺术事业,就像一部爱情小说在修改自己随意的版面...
乔叟说:“爱情是盲目的。”所以他宁愿把爱人的缺点抛在脑后,去爱自己心中完美的爱人。
陷入侵入式思维后,恋人会觉得对方无时无刻不在侵占你的大脑。你在看书的时候会想ta是否喜欢这本书,你睡觉的时候对方是否失眠,你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对方是否清醒...
陷入侵入式思维后,恋人会觉得对方无时无刻不在侵占你的大脑。你在看书的时候会想ta是否喜欢这本书,你睡觉的时候对方是否失眠,你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对方是否清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有情人都想时时刻刻在一起,像连体婴一样。数据显示,他们85%-100%的时间都在想自己的爱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他们不能很好地工作和学习,因为他们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
患得患失
学生因为恋人表现出过度的得失。他们期望被接受,但又害怕被拒绝。受试者报告说,他们见面时会口渴、脸红、口吃...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正常的基本技能,无法很好地行走。
当竞争对手出现在对象周围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理,在“守护伴侣”时表现出类似动物的行为。在这些情绪下,更容易被强烈的生理唤起。
挫折吸引力
这些爱得太狠的人有一种“挫折吸引”的现象。对他们来说,爱情就像是激情的独角戏。“挫折吸引”效应是指当爱情受到阻碍和挫折时,被抛弃的人更容易被恋人吸引和依赖,即表现出“爱得更深”和“无法自拔”的状态。
在《爱你,西蒙》中,男人数次幻想神秘网友的真实身份。这种自我折磨带来的渴望、希望和不确定感像羽毛一样席卷了他的内心,这种瘙痒让人更爱自己幻想中的那个ta。
痴情的恋人们无限放大爱情的细节,无限品味这些小细节,反复琢磨,上演了一场丰富的内心大戏。内心戏结束后,对恋人的执念再次加剧。
从65438到0996,海伦·费舍尔用fMRI扫描了平均恋爱7年的恋人的大脑,让他们盯着恋人/陌生人的照片。结果表明,大脑的VTA(中脑腹侧被盖区)区域被激活,该区域负责控制人的奖赏系统。
同时,VTA区类似于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控制脑区,所以爱情可能很容易被一些人视为生存的基本需要和一种回报。
“失恋半年了,脑子还没反应过来。”“爱情有毒。”神经生物学家露茜·布朗说:“这是一种身体成瘾,是物质成瘾的变种。”
从生理上讲,失恋后大脑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很像“退缩反应”。(戒断反应是指人在物质成瘾后,想戒掉物质时出现的生理心理综合征。他们可能会哭,大吵大闹,焦虑,恶心呕吐,情绪失控,失眠等等。)
Tennov教授发现了10名失恋的女性和5名男性,在用fMRI扫描他们的大脑后,他发现了一些惊人的事情:
失恋的经历其实改变了他们的大脑。VTA区,苍白球,前扣带回...他们大脑中的这些区域呈现出与吸毒者相同的状态。
(原来爱情真的有毒.....)
就像《重庆森林》里的警察何,失恋后依然对梅念念不忘,天天给她打电话,跑来跑去,用强烈的思念来驱散失恋后的感觉。
这是因为分手后,大脑还在分泌恋爱中的多巴胺,需要自我想象来安慰和调节。他们会努力挽回前任的真心,如果被拒绝,就会进入自我安慰阶段。调节失败后,紊乱的激素可能会刺激他们产生抑郁情绪,有抑郁倾向。
美国一项研究跟踪了114名失恋的男女,发现其中40%的人在失恋后有抑郁倾向:无聊、焦虑、做噩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甚至陷入了慢性孤独。
分手后的愤怒,如果不发泄,可能会导致抑郁,当指向前任时,可能会导致攻击性行为。明知道分手不可逆,但似乎又控制不住自己,还是忍不住互相诋毁,以抗议自己的抛弃。
接受“分手”对于他们习惯了恋爱的神经系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转过弯来。
“中毒”之后,还得排毒。把生命寄托在爱情上是有风险的。俗话说,不怕婚姻不顺,就怕被托付了非人的东西。
与陌生人交谈做了一个关于PUA的话题。他们说最容易受到PUA伤害的女孩是具有“爱情大脑”特征的女孩——
因为这些女生往往缺乏安全感,为了别人的爱和认可,非常容易陷入感情。他们为人低调,习惯讨好别人。不仅很容易遇到职业PUA,而且遇到渣男,被渣男控制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面对爱情,你也一定要记得提醒自己:这是真爱还是刻意的操纵?
没看清楚就别往坑里跳。
而且,反过来想想,大脑的爱真的能证明他们对彼此的爱吗?
对于一个爱人来说,爱人对自己来说往往太重要了,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超越。但是,ta在可以为爱人“付出一切”的同时,ta只会做一件事:考虑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界限,相信对方的判断。
换句话说,大脑的爱很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行为往往不能让爱人开心,其实也不能让自己获得更长久更稳定的幸福感。
那么,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爱动脑的朋友,该如何帮助Ta“排毒”呢?
首先要让Ta意识到自己此刻的状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爱情大脑”。对于恋爱大脑,Ta往往有一些更深层的心理需求:可能不能接受失败;可能是我太渴望一段感情;也许把一个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眼前的爱人身上,是改变的重要一步...找到原因并意识到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第二,帮助Ta找到真实感。Ta需要更多的去倾听别人的声音,去把握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Ta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才能真正重视自己的感受,才能给自己重新“爱自己”的能力。
如果Ta真的很难走出恋爱大脑的状态,可能需要考虑接受专业的心理帮助。
面对爱情,我们往往需要理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适度地爱。长久的爱情如此。
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会美满。"
(“恋爱要适度。长久的爱情就是这样。
太快太慢都不能让爱情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