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杰作的核心作品

《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深刻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路径,展现了起义是如何从火星上的零散复仇发展到一场燎原大火的;还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其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着力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水浒传》虽然没有从经济方面描写阶级矛盾,但把封建统治阶级作为起义英雄的对立面来揭示。在小说中,一个关于高俅“繁荣”和惠宗对他的爱的故事被写在作品的开头,以表明“混乱是从顶部开始的”。预示着广大人民群众在以这种昏君和奴才为代表的腐朽集团的统治下会陷入怎样的悲惨境地。

作品中的高俅总是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出现,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他曾经是个“飘子”,却因为踢了一个好气球而受到皇帝赏识。"不到半年,他就被奉承为宫主的官员."从此更加依势而为,与蔡京、童贯等人同流合污,掌朝政,作恶多端。小说里的大小官员,大部分都是他的亲戚朋友。还有“惠宗慕容贵妃之弟”和青州知府慕容焰炟。他“依仗妹妹之势,横行青州,害良民,欺友无所不为”;高俅蛀虫之子高衙内和弟弟郜琏,依仗高俅的权势,或在东京“肆意玷污别人的妻女”,或“在高唐州为所欲为”;并借助蔡京的“泰山之恩,扶持之力”,试图在大明府搜刮钱财,送给在东京为丈夫庆生的梁中书。作品还写了一批基层贪官、土豪和恶霸,如张都健、蒋门神、朱朝峰、毛太公和西门庆等。,而且还有各级政府官员、仆从和各种奴才。这群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组成了一个黑暗势力的网络,残酷地压榨和迫害人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地展开了。

小说既写深受社会底层压迫的劳动人民,如李悝jy、阮三雄等揭竿而起,加入起义队伍;同时,我写的是那些处于社会中上层和一些曾经的封建阵营的人物,他们因为这样的迫害而纷纷加入叛军。连封建地主阶级也分裂了,于是世袭大贵族柴进、门下杨志、危害过“丹书铁拳”的大地主卢俊义相继卷入起义行列。这些都表明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在这些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林冲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皇军的主帅,“逼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最为突出。他有不甘受辱的英雄本色,有“一技之长在空中,遇不到高手,沉于小人之下”的愠怒。但是,教练的职位,优厚的邀请,舒适的家庭,漂亮的妻子,这一切的条件,形成了他不动声色,不敢反抗的性格。高衙内公然调戏他的妻子。他虽然感到羞耻,但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邀请,他不敢这样做。他刚分手。后来在高俅父子的一再阴谋下,被发配流放。他虽然觉得委屈,但还是没能站出来反抗,甚至在被贬到部队草料场的时候,还想盖房子,过平静的生活。但敌人并没有因为他的一再让步而屈服,甚至从东京赶到沧州对他进行谋杀。在家破人亡、家破人亡的情况下,他杀了仇人,吐出了积怨已久的怨气,毅然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上了梁山后,他与嫉妒贤惠有才的王伦结怨,为梁山的发展打开了道路。他与高太尉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对拉拢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成为义军中较为坚定的一员。

(2)成功塑造了众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

小说充分肯定了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贼寇”的革命者,热情歌颂了他们强烈的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道德。在这些起义英雄中,jy和陆是杰出的代表。

出身贫农的李悝jy,因为杀人逃到江州当了小监狱。构成李悝jy性格核心的是他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彻底而坚定的革命精神。他是仇恨和反抗的火焰,是席卷腐朽和黑暗势力的旋风。他主动上了梁山,没有任何勉强。宋江提议上梁山时,第一个热情响应,大喊:“都去吧,不过你不去,就吃我的斧子,把它砍成两截!”他从未对统治阶级抱有任何幻想。当柴进被尹天喜欺负,幻想被法规告上法庭时,他说:“如果法规还在,天下就不乱了。我只是以前讨论过。”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制,大宋皇帝的皇位,都不在他眼里。刚上梁山的时候,我提出了“杀东京,夺鸟座”的要求;到了梁山,他说:“造反了,还怕什么?晁盖哥哥当了宋朝皇帝,宋江当了宋朝皇帝。吴先生做了宰相,公孙道士做了佛教徒。我们都是将军;我去了东京,坐了鸟座。”这种彻底而坚定的革命精神使李悝成为吴宇森的坚定反对者。当宋江唱出[满江红]这个词来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时,他“一脚踢翻了桌子,把它砸碎了,喊着‘和平,和平,和平!’”“后来朝廷派陈太尉去拉拢他,他把圣旨撕得粉碎。甚至在宋江被收后,还多次试图造反梁山。即使死后,大宋皇帝也梦见自己“拿起斧子朝自己砍去,吓出一身冷汗”。

李悝jy对他的兄弟和受苦受难的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他英雄性格的又一次精彩表现。宋江被关在牢里,是因为他“不离不弃”,“早晚要坐牢”。江州抢赠朝廷救宋江、戴宗时,第一个光着膀子挥舞斧头,从馆驿跳进刑场杀将军。高唐州救了柴进,他是第一个独自下井的。他平日最爱宋江,却在无意中听到宋江抢民女的消息,便在忠义堂大吵大闹,把杏黄旗砍了。这说明在他心目中,农民起义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感情。在沂水县,当他试图杀死以他的名义修路的李鬼时,突然听说他的母亲没有人支持他,但他给了他十二两银子作为礼物。看他对苦难人民有什么样的阶级感情。作为一个农民英雄,李悝·jy有他的单纯和天真,但也有一些缺点,如简单、鲁莽、缺乏策略和狭隘的复仇思想。当我们发动战争时,我们经常乱砍乱杀。在散打朱家庄,扈家庄因为宋江的分化政策而保持中立。但李悝jy不管不顾,砍掉了顶价,杀了胡太公的小儿子,破坏了叛军的战略。但这些缺点相对于他的优秀品质来说,毕竟是很轻微的,一个农民英雄很难完全避免。

鲁原是潍州经略府知府,社会地位是下级军官。事实上,他一无所有,没有家庭,没有产业,无牵无挂。他对社会的压迫和不公有着强烈的反感,并主动向各种恶势力挑战。“禅杖开险路,和尚杀光粗人”,概括了他性格的这一特点。他和金家父女素不相识,只是同情他们的遭遇。他三拳打死了恶霸郑屠,结果他被迫无处栖身,只好出家为僧。在索国寺偶然遇到林冲,但因为痛恨高太尉陷害林冲,他挺身而出,要高俅吃了他的“三百禅杖”,进而造成了野猪林,粉碎了高太尉的阴谋。为了解救被欺负者,他与统治者抗争到底,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杀人需要见血,救人需要被救”是他的信条。鲁的性格中也有单纯朴实的一面,有时甚至表现得肆无忌惮。但下级军官的生活经历,让他有了一些奋斗的经验。杀死真关西后,他用佯攻作为脱身之道,就是这种斗争经历的表现。

在来自下层阶级的英雄中,宋武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他武功高强,性格刚强,对社会上的恶势力和不义之举有着坚决的斗争精神。但他有很强的封建伦理意识和强烈的个人恩恩怨怨。在景阳冈打虎后,成为阳谷县首府,一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直到我哥哥被杀,都不允许他抱怨。在杀死了凶手潘金莲和西门庆后,他向政府自首。一方面说明他坚强正直,不想连累别人;同时,他也表示对政府还抱有一些幻想。醉酒挨打的蒋门神当然也有热心的一面,但这主要是为了报答他的好意。被张度作为心腹收押后,对肖恩小惠的印象更加深刻,甚至吃了大亏,差点丧命。血的教训逐渐加深了他对封建统治者真面目的认识,反抗越来越激烈。他在鸳鸯楼上大闹了一场飞云溅血,他积压在胸中许久的仇恨全部爆发了。终于走上了团结起义的道路,在日后的长期斗争中,革命意识逐渐增强,成为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

在来自下层社会的英雄中,阮三雄、解珍、杰宝、张衡、张顺、石秀和顾大嫂也很有特色。都是不怕官司不怕天的勇者。正是他们构成了这支反叛队伍的骨干。

(3)小说详细生动地描述了农民起义是如何从零碎的复仇火花发展到燎原之势的。

《水浒传》以陆、、林冲、等英雄人物与社会上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为开端。这些斗争虽然多姿多彩,但毕竟只是个人的反抗,无法对统治阶级形成威胁。随着客观斗争形势的需要,英雄们逐渐由个人造反,再联合起来小规模造反,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起义队伍。可以说智取出身阶级是联合斗争的萌芽,联合斗争涉及渔民、穷人、下层文人、道士、地主。出于对掌权者的仇恨,为了攫取不义之财,齐心协力,最终取得胜利。后来,他们一起上了梁山。清风寨复仇之后,更多的英雄陆续上山,进一步壮大了梁山的力量,大大加强了与统治阶级斗争的力量。宋江上山后,建立了“替天行道”的大家族,出现了起义英雄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此后,斗争一直是革命武装力量和反革命武装力量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起义部队在统一指挥下,能攻能守,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扩大势力,先后取得了三击朱家庄、踏平增头城、两胜潼关、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秩”是起义发展的顶峰。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水浒传》的光明世界,描写了农民“四面八方,姓氏各异”的社会理想:

八方* * *域,异姓。天地显出邪气的本质,人文环境与凌洁之美相融。朝夕相见,一寸心可同。外貌语言,南北东西不同;真诚和忠诚没有区别。他的子民有帝子的孙子,有富有的将军和吏,有不择手段的人,还有猎户和渔夫,还有屠尔和刽子手,不分等级,一律称兄道弟;且有兄弟姐妹,捉对夫妻,斗叔伯叔伯,跟主仆,都是一样的酒宴欢乐,不问亲友。或精灵,或粗卤,或乡村公园,或浪漫,何乐而不为,真正懂得性的同居;或笔锋,或利剑,或奔驰,或诈术,各有所长。真的是西装...

这是封建社会农民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主义的理想,在封建社会自然是不可能的乌托邦,但对后世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却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4)写出起义的悲惨结局,揭示起义的内在原因。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总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 * *生产党》一文中所指出的:“由于当时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所以这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不能像现在所有的无产者和* * *生产党那样得到正确的领导。这样,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处于失败状态,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总是被地主贵族所利用。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失败可以概括为三种形式:一是被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第二,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第三,起义领袖成为新皇帝,建立新王朝。当然,这三种形式有原则上的区别,在历史上的影响也大相径庭。比如因为英勇抵抗而被镇压,和向统治阶级低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就其结局而言,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失败的。即使是最后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是胜利,实质上也是失败,因为它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只是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水浒传》中起义军接受和平的结局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

当然,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看,造反队走上入伍投降的道路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品中所写的梁山义军,并不是在形势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因为绝望而被迫接受统治阶级的恩宠;相反,他们在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下主动向统治阶级投降,其中包括两胜童贯,三败高俅。这种局面的出现,确实与起义军首领宋江的思想、立场、路线有直接关系。也与小说中倡导的忠义思想和作家的世界观密切相关。

《觉悟》在前70个故事里已经埋下了伏笔。随着梁山革命事业的发展,大批统治阶级的人物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迫相继加入起义队伍。他们的参与对壮大叛军和发展革命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使革命队伍的社会和意识形态成分变得非常复杂。这是因为这些人上山的目的大多是“暂时安顿在山寨里”和“等待未来”。他们的意图与起义军首领宋江“精忠报国”、“望早日招安”的愿望完全吻合。起义军中自然出现了以宋江为代表的妥协投降路线。这条路线越来越强大,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陆、、等少数下层起义英雄进行了反抗,但由于力量薄弱,未能扭转局面,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以悲剧收场。

据史料记载,宋江的性格是“勇猛”的,与《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大相径庭。小说中的宋江显然是作者根据自己想象中的义军首领来塑造的,使他成为引导义军妥协投降的关键人物。

《水浒传》中的宋江作为义军领袖,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他反对强奸,反对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他因擅长“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而被称为“及时雨”。生辰纲发生的时候,他“用血脉相连的方式拯救了古典”。杀了阎婆惜来维持与梁山的关系。他城府深谋远虑,深谙斗争之策,社会关系广泛,从官僚地主到江湖豪杰,都与他有很深的交情。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紧紧团结在身边,绝非偶然。

但是,对于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来说,这些特征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的是他在革命斗争中是否有坚定的阶级立场。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宋江有严重的问题。

宋江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原本是个小官吏。他对君主有强烈的正统观念和忠诚。从一开始,他在加入革命队伍时就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和妥协。在他看来,政治黑暗是由于奸臣蒙蔽了圣人。于是他援救晁盖等人;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抢了生辰纲,杀了公,是“灭九族之事”,“法度无情。”他忍痛上了梁山,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在清风寨大闹一场后,他带领一众英雄上了梁山。一封父亲去世的假信,让他离开大批部队,回去参加葬礼,他接受了官方的离婚。刺江州途中,从忠孝观念出发,拒绝晁盖救援。直到他在浔阳楼写了一首反诗,被判死刑,被梁山好汉解救,才不得不上梁山。上山后,他仍“有权借水泊暂避”,才被朝廷赦免,向往将来“封妻儿,留名青史”。他甚至多次将起义描述为“作恶多端”、“误犯大罪”、“逆天”等等。从宋江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已经对义军的历史悲剧有了预感。

《水浒传》作者对宋江追求吴的结局持矛盾态度。从理论上讲,他对宋江的接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所以他多次称赞宋江这样做是“仁义之举”、“精忠报国”等等。但从具体描述来看,作品似乎是在批判“被招”的结局。这不仅反映在作者对和反绥靖投降斗争的反复描写中。而且还写了起义军被征召后遭遇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得小说在七十回之后充满了悲剧气息。客观上告诉人们,接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恩惠是没有好结果的。

与起义军首领宋江的思想立场和作者的世界观直接相关的,是作品中极力提倡的“忠”和“义”。

所谓“忠”,就是对大宋皇帝的忠诚,这是《水浒传》一直标榜和宣扬的。书名是《忠义堂水浒传》,原来梁山的聚义堂后来被宋江改成了“忠义堂”。宋江口口声声说:“今帝至圣至智,只为奸臣所阻,一时糊涂。”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九天玄Nv奖给宋江”。这位皇后给宋江的指示,有一条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他做到:“忠君,济国利民。”小说指责方腊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朝廷上自立门户,违背了“忠”的大关系。甚至在最后写到宋江被药酒毒死之前,他还是要表达自己的忠诚:“宁为朝廷卖国,不为朝廷效忠。”这种“忠君”的思想当然是封建正统,给起义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最终使作者愿意牺牲艰难的造反事业来接受皇帝的“和平”。但也要看到,作者对“忠”这个概念的强调,也是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整个宋元时期,水浒故事口头流传,文人重写,民族矛盾处于首要地位。当时社会上的普遍要求是坚决抵抗侵略,反对投降。明代进步思想家李卓吾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在《忠义传》中说:“石洛二人,元在,心在宋。他们虽然生在元朝,但是真的对宋朝很生气。”所谓“迁怒于宋”,就是对宋朝统治者拒绝联合两江叛军抗击侵略,导致亡国的悲惨灾难的怨恨。因此,我们在指出作者对君主忠诚的巨大危害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历史因素。

其次,说到“义”。小说中描述的“义”与《三国演义》大相径庭,有了新的内容,主要是指被压迫者之间的一种互助关系。“义”与“不义”,是指是否同情和支持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是否参加和坚持革命抵抗。从小处看,沈热衷于正义,jy误信人言,欲杀宋江,也谈正义。大的方面,东溪村七星小聚,抢占生日不义之财。白龙寺的小聚英雄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而梁山71次的大聚英雄则是为了有效打击封建统治者,实现“保境安民为天”的政治目标。当然,小说中的“义”有时被写成一种私人之间的友谊,没有任何政治原则。这在宋武显而易见。尤其要注意的是,“义”自始至终被置于“忠”、“孝”之下,使“义”从属于“忠”、“孝”。梁山伯的“忠义堂”就是“忠”在“义”之上。当“义”与“孝”发生矛盾时,宋江重“孝”而轻“义”,这从宋江在清风寨大闹后的表现中得到充分说明。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水浒传》的成就是最重要的。这表现在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直受到封建统治阶级诽谤和攻击的起义英雄。但由于作者未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一些根本观点上仍维护封建制度,这就决定了他极力肯定宋江的“忠君”思想和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起义军“接受和平”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