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菊兰的新闻宣传
看《文明三晋》有感
文/针 红 武
2005年1月1日晚8:05分,在由黑龙江等全国十六省市电视台***同主办的“龙腾盛世贺新年”元旦戏曲晚会上,贾菊兰作为我省的唯一代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大腕李胜素、尚长荣、于魁智、孟广禄、李维康等文化奖、梅花奖得主同台献艺,将蒲剧戏歌《文明三晋》演唱的字正腔圆、委婉动听,不仅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三晋大地文明灿烂的悠久历史,更将古老的蒲剧艺术通过电视荧屏推广到了全国,使全国观众感受到了蒲剧唱腔的魅力。
观看《文明三晋》,我觉得该节目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蒲剧老调新唱,充分发挥了蒲剧唱腔的优美动听特点,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由于此台晚会面向全国观众,传统的蒲剧唱腔难免外地观众会听不懂,而现在采用蒲剧戏歌的表现形式,演唱出来十分耐听,别有一番韵味,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欣赏水平,也为蒲剧革新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二是绝活表演不同一般,令观众眼界大开。蒲剧艺术渊源流长,绝招绝活独树一枝,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地位。而菊兰此次的表演,其娴熟的水袖功和独创的反写行书等绝技,巧妙地运用于戏曲表演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三是小字辈的地方剧种演员,同全国明星大腕同台献艺,从容大方,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在整台晚会中,全国各大剧种大腕云集,同这些大牌明显合作,菊兰显得镇定自如,真正以其过硬的表演才华征服了观众,令大腕们刮目相看,赢得了尊重。
除了本节目的表演特色外,由此我还想到了三点:
一是蒲剧唱腔唯有不断革新才能走向全国。观看整台晚会,不论是评剧、粤曲、龙江剧,还是京剧、豫剧、黄梅戏,我觉得每一个参与演出的剧种都在唱腔和舞美等各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和革新,使得传统的戏曲变得更婉转,更新鲜,更耐听,符合了不同地域观众的***同欣赏水平,扩大了戏曲艺术的欣赏层次,满足了各个年龄段的欣赏要求,不仅没有让人觉得戏曲“变了味”,相反却显得整台晚会五彩缤纷,大气膀礴,美不胜收。新时期以来,几代蒲剧音乐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蒲剧唱腔的革新,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蒲剧振兴,打破地域限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此次菊兰参演的《文明三晋》就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让人们对蒲剧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二是演员需要刻苦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全面发展。许多次的大奖赛,使我们深深感到一个好演员,尤其是地方剧种的演员,只有一副好嗓子是不够的,所以在此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表演、才艺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和菊兰非常熟悉,深知她在练功方面的刻苦和执著。正是因为她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才使她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并得到戏迷和观众的喜爱。如果我们的所有演员都能向她一样,刻苦用功,不断充实自己,何愁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是地方剧种要积极同全国各大剧种进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得以更好的借鉴和提高。演员也是一样,走出去才不至于坐井观天,只有交流,才能学到各地剧种的好经验和表演形式。总之,蒲剧艺术只有革新和交流,才能走向辉煌,“龙腾盛世贺新年”元旦戏曲晚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模式,希望蒲剧艺术走向全国,更加辉煌。 河东蒲剧出国演出第一人
2月11日,随着中国(山西)·斯里兰卡文化交流演出的落幕,蒲剧艺术完成了在国外舞台上的演出首秀,运城市蒲剧团明星演员贾菊兰也因此成为河东蒲剧界出国演出第一人。
贾菊兰,国家二级演员,出生于运城市稷山县太郝村,自幼酷爱戏剧艺术,12岁考入新绛县戏剧学校,主工旦角,是蒲剧大师筱兰香的关门弟子,蒲剧皇后武俊英的得意门生。
贾菊兰虽然只有19年的艺龄,但她扮相俊秀俏丽,做戏儒雅,嗓音圆润,唱做俱佳,并擅长用娴熟精彩的水袖功,双手书画等特技来刻画人物性格。她的勤奋和拼搏使她在同龄演员中出类拔萃,一枝独秀,被戏迷们称为心中的最佳青年演员。近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上一个台阶,连续获得省市级、国家级十多项大奖。2003年她以激越、委婉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以及水袖功、双手倒书书法的特技展示,一举夺得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年度戏曲擂台赛年终总擂主。2004年她以超凡的艺术才华,获得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金奖。
2006年5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贾菊兰表演了双手倒书书法绝活后,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激动地说:“展示活动进行到现在,这是第一次看到地方戏,第一次看到戏剧与书法结合,并出自一个人。”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舞台上为人们奉献了视觉盛宴的贾菊兰,在台下付出了太多的辛勤和努力。
那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菊兰要出演《陈三两》一剧中的陈三两一角,戏剧中的陈三两就是双手会写梅花字。当时,她想多少蒲剧界老艺人、名艺人都有自己的“一招鲜”,而蒲剧艺术也面临着创新与市场选择的严峻局面,我何不趁此机会学一套奇特本事,将书法植入自己的表演中,把原来戏剧表演中的假写变成真写。因为父亲与大哥都写得一手好字,自己幼年对书法也有所接触。她毅然决定重拾书法。
为了很好地掌握运笔等技巧,菊兰不惜花费,起初就选用好宣纸当做练笔用纸,一天练字要达到8小时以上,下乡演出时,她也时常背着笔墨纸砚。一有工夫,她就拿出来书写练习,常常练习到深夜。在剧团程小亭老师和书法家赵玉汉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研习,贾菊兰的书法终于上了道。而用双手写不同的字,尤其是一些不常写的字,曾经让菊兰颇感困难。怎样用左手反着写出俊秀的正字来?菊兰苦苦思索后,找来一面大镜子放在身后,从背后的镜子中修正字的形体。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常常习练起来忘了睡觉,耽搁吃饭,一顿饭多次热是常有的事。每次要书写新的内容,她都要多次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有一次,当把几个字习练得像模像样的,自己感到满意了,准备睡觉时,一看窗外,已经天大亮了。多少年来,她只知道习练用过的废宣纸一捆一捆地往外扔,废白布一条条地被卷了起来,却从不去算到底花费了多少钱。经过10年千百次地辛勤苦练,终成正果。
机会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今年1月30日,正在下乡的贾菊兰接到了团里的通知,要她参加中国 (山西)·斯里兰卡文化交流演出。由于是第一次出国演出,她心里既高兴又紧张。为了突破语言上的交流障碍,使国外观众也能领略到中国蒲剧艺术的巨大魅力,她抓紧时间准备演出节目。戏歌《三晋颂》是她曾经的获奖曲目,整个演出除了演唱之外,还穿插了水袖和双手倒书书法绝活。贾菊兰思考后,觉得更应该侧重水袖和双手倒书书法表演,因此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斯里兰卡的演出过程中,她让水袖的表演更加细化、难度更加增大,并把书法表演由过去只有最后两个字同时书写增加到后四个字时就同时用双手书写。她演唱完蒲剧戏歌《三晋颂》后,又在横幅上双手倒书了 “中斯友谊,万古长青”书法作品赠给了斯里兰卡政府留念。此次演出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两场演出,观众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许多当地观众还热情上台与她合影。斯里兰卡文化部领导、科伦坡市政府官员和当地观众也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人们的热情肯定让贾菊兰出国前对国家不同、语言不通难以交流的担心也随之烟消云散。她告诉笔者,艺术无国界。各个国家,语言虽不同,民族之间的艺术语言是相通的。加上翻译,观众完全明白节目的内容和表达意思。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见证。
当谈到这次赴斯里兰卡她的最深印象时,她说:“斯里兰卡原名锡兰,首都是科伦坡,这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宗教、佛教文化发达,是多民族国家。来斯里兰卡印象最深的是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到处都能感受到对中国人民热情和深厚的情谊。”
她还告诉笔者,最难忘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在后台时,一名热情的斯里兰卡观众抱着她皮肤黝黑发亮而且仅一岁左右的瘦弱的孩子过来,要我把孩子抱在怀中合影。当她示意要我把孩子抱在怀中那一刹那,说实话我心里都有点害怕,说话有点哆嗦,但我一看孩子的眼睛欣喜地望着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消失了,很自然地把孩子抱在了怀中。深感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演员与观众,只要有对艺术***同的热爱,心与心就能贴得更近。第二件是,演出结束后,当初参观当地有名的佛牙寺时,给他们当导游的小伙子跑过来朝她竖起大拇指,还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蒲剧真是太棒了!”
贾菊兰说,出国交流让我看到了蒲剧的新希望。 《青丝泪》再唱蒲剧经典贾菊兰演绎水袖绝活
12月5日晚,由我市蒲剧团青年演员贾菊兰、褚晓丹、杨朝奇主演的新编大型古装蒲剧《青丝泪》在河东剧院上演,近千名戏迷观看了这场演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
据了解,蒲剧《青丝泪》由明传奇《焚香记》改编而来,讲述了官宦之后敫桂英因家道中落,为葬亡父不得以身落青楼,落魄公子王魁在上京赶考中,贫病交加,倒卧雪地而幸被桂英所救,两人后情投意合,结为夫妇,并在海神庙前盟誓,后王魁高中,却在权势的威逼下与相府千金成亲,负了痴情女桂英的故事。几百年来,这部传奇先后被蒲剧艺术家们改编为《情探》、《烟花泪》、《情判》等系列剧目,常演常新,久演不衰。而此次改编的蒲剧《青丝泪》再次以新的表现手法和先进的舞台技术,使广大观众享受了一场新的视觉盛宴。
该剧由北京新生代导演席凯担纲导演,在第五场演出中,借鉴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用明暗两种灯光表现出前景是痴情女在为心上人祈福——“只要王郎身无恙,纵然我折寿也无殇”,背景是负心汉与相府千金拜堂成亲,不仅简洁地交代了剧情,更是强化了戏剧的对比冲突。该剧在编排中加入了现代舞美技术元素,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表现敫桂英得知王魁负了自己的心情时,该剧使用闪光、音响效果和背景画屏劈为两段的手法加以表现,给人震撼;在表现桂英“打神”哭诉后自尽时,只用暗光下一条白练吊起桂英衣裙的特写,就将这一故事情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桂英向“海神”哭诉自己委屈时的滚白演唱中,贾菊兰打破传统的滚白唱腔,并采用新的音乐伴奏,生动展现了一个万般委屈无处倾诉的人物情绪。整场演出中,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贾菊兰的水袖功。在桂英痛向判官像求诉时,其左右手的水袖变幻出不同花型,表现了人物愤怒而悲怨的内心世界;在桂英的哭诉未得到回应后,贾菊兰分别用单冲、双冲等不同的冲袖功夫,表现绝望的桂英怒打“神灵”(塑像)的剧情;在唱到“神灵不过是泥塑的……”时,贾菊兰跃上香炉,用倒首虎下腰舞水袖的高难度动作来表现桂英心如刀绞的心情,在给观众以震撼的同时,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该剧是为庆祝市蒲剧团建团4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经典剧目. 贾菊兰为《同乐五洲》献绝技1月18日,在平遥古城县衙,蒲剧名角贾菊兰以一手漂亮的书画绝技及精彩的水袖功表演,赢得了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同乐五洲》——相聚平遥”现场观众的不绝掌声。
当日,贾菊兰表演的剧目是传统蒲剧《意中缘》中的《画梅》一折,只听一曲“我这里速取过丹青笔砚,画一枝寒梅傲风霜”唱罢,她挥毫一展画笔,随之墨香溢出,梅花绽放。
在这场春节特别节目中,既有罗马尼亚、喀麦隆等外国朋友表演的中国戏曲,又有魏金栋等民族声乐名家的唱段,为该节目增添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贾菊兰的蒲剧绝活又一次征服了中外朋友。央视导演评价道:“贾菊兰的书画表演,为整个节目平添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营造了浓烈的年节气氛,是把蒲剧推向广阔市场的一个很好契机。”
贾菊兰自幼酷爱戏曲艺术,先后拜蒲剧艺术家筱兰香、武俊英为师,主工旦角。她善于用娴熟精妙的水袖功、双手书画等特技来刻画人物。 蒲剧名角贾菊兰应邀表演《意中缘》
由山西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正月正全国12省市电视台元宵节戏曲晚会节目单敲定,运城市蒲剧团青年演员贾菊兰将献艺表演蒲剧《意中缘》选段。
贾菊兰是稷山人,自幼酷爱戏剧,师从蒲剧名家筱兰香和武俊英,以过硬的水袖功、舞台上即兴双手书绘深受观众喜爱。2006年,运城参选全国“十佳魅力城市”角逐中,她代表运城以书画戏艺同台竞秀的精彩表演,为运城荣膺魅力城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贾菊兰苦练戏功,曾荣获山西省杏花奖、第二届中国戏剧红梅金奖等。
此次由山西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正月正全国12省市电视台元宵节戏曲晚会,邀请了北京、安徽、上海、河北等12省市的戏曲名家同台演出。其中全国戏曲名家于魁智、李胜素、李维康、白淑贤等均在晚会中有精彩献演。贾菊兰是运城唯一参加演出的蒲剧演员。
此次“正月正元宵节戏曲晚会”***分《风花雪月》、《梨园群英》、《古调新韵》、《花好月圆》4个篇章,贾菊兰表演的蒲剧《意中缘》选段位于第一篇章。届时,她将为大家献上时长6分钟的精彩表演。
据了解,正月正全国12省市电视台戏曲晚会将于元宵节期间,分别在北京、安徽、甘肃、黑龙江、辽宁、上海、深圳、山西、浙江等12省市电视台播放。 龙腾盛世贺新年蒲剧新秀元旦戏曲晚会演绝活
元旦期间,经山西电视台层层选拔、推荐,我省运城市蒲剧团青年旦角演员贾菊兰作为山西省惟一代表,参加了黑龙江、北京、河北、上海等16省(市)联合举办的“龙腾盛世贺新年”元旦戏曲晚会的组台演出。
16省(市)轮流主办的元旦戏曲晚会,今年已是第10次。各省(市)电视台选送的节目,阵容强大,群英荟萃。许多享誉全国的戏 剧明星纷纷拿出看家的本领,在晚会上一展风采。在众多重量级戏剧明星的大聚会中,作为小字辈的贾菊兰身着盛装,由大型古装舞蹈队伴舞,在热烈欢快的乐曲声中登场亮相,一曲《文明三晋》唱得字正腔圆,委婉抒情,自然流畅,情真声美。当唱到“后土秋风长天”时,贾菊兰疾如鸿雁,飞身上桌,造型优美,动作快捷。随后贾菊兰下腰“双云袖”、“倒首虎”后翻身下桌等特技运用得娴熟自如、干净利落。最后在激扬优美的伴唱、伴舞中,贾菊兰双手挥毫,站在1丈7尺长、2尺3寸宽的大幅白布后,面向观众,从右向左大书“厚土纳物阜,晋水润民丰”10个大字。贾菊兰反写,观众正看,前8个字右手一个、左手一个,交替书写,收尾“民丰”两个字左、右手同时书写!仅有5分18秒的表演,集中展示了贾菊兰不凡的艺术才华,那神韵、那功力,尤其是那清秀、刚劲、龙飞凤舞的反写行书,令观众大为惊叹。从而对蒲剧和底蕴深厚的山西戏剧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千古绝唱千古恨
——由贾菊兰主演的新排传统戏《情判》观后
得知市蒲剧团在新排传统戏《情判》,先睹为快的念头让我尤感急切。因为该剧的前身《情探》、《烟花泪》是被王秀兰、谭兰英、任跟心几代蒲剧名家演绎得淋漓尽致的经典剧目,新秀贾菊兰也以该剧重头折子戏《打神告庙》先后夺得山西省戏剧“杏花奖”、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年度总擂主、河南《梨园春》铜奖。我想象不出,市蒲剧团再排该戏会是什么样子。有幸观赏后,其中的新变化让我甚感欣慰。
新版《情判》的特点之一是“老戏重排有新意”。心地善良的宋代名妓敫桂英雪中遇到穷困落魄、冷饿交加的秀才王魁,热心施救并托付终身,供其读书。赴考前,王魁山盟海誓,永不负心。王魁高中后毁约,入赘豪门。桂英悲愤交加,怒打神灵,发誓报仇,并于绝望之中自缢身亡。桂英魂灵情探王魁,未想王魁让其彻底绝望,最后由判官、小鬼勾去王魁的魂魄。“痴心女子负心汉”往往能引起人们同情和鞭挞。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仍有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演绎着这样的爱情悲剧。而新版《情判》主题深刻、结构紧凑、手法新颖、层次分明,是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佳作。
该剧的特点之二是“满台新秀挑大梁”。贾菊兰、褚晓丹、李晓芳、李红丽、王苗苗等一批新秀倾情演出,较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该剧的亮点之一。新版《情判》由艺术创作渐臻佳境的蒲苑新星贾菊兰主演。她以端庄俊秀的扮相,字清韵浓、自然流畅、声情并茂的唱腔及逼真细腻、张弛自如的表演,塑造了敫桂英虽居社会底层,却善良高洁、性格刚烈、敢爱敢恨的古代烈女形象。与此前相比,贾菊兰的技艺更加娴熟,尤其是她那技艺高超的水袖功、干净利落的滑步双跪、迅如飞燕的飞身上桌和轻捷柔美的“倒首虎”翻身下桌4项绝技,令人赞不绝口。
更为可喜的是,市蒲剧团大胆起用年仅21岁的生角新秀褚晓丹扮演王魁。他扮相英俊、嗓音洪亮、行腔舒展、唱腔激昂、表演洒脱,颇具其师王艺华的神韵和风采,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年逾七旬的著名戏剧艺术家、导演韩树荆与助手吉有芳,为打造新版《情判》倾注了大量心血,加上著名蒲剧音乐家高中秋精心作曲,保证了该剧的成功。
第八篇 梅花奖照亮艺术路——记山西最年轻的摘梅者贾菊兰(图)
菊兰真不假,双管见娴雅。
长袖舞情韵,声色动千家。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曲润海对贾菊兰的评价
2013年5月,中国戏剧最高奖——第26届“梅花奖”在北京颁奖,来自运城市蒲剧团的贾菊兰格外引人注目——1977年出生的她是我省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一个从稷山乡村走出来的小妮子,是如何以小字辈的身份摘得让大多数戏剧演员努力终生都无法企及的梅花奖呢?日前,本网记者对贾菊兰进行了专访。
儿时做起蒲剧梦
贾菊兰第一次接触蒲剧,是从儿时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很匮乏,在运城稷山县太郝村成长的小菊兰,常常盼望着蒲剧团到村里唱大戏。
“每次唱戏,村里的乡亲们就扶老携幼、自带板凳到大戏台前看戏,卖油糕、糖葫芦、瓜子等小吃的商贩也会在观众中叫卖,村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当别的孩子眼巴巴缠着大人买零食时,瘦弱的小菊兰却安静地盯着戏台上的幕布,盼着大戏开演。
贾菊兰生活照
女演员们化着漂亮的妆,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台上演唱,水袖一甩,碎步一迈,依依呀呀的唱腔跟着响起来。“舞扇子、甩手绢,举手投足都好神气,我就盼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在台上当个‘好把式’。”曲终人散,剧团到别的村子唱戏了,小菊兰的心“也跟着走了”。蒲剧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可是老实巴交的父母却反对她学戏。“农村娃娃别不务正业,踏踏实实学好功课,考中专、大学才是正路!”父亲还常常告诫她“学戏可苦哩,练不会师傅会打人”,但这并没有让她打消学戏的念头。12岁时,小菊兰在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以“绝食”相抗争,“自作主张”报考了稷山戏校,后来到新绛县戏校。
在新绛戏校,为节省开销,小菊兰花五毛钱买了一把青辣椒,蘸点盐就馒头吃。练习基本功时,需要不断练习踢腿、下腰、拿顶、翻跟斗,辛苦乏味,但菊兰不敢松懈,别人练3个钟头,她就练6个钟头,从不懈怠。为练好甩水袖,她穿着妈妈用三天时间亲手缝制的一件戏装,她靠在楼梯上练,在大风中练,在角落里练,练就了过硬的水袖功。
苦练赢得名师教
菊兰的刻苦与勤奋,打动了一代蒲剧大师筱兰香,被其收为关门弟子。“筱老师一招一式教我《花田错》、《赠剑》、《桃花媒》等保留剧目。”筱老师病重时,把头饰和耳环赠送给菊兰,对这个勤奋有灵性的爱徒寄予无限厚望。
此后,蒲剧皇后武俊英等人也对菊兰口传身授,还多方联系,在1998年把她调入运城市蒲剧团,给她一个更大的舞台。
对别人来说,调入蒲剧界最高级别的运城市蒲剧团,该是沾沾自喜的事,可在菊兰看来,她更多的是“诚惶诚恐”。“这里人才济济、卧虎藏龙,我一个县剧团青年演员,压力很大。”
贾菊兰在舞台上展示水袖功
菊兰说,从艺之初,她只知道梅花奖是全国戏剧最高奖,却从未将自己和梅花奖联系在一起,“太高了,像摘星星,不敢想。”可是在运城市蒲剧团,菊兰有机会和几个梅花奖得主朝夕相处,其精湛的表演艺术打动了她,也让她敢于去想摘“梅”的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夺梅花奖的演员不是好演员。”菊兰决定用超人的勤奋向梅花奖冲刺。
在完成剧团安排她演的《打神告庙》、《狸猫换太子》等剧目时,她还主动“捡戏”,把《火焰驹》中的旦角演了个遍,提升自己对角色的把握能力。凭借出色演出,她获得运城戏剧汇演金牌奖、龙门奖和山西戏剧杏花奖、中国戏剧红梅金奖等奖项,增强了摘“梅”的信心。
贾菊兰书法作品
为更好塑造人物,2001年,她又拜程小亭、赵玉汉等人学习书画,随时带着笔墨纸砚,每天利用演出间隙和休息时间苦练八九个小时,掌握了在演出时正书、反书、双笔写字和画画的绝活,以此获得在央视《同乐五洲》等节目演出的机会,还曾代表山西赴斯里兰卡演出。
带伤忍痛摘梅花
贾菊兰剧照
2012年,贾菊兰主演的《青丝恨》被列入夺“梅”计划,历经多年努力,她终于与梅花奖如此之近,喜不自胜的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在剧中塑造一个全新的敫桂英,贾菊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为带给观众更多的艺术享受,《告庙》“打神”时的动作改上桌为上香炉。“过去娴熟自如的表演用不上了,得从头开始学。”但再难的事也难不倒贾菊兰,她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近一米高的香炉上练习下腰等高难度动作。
当年7月的一天,她正飞身上炉时,左腿却怎么也跨不上去,一阵剧痛袭来,她倒在了排练现场。经检查,被确诊为“左膝盖半月板破裂”,医生要求她必须治疗、静养,否则可能再也上不了舞台,走路也会受影响。导演心情沉重地劝她休息,说以后还有机会。
忍着剧烈的疼痛躺在床上,贾菊兰思绪翻滚、心潮难平:难道就这么放弃来之不易的机会吗?“《青丝恨》排练这么久,太不容易了,我不能放弃!”贾菊兰咬着牙要求继续排练。每天,同事、爱人背着她从北五楼的家中到南四楼的排练厅上上下下,导演讲戏时,她在旁边说词、演唱。验收演出时,她请医生打了封闭针,照常进行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2012年11月25日,贾菊兰赴京手术,取出破碎的骨头,开始静养恢复,术后100天,又在杭州娴熟地完成表演。等待梅花奖评比结果的过程满怀期待又痛苦难熬,“分分秒秒,像等待‘判决’结果一样,心里揪得紧紧的。”
2013年5月20日,她终于站在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上,成为山西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
“其实,梅花奖根本不是一个个人奖项,在我身后,站了无数个老师。”贾菊兰说,每个老师对她的关心爱护促成了她的今天,广大戏迷的厚爱让她唱到了今天。但获奖只代表过去,她要把获奖当作起点,在今后潜心创作、多多带徒,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梅花奖演员和合格的蒲剧艺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