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诺里斯的小麦三部曲

诺里斯在西部采访新闻时,了解到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铁路托拉斯与农场主之间的矛盾,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小麦史诗”三部曲。其中以《章鱼》(1901)写得最好,是他的代表作。《章鱼》描写西部圣华基恩河流域农场主台力克联合其他农场主要求铁路公司履行诺言,恢复原订的土地价格,反对提高粮食运价,遭到拒绝。农场主上诉法院,也未取胜。他们想在“铁路专员委员会”中塞进自己的人,即台力克的儿子,但他被铁路公司收买,计划归于失败。后铁路公司动用武装没收沿线的土地,农场主自卫还击,被打得家破人亡,佃户的下场则更为悲惨。诺里斯认为小麦代表“善”,铁路代表“恶”,而“善”必将战胜“恶”,所以小说的结局是铁路公司经理贝尔曼“淹死”在小麦堆里。 《章鱼》虽然有其缺陷,但基本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它控诉了垄断资本的压迫与剥削。它把铁路比作章鱼,无数条腕足侵入各个角落。小说还揭露了铁路资本是财阀与政府相勾结的产物。小说广泛描写了美国农村怎样在垄断资本的压榨下破产,是20世纪美国作家欧斯金·考德威尔、约翰·斯坦贝克等描写个体农民破产的作品的先声。

“小麦史诗”第二部《陷阱》(也有“交易场”的意思,1903),描写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麦投机买卖。主人公哲德温是经营小麦的商业资本家,在交易所里被投机商人挤垮。小说还穿插了哲德温的妻子的感情生活与恋爱的故事。《陷阱》的成就不如《章鱼》。作者在写《陷阱》同时,发表了一个短篇《小麦交易》(1902),其中把农民破产、工人的困苦和小麦投机联系起来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问题观察的敏锐。

1903年,诺里斯在一次手术后去世,“小麦史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狼》未能完成。诺里斯写过一些文艺论文,收在《小说家的责任》(1903)这本集子中,主要强调“写真实”,“说真理”,“研究人性”。

1909年大卫·格里菲斯根据弗兰克·诺里斯的两部小说改编并导演了电影《小麦的囤积》,构成后来《党同伐异》的叙事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