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为什么令人疯狂?
音乐前奏刚一响起,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大剧院便传来了整齐的掌声。随后的演出中,主角一一出现,观众疯狂尖叫,还和演员齐声合唱一首首法语歌。现场俨然有一种置身于摇滚演唱会现场之?感。
正在上演的这出音乐剧名为《摇滚莫扎特》,是一部描绘了音乐家莫扎特一生的法语摇滚音乐剧,呈现了莫扎特短暂一生的艰难与坚持。去年年初,该剧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连演24场,场场爆满。所以,从去年12月29日开始,该剧又在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巡演,依然火爆,上座率达到了九成。
与此前在国内的演出的其他音乐剧不同,《摇滚莫扎特》第一次展现了强大的饭圈文化:刷B站、买周边、送礼物、看现场,粉丝们想尽一切办法应援。甚至有粉丝为了追剧,应聘去该剧的主办公司工作。
“法扎”是粉丝们对《摇滚莫扎特》的昵称,以区分其他多部在国内演出的关于莫扎特的音乐剧。而在国内,已经有一批“法扎迷”刷爆了B站的弹幕,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应援和那些流量明星的粉丝应援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大家一起“蹦迪”
晚上七点半,演出正式开始。不过,下午三点多就有粉丝陆陆续续来到天桥艺术中心排队,等候领取签售牌,以便演出结束后可以去找演员签名。有粉丝画着烟熏妆,穿着红色披风,cosplay成剧中莫扎特的样子。
幕布缓缓拉开,悠扬的小提琴声在剧场里回荡,观众的掌声也随之响起。
莫扎特上场了,他一头金发,画着烟熏妆,衣着华丽。观众席里响起粉丝的尖叫声。演出中,经常会有粉丝不约而同地开始鼓掌、合唱。这让许多初次看《摇滚莫扎特》的人有点不明所以。
很多看过《摇滚莫扎特》的人形容说,法扎的现场好似一场演唱会。演出即将结束时,演员们会在粉丝的呼喊中一次次返场歌舞,台下的观众起立大合唱。“最后的谢幕就像是大家一起在蹦迪。”粉丝胡祺(化名)说。散场之后,粉丝们还会带着礼物等待再次和演员们接触。
胡祺已经先后在上海、南京刷过十五次法扎的现场了。她觉得这是一部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悲伤的情绪便可把观众带动起来的音乐剧。有一次,小米(指莫扎特扮演者米开朗基罗·勒孔特)演得十分动容,“《睡玫瑰》那首歌准备了很久才开口,开口还吞了词,是哭着唱完的”。
舞台背后, 历史 上的莫扎特就是很叛逆的。“莫扎特是欧洲古典音乐家里面率先脱离体制的作曲家,在他之前,很多出名的作曲家都是在体制内生存的。”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告诉本刊,这也是很多年轻人迷莫扎特的原因,“他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所以他代表的是渴望自由、渴望摆脱束缚的年轻人,这和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很像”。
法扎从莫扎特17岁开始讲起,一直到莫扎特35岁英年早逝,展现的是他短暂一生闯荡音乐界时遇到的重重艰难。这样一个人物角色再加上摇滚乐的曲风,很容易点燃整个音乐剧现场。而据法扎此次的主办方负责人、九维文化创始人张力刚介绍说,私下的小米就是台上的莫扎特,一样的烟熏妆,一样的摇滚。所以小米本人也拥有众多的粉丝。
最近在北京刷了两场的薛丽(化名)不是纯粹的法扎迷,她看之前已经在B站看视频做了“预习”,但她还是被现场的气氛震撼到了。“它那种感染力只有到现场才能体会到,在谢幕的时候,大家都会冲到前面去,可以握手,字幕会显示法语的发音,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唱。”中国观众对于法语音乐剧的熟悉程度让薛丽感到非常震惊。
薛丽所说的便是法扎在音乐剧圈特有的“冲台”。张力刚看过很多音乐剧,他说演出结束后的冲台是法语音乐剧独特的设计,“所有的粉丝涌到前台去,主唱们会在台前一一和他们握手、交流,大家也都给他们送礼物,送什么的都有,玩偶、兔子的帽子等等”。
千方百计追法扎
2018年,为了去上海看法扎,在杭州读大学的胡祺选择在考试周疯狂一把。那一次,她刷了6场法扎。
作为一名音乐剧迷,她最初是从B站和微信公众号知道法扎的。第一次在视频中看法扎时,她还没太在意主演,只是被歌曲吸引。之后她又被帅气的主角吸引,“其实我是现场入坑的,现场氛围太好了”。有时候在现场,演员在和观众直接互动的时候,观众并不清楚那是在戏中还是戏外,“但是会很惊喜,虽然主演演的是莫扎特,但是会更展现自己个性的一面”。
“入坑”后,胡祺了解到两个男主角都不是专业演员,“他们都是摇滚歌手,导演非常尊重他们自己的特点”。
而为了去现场看法扎,身为学生的她只能省吃俭用,多次奔波于杭州与上海之间。而从她的学校到杭州东站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火车到上海还要一两个小时,到了上海后还需要三五十分钟才能到剧院。“看剧的时候,有时候当天来回,周末的话就住在上海,但睡的是青年旅舍。最极端的是早上收到票立马买下午的火车票出发。”她觉得自己都有点疯狂,“除了票,其他的能省就省。穷的时候就少吃一顿或者吃食堂,淘宝也要少逛了”。不过为了看法扎,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说起为何连刷这么多场,胡祺解释说:“本身音乐剧的现场演出每场都不一样,法扎就更不一样了,还因为很喜欢小米本人吧。”而且她认为法扎确实给了她力量,“生活上感到压力时,想到它就没那么焦虑了”。
一名看完北京场法扎的观众在朋友圈写道:“初二的时候第一次看法扎,到现在快5年了,5年里一直心心念念这部剧,刷了5遍以上,却还是被现场深深震撼到了。”
郑元(化名)也是法扎的粉丝,为了近距离接触法扎,他在去年入职了法扎的主办公司。由于大学学的是法语专业,所以他早在大二时便看了法扎的视频,当时便和室友约定好只要这部剧来中国演出就一定要去看现场。
错过了上海的演出后,他终于在天津看到了法扎。“那时候我已经在公司上班了,所以天津场我是刷全了的。第一场的时候,我特别激动,这么多年终于来了。”郑元说,“现场看的时候跟视频里完全不一样,就是因为法扎的音乐某种程度上算是摇滚乐,所以这种音乐你不去现场,没有把自己沉浸进去,是感觉不到现场那种氛围的。那种情境下,你完全可以融入进剧情中去,再加上这么多年的情结,看的时候非常感动。”
演出前两个月,郑元已经在法扎的中国粉丝见面会上见到了几位主角,当时便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
比起《剧院魅影》《战马》等其他经典音乐剧,法扎的粉丝更像是追星。在薛丽看来,法扎粉丝最大的特点是他们追着人来,并有一种深度忠实性。“这部剧明显是有粉丝群体的,有的人会cos成男主角的样子,女生也会穿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的装扮,粉丝对于每一个角色、演员的了解程度也是很?深。”
对此,胡祺并不否认,“就算我不承认自己是追星,但看起来也像是”。她不仅是喜欢法扎这部剧,后期更多的是喜欢上小米本人。在她眼里,小米是一个非常快乐且很有活力的人,“45岁了还能蹦蹦跳跳一直开开心心的,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像他这样”。
从网上追到线下
费元洪也惊讶于粉丝们的疯狂,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多观众在网上看了这部剧,迷恋不已,我们也是应了很多粉丝的要求引进这部剧。好几个粉丝连买了24场门票,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月房来看,刷10场以上的比比皆是,还有人从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打飞的过?来。”
而这一把超级“燃”的火来自于网络。费元洪曾在文章中介绍,自2011年(法扎诞生后的第二年)B站上传了法扎(无授权)带字幕官摄视频之后,便积聚起粉丝与爱好者。
几年间,成千上万的粉丝在网上入坑。在B站上搜索量第一的版本已经有了近90万的点击量,弹幕更是占据整个屏幕。“不得不说,词是真好”,“法扎迷”们在弹幕中不吝溢美之词,“带我妈妈二刷后,成功入坑”。
他们大多是伴随网络生长的年轻人,他们成为了法扎热卖的基础。他们不只热爱这部剧,对剧中的主演也极其迷恋。去年,中国引进这部剧时都颇费心力地请来了“原卡”班底——小米饰演的莫扎特,FLO饰演的萨列里,还有拥有众多粉丝的洛朗·班饰演莫扎特爸爸。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费元洪也强调了喜欢法扎的粉丝群体基本都是网生一代,主体的观众基本上以85后为主。这些粉丝喜欢宅在家里在网络上获得 娱乐 ,从中寻求一些认同感和特殊感。
在现场还可以看到一些年纪更小的粉丝,95后,甚至00后。法扎演出结束后,剧院门口会有很多等着接孩子回家的家长。
费元洪说:“这一代的年轻人,有可能收入并不高,但家庭条件都不错,他们就成为了一个很有消费力的群体,他们很多人会连着看几场,甚至十几场。这些粉丝甚至会有一种看了很舒服,不看就会很失落的情绪。”看过现场后,这些粉丝又会在网上写评论,加入微信群、粉丝群讨论分享,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入坑。
写意的法语音乐剧
不过,费元洪也强调,除此之外,在艺术呈现上,法扎也具有说服力,有着不同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特点。“年轻的粉丝们想象力丰富,而法扎就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郑元便是因为法扎的音乐才爱上了它。不同于百老汇音乐剧先实体演出一段时间再出原声碟的方式,法语音乐剧一般都是先出歌、再打榜、再造势。在他看来,法扎最大的魔力是音乐的代入性非常强,当现场粉丝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路人观众便会被粉丝带进去。“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只是前奏响起来了,他们就在鼓掌,因为会有很多互动环节,整个情绪变化比较多,当互动起来的时候,现场的气氛会在最后达到高潮,所以很多观众反映会被整个气氛所感染。”
费元洪长期研究各国音乐剧,他曾在文章里写道,欣赏法国音乐剧,有一种“为美而美”的观念。无论是音乐,还是视觉表达,观众感觉不到边界,没有形式上的束缚感,它浸透着一种写意的审美。这样的观念下做出的戏,形成一种“形而上”的美。而看中国的戏曲,从来也是“样式感”十足。不管多大的舞台,多大的阵势,不过一桌二椅。中国人看戏曲看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样式以及讲故事的人,这些与法国审美有颇多相似。
所以,费元洪接受本刊采访时总结说,法国的音乐剧非常强调歌唱和舞蹈,但是相对轻视叙事性戏剧的表达,音乐剧有时候像演唱会的质感,因为它过于强调了音乐的感染力,和中国写意的审美比较契合。
张力刚也觉得,若只把法扎看成是一部粉丝剧,可能远远低估了它的价值。在他看来,法扎是近年来在各个环节上都做得很成功的一部作品。“音乐旋律好,歌词好,整个服装设计前卫又古典,舞台宏大又写实,包括法语音乐剧一直被诟病的戏剧结构也处理得不错。所以我觉得这个戏在各个层面上都做到了优秀。”而法扎迷又是一群非常有活力的粉丝群,“这一部分粉丝在网上很活跃,所以很容易掀起波澜,无形中我们便有了成千上万个义务的宣传?员”。
胡祺不断地在微博中转发着有关法扎的花絮和新闻。与此同时,她已经买好了去西安的火车票,3月底,她要坐一晚上的卧铺去那里再连刷四场法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