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深见鹿,午不闻铃是什么意思?

“树深则能见鹿,午则听不见溪铃”是指在森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中午来到溪中,听不见山神庙的钟声。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代天山访道士》。

一.原文

犬吠声中,桃花正浓。树深时见鹿,午不闻铃。野竹绿蒙蒙,飞泉挂蓝峰。没有人知道去哪里,我担心两三松。

第二,翻译

微弱的狗叫声夹杂着流水的潺潺声,桃花盛开带着点点露珠。树林深处,野鹿出没,中午来到溪边,听不到山神庙的钟声。碧绿的野竹划破碧云,瀑布高挂青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下落,只好靠几棵古松树来打发几千人的烦恼。

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岁前写的。据清代黄希宣《李太白年谱》记载,李白十八九岁时,隐居于大矿山(诗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是当时写的。

“树深时见鹿,午不闻铃”是诗人的第二次进山之旅。诗人在林间小径上旅行时,常常会看到麋鹿;沈林的道路是漫长的。当他来到溪边时,已经是中午了。道观该敲钟了,他却听不见。这两句在山中极静,暗示道士已出。

鹿很安静,经常在树的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为马”,可见其恬静。正午时分,钟声响起,只能清晰地听到溪水的声音,可见周围的宁静。

百度百科-戴天山道士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