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是谁
伯仁指的是晋朝的周顗(yǐ),这句话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来源于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说的是我并不想杀伯仁,但是他却因我的怨恨而死。
事情要从两晋时期的王氏家族说起,东晋因内乱灭亡之后西晋快速的建立,而在西晋建立之下,司马家得和王家***同平分天下。当时王家有王导和王敦,而王敦在外领兵,不听从朝廷的管辖,导致他和皇帝的矛盾不断的激化,最终王敦决定领兵攻打南京。于是有人向晋元帝提出建议,杀光还在南京城里的王氏家族所有人。王导知道之后,带着在京的所有家人,跪在宫门的前面希望皇帝开恩,此时他的好友周顗正好入宫,周顗乃两晋名士,王导便哀求周顗说:伯仁,即周顗的字,我将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
周顗并没有立刻答应王导说要帮他说好话,但进宫之后,在酒席之间,他却向司马睿说,不管王敦如何犯上作乱,但王导此人绝对忠诚,表示他很相信王导是不会跟着造反的。因为伯仁本身喜欢喝酒就和皇帝喝了很多的酒,结果自己喝的大醉,出宫门的时候,王导见状认为周顗并没有帮他求情,便因此记恨上了周顗。再说王敦确实是有点本事的,他仅用二万精兵就把刘隗的几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一路直逼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就对王敦进行加加官讨好,王敦进了南京城以后,就对之前有嫌隙的人,大杀特杀,没有放过谁。而王导当时没有加以阻止王敦,伯仁没有得救,被杀了。
但王导后来翻阅宫中记录的奏折才发现,为此声泪俱下地说出这句话,我 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此后这句话广为流传,伯仁即是出自这个故事里的周顗,不知我这么说,你是是否明白,认同我说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