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雪上加霜

当黑暗逐渐笼罩全球,疫情之下的各行各业,似乎都走的如履薄冰。曾经穿梭在车水马龙街头的出行供应商们,如今面临的是消亡还是转型?

不堪重负的现状

从2月至今,国内出行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冰期”,出行司机的订单量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其收入的锐减。

有着严重城市附着性的出行市场,在国内疫情全民尽可能不出户的倡导之下,让出行公司的司机们举步维艰。从个人司机到出行平台、汽车租凭公司,其背后一系列的网约车产业链上出现了明显的现金流阻碍。

据外媒报道,Uber和Lyft的股价在上周出现大跌,原因是投资者担心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大家选择足不出户,直接影响到打车需求。

Uber的股价下跌了9.4%、Lyft的股价则暴跌了12%,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而早在3月4日,Uber股价就已下跌至6.72%,创下了202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Uber将会面临一个大麻烦,在其危机四伏的现状下雪上加霜。

尽管当下的Uber还未出现国内出行市场的萧条,但国外出行市场的现实正在一步步逼迫着这家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认怂。

赔偿是免不了的,Uber迫使其改变业务模式,然而这样的业务模式改变可能会对Uber的运营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这已经不是Uber第一次因为口碑问题而滑铁卢,但产生的关联效应对于目前的Uber而言,直接体现在了盈利问题上。

此前Uber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显示,2019年Uber***营收14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总预订量为6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31%;总出行次数为69.04亿次,同比增长32%;净亏损为85.06亿美元,但相比于2018年转盈为亏。

可对于出行市场这种竞争激烈,容易复制的行业,Uber的经营始终没有达到投资者和高层认可的盈利目标。

2017年的Uber估值最高峰可达120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未上市公司最高估值的记录。好景不长,因压榨员工、性骚扰、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1200亿美元瞬间打回700亿美元,股价也从48.77美元高台跳水至30.44美元,市值不足520亿美元。

控制成本也成了高层们对于裁员及其他举措的有利借口。不光如此,Uber开始出售一部分非主要业务。

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不计成本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投资者目前期待的是能够盈利的成长,我们已经准备好通过持续创新、精准执行、加速全球扩张来巩固在行业中的有利地位。”

创新和精准对于如今的出行市场的转型极为重要。

但凡使用过打车软件出行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如今千篇一律的打车出行软件大同小异,要想在出行市场中脱颖而出,服务的专业性和平台的优质力极其重要。

Uber的运营模式容易被复制,在它的竞争对手名单中Lyft、Grab、滴滴、Ola、Doordash赫然其中。

大量的优惠卡、VIP服务卡纷纷面世。在和竞争对手Lyft平台的博弈中,Uber只得补贴,在2019年上半年,就烧了60亿美元,但这一切杯水车薪。

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Uber所在的欧洲及美国市场被紧紧围困住,没了用户作为基础支撑的Uber,或将出现和国内出行市场一样的“冰期”吗?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需要转型的发展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现在读来这句话正合适当下的出行市场。

只有在大浪淘沙时,才会发现这些曾经被认为只做单一出行服务供应商的平台,竟有了一些全新的机遇。

这里说到的机遇,或是目前几大出行公司都钟爱的自动驾驶。

这或许成为了“最坏时代里面,最好的机遇。”

在国内,滴滴出行在2016年就组建自动驾驶团队、2017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研究院,并于2018年5月和9月分别拿到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和北京自动驾驶技术路测牌照。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滴滴CTO张博更是对外宣布有关滴滴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的信息。他表示,“未来将在上海部署30辆测试车,待测试成熟后将全面推广。”

滴滴的布局快速且紧凑,但相比于国外的Waymo、Uber、Lyft等出行公司,滴滴还属于晚辈。

3月5日消息,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他们的自动驾驶部门对使用竞争对手的技术持开放态度。

历时2年后,Uber自动驾驶项目再一次回到公众视线。

据悉,加利福尼亚州机动车管理局(DMW)上个月已经恢复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路测许可证。

Uber公司也表示将采取谨慎的做法,只在白天对车辆进行路测且车辆将配备两名安全员。目前Uber测试车搭载了该公司自动驾驶硬件和软件的沃尔沃XC90?SUV,在测试期间车辆不会提供载客服务。

在Uber原本的推进中,2019年将有7.5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到2022年将在13个城市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Uber将专注于城市中最简单、最能盈利线路的自动驾驶。曾经的科斯罗萨西还自信的认为,他们的商业化策略,他并没有在竞争对手中看到。

可谁也没有想到2018年的路侧差点断送了Uber自动驾驶的命。

这就是赋有戏剧性的现实,让Uber在创新和精准的道路上先苦后甜,这种苦尽甘来的味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无疑,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是一块香饽饽。不仅Uber、滴滴这类出行公司在积极参与,传统汽车厂商也竞相投入其中;在国内市场上,百度的自动驾驶更是形成一定的优势。

而对于Uber这类靠出行起家的公司而言,其在自动驾驶上的努力更为重要的便是转型,单一的出行业务并不能适应当下多变的市场格局。

事实证明,出行端口的最终呈现或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一系列的厮杀,和实力技术储备雄厚的传统车企相比,Uber这类互联网出行项目发家的公司提前占坑很重要。

而多形式化的汽车出行方式,已然成为今后出行行业必须开辟的领地。无论是Uber或是国内的滴滴,它们做的都是顺势而为。

疫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趋于平静,我们终将会回到车水马龙的日子。出行公司的司机们也会在“冰期”之后重新回到自己适应的状态,但出行市场应该不能去渴求这样的安定,它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孵化器”,在大浪淘沙之后,给予市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他们只是出行市场中的一个缩影,从简单的出行服务性公司过度到全面售卖出行方式内容的公司,这条路会很久,但不至于会寂寞,毕竟能走过如履薄冰的,各个都是英雄。

文/Ada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