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春潮情怀

《春潮》,不知道是译者的问题还是海明威写作本身的问题,或者两者都有。我几乎在自我折磨中度过了这部小说。我四次放弃一个短篇小说,完全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继续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完成这篇小小的书评。

先说翻译。从文本来看,这个译本应该是建国前后甚至更早之前的一个刻板保守的译者。虽然我的英语不是很好,但是看译者的文字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国语版的外国电影,表情和语言明显是割裂的。前两天看《孤儿火车》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确感受到这一点。但相对于整部作品的失败,翻译最多只占30%。

小说本身,读起来最大的感觉就是阴暗晦涩。开头介绍这是一部言情小说,作者在小说中的评论也明显感受到他对这部小说的信心,自我感觉良好。作为一个读者,我确实是带着浪漫主义的取向去看的,但是在这几万字里我没有看到所谓的浪漫主义。我看到的是爱情里的无厘头,假装强调的印度人,黑笑,奇努克风等等。

前半段描述斯克里普斯的时候,反复提到口袋里没用的450块钱,斯克里普斯的无厘头爱情,闹剧般的告白,后半段的瑜伽,两个印第安人的出现,故事叙述。

这些费力的描述和叙述都令人费解,最后海明威在给读者的节后寄语中做出了莫名其妙的辩解和解释。看完之后,我几乎怀疑这是不是大师的作品。

海明威说他花了十天时间写这部作品,但我觉得他应该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打字机上了。很多海派都把这部作品看作是海明威对安德森剧作的讽刺,但既然是作为讲故事的人发表,就应该正视。平庸就是平庸,僵化就是僵化。我们不能把他后期的作品和他早期平庸的作品一起视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