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简介

冯德英,1935,穆平县小余家村(后划归乳山)人。他的家人几乎都投身于革命,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受家庭影响,冯德英早年接受革命洗礼,14岁加入革命军。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过程时,冯德英曾说:“我曾多次目睹父亲手里拿着死亡通知书在院子里徘徊;我靠在母亲的腿上,看着她在小油灯下,一边流泪,一边为伤员缝补血淋淋的军装。

我看到邻居把丈夫和儿子分批送上战场,我也看到他们为了给在前线作战的老人和孩子省下口粮,在公粮袋上挨饿...“童年记忆和革命战争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情感动力和文学基础。他最初的创作不可避免地与胶东半岛的革命传统融为一体。

冯德英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1958年第一部小说《苦菜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1959年《迎春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

《杭白菊》第一集虽然写于1963,但直到1979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杭白菊》第二集出版于1982(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三部小说,无论在题材上,都再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 * *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与敌人的艰苦斗争。

他们在写实风格上非常相似,所以常被称为“三花”。80后作者还出版了《血染大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版)、《晴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版)等小说。

直到1997才出版了《冯德英短篇小说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小说更多地取材于胶东半岛复杂的现实日常生活。

对历史、人生、复杂人性的思考在里面有没落的女主角“杨强队长”、日据时期阴险狡诈的“伪常宝”、解放后的儿子孙子,涵盖了上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历史变迁和生活变迁。

艺术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加重了《苦菜花》中幽默感的喜剧色彩,甚至在《诱惑》和《不可救药的幸福》中也充满了黑色幽默。

扩展数据

相关成就

《山菊》获解放军文艺奖,《血染大地》获山东泰山文艺一等奖。当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荣立一等功。

2011著名作家冯德英的又一力作——大型电视剧《雾锁寒冬》的文学剧本出现了。

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人民英勇不屈的历史故事。剧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有生活原型,胶东革命先驱张和甚至用了真名。

该作品由冯德英策划,阿珍执笔,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于6月5438+065438+10月出版。

在过去的50年里,冯德英的作品被多次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并被改编成各种文学形式广为流传。冯德英的作品题材广泛,大量短篇小说、散文、特写和评论见诸报端。2007年2月,冯德英被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百度百科-冯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