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读穆欣

大约是五年前。

我女儿在复旦大学攻读MBA。一天晚上她下课回来,递给我一个纸袋,说:“给你的。”我一看到就知道是一本书,觉得一定是文学名著。我很高兴打开它。共有七本书,包括《我的激情》、《三棵西班牙树》、《温莎墓地日记》和《平底鞋之旅》。所有作者的名字都是穆欣。

看到“穆欣”这个词我有点惊讶——那时候我只知道“冰心”和“叶欣”,没听说过穆欣。谁是穆欣?我打开《温莎公墓的日记》,一本散文和小说集,翻到第一部美国喜剧,读了起来。第一部喜剧中,作者站在窗前,看到一个爱打扮的年轻女子在公交车站旁出现了四次。作者误以为她在等她的爱人。前三次,由于种种原因,作者并没有看到结局,直到第四次,作者终于看清了真相:她的“爱人”竟然是一辆公交车,而她要坐的公交车,很久才一次。

对人物外貌的生动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给人以清晰的画面感,使其亲切、感人、易读。我被这段浅显易懂的文字深深吸引,于是在百度上搜索“穆欣”二字,才知道穆欣先生于1927出生于浙江乌镇。他既是诗人,又是作家和画家,还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穆欣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然后从纽约回到乌镇。他是一个喜欢“逛”喜欢流浪的人,所以我对他特别有好感(因为我也喜欢“逛”)。

后来才知道那句名言“我这辈子只爱一个人”原来出自穆欣的诗《从前很慢》:“我记得少年时/每个人都很真诚很真诚/我说的是一句话/火车站/清晨的长街漆黑冷清/卖豆浆的店热气腾腾/往日的太阳转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我这辈子只爱一个人/我曾经锁上这首诗是穆欣先生在漫长的旅途中,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的一种感受。看似随意的叙述,实则对纯净古雅的生活断章取义。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写过去,不提现在,却提醒读者快节奏的生活现状,比如快速的高铁,智能手机,甚至钢笔写作,都将被电脑淘汰。有人形容读这首诗的感觉就像在面前放了一面镜子。在镜子里,你心中的旧时光是难忘的童年欢乐,却无法走进镜子,回到过去,产生无尽的青春烦恼和中年烦恼。这是一首写到了读者心里的诗。

就像他一生未婚一样,穆欣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在穆欣的作品中,我看不懂任何使用拟人的句子,“隐喻”也是在不得不的时候偶尔使用。我在他的作品中从未见过“物与人比”这种比喻的例子,这在现当代作家中并不多见。穆欣在他后期的散文《乌镇》中说:“我一直很讨厌文学手法上的拟人化、移情和物我对话,无非是矫情和伤感。”所以,读穆欣的作品,因为没有比喻和拟人,你会觉得特别朴实,特别写实。

穆欣完全拒绝拟人化修辞的做法可能不完全正确,但它也提醒人们至少不要滥用它。受穆欣的影响,我一度鄙视自己——写文章时喜欢用比喻和拟人。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原谅了自己,因为我在写作上是个无名小卒,没有比喻和拟人是写不出文章的。另外,我怕我不会写一个通篇没有比喻的笑话。记得有一次看穆欣的散文《童年已去》,读到一段话:“我在摇晃的时候,渐渐听到了溺水的声音,碧波像一大块绸缎,荡漾着,舒展着……”我欣喜若狂地找到了“碧波如一大块绸缎”这个比喻。然后就渐渐忘了少用拟人化的比喻。

读穆欣的作品,除了他文笔的质朴,我还喜欢他作品中的引语和奇思妙想。

穆欣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家境殷实,书香门第。他从小在父母的影响和教导下博览群书。穆欣和矛盾是远亲和近邻。当他们十几岁时,他们经常交换书籍。1937年底,穆欣的家乡乌镇沦陷,穆欣没有去日治学校上学。家里雇了两个老师,穆欣在家专心学习。正是因为穆欣博览群书,求知若渴,所以他的作品常常引经据典。即使生活中的细节极其平凡,他也可以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技巧,上升到美学、艺术、文化、人性乃至宇宙的高度。

穆欣的书《平底鞋之旅》包含了一篇关于樱花的短文《真实的幻觉》。通篇没有拟人或比喻,但读起来很过瘾:

“我一直都知道樱花不香,也没听过有人说樱花香。华盛顿的人工湖上,沿岸樱花连绵不断。远远望去,云星夏薇,走近时,有一股甜甜的香味,不禁让人怀疑自己的嗅觉。”

…………

“十几年了,我还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嗅觉——嗅觉比视觉更敏捷、更透彻,直达灵魂。还是有些疑惑。湖边樱花的香味是我自己的幻觉,所以我的感官已经很不舒服了。我相信我记得樱花的香味,可以和梅花、梨花等其他花明显区分开来。”

穆欣明明知道樱花不香,却故意说闻到了樱花的香味。表面上,他把这归功于他的嗅觉。其实他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从错觉的人文和心理层面来赞美樱花的独特美。整篇文章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关于穆欣的真实幻觉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大概是前年的某个时候,我在新浪微博看到有人抄袭穆欣的文章。文末有近百条留言称赞抄袭者的“文笔”。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穆欣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有些陌生。事实上,他的作品早些年就被翻译成英文,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的样板读物,成为与福克纳、海明威同一个教科书中的中国作家。

今天,我重读了穆欣的书,碰巧下班回来的女儿看到了这本书。她觉得当初买的那本书值点钱。我想猜猜她当时花了多少钱...她告诉我是10元——10元是今天上海一斤菠菜的价格。在沪上某著名大学的校园里,10元买了七本穆欣的书,1.5元的一本书没有。如果穆欣先生在天堂活着,他会有什么感觉?也许他是故意送我礼物的,因为我太渴望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