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周“学在官府”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统治者对教育极端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学在官府”这种历史现象形成的客观原因如下:
(1)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西周时期生产水平仍然有限,书写的材料是竹简、木牍,书写的工具是刀笔。以拙陋的工具在粗笨的材料上制作出的书册,不仅极其繁重,而且也十分昂贵,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朝廷为了政治需要,把历代帝王的典、谟、训、诰,本朝的礼制法规,以及收集的乐章,加以记载,制成书册,藏之秘府,由官司主管。这些书册,仅有孤本,没有复制副本刊布民间,民间仅知书名,未见其书,所以学术都在官府,有职官专守。士人若要学习,要知道历代典制或本朝规章,只有到官府,求之主管书册的官司才能读到。
(2)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西周时期的礼、乐、舞、射都是重要的学术,在教育上,也是学习的重要学科。学习这些学科,不能仅是口耳相传,而且要有器物设备,才有条件进行实际演习。这些器物,有些连乡党都不能具备,民间就更谈不上。所以要学习礼、乐、舞、射,只有在官府的人才具有条件。
(3)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在宗法制条件下,父死子继,子承父业,贵者终贵,贱者终贱,形成家有世业。家业世世相传者,称为畴人;父子相继世居其官称为畴官。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其子。子入官府,各从父学,称为畴人子弟。这种情况,就是畴人世官,各从父学,造成了学术的垄断,尤其是专门的学术,只在极小的圈子里传授,虽然对学术起了保存作用,但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只有为官的人掌握学术,以官府为传授基地,教其子弟。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